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大果木姜子为试验原料,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大果木姜子多糖提取工艺,并研究大果木姜子多糖的抗氧化活性。建立以葡萄糖为对照品,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多糖含量的定量分析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超声时间、提取功率和液料比为自变量,多糖得率为因变量,运用Box-Behnken设计优化大果木姜子多糖的提取工艺。通过大果木姜子多糖对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基自由基清除作用,研究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大果木姜子多糖最佳提取工艺为超声时间35 min、提取功率80 W、液料比40∶1(mL/g),多糖得率为5.92%。大果木姜子多糖对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均有较强的清除能力,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多糖浓度越高,抗氧化活性越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优选黄金茶挥发油提取的最佳工艺,并对黄金茶挥发油进行成分分析、抗氧化研究。方法: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微波辅助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工艺;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黄金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以DPPH自由基、还原力和金属离子螯合能力为指标评价黄金茶挥发油的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微波辅助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黄金茶挥发油的最优工艺为微波时间10 min,料液比1: 25 g/mL,水蒸气蒸馏时间5 h,在此条件下提取黄金茶挥发油得率为1.7792%。黄金茶挥发油中鉴定出21种化学物质,其中成分主要为酯类和萜类化合物,(1-甲基-4-丙-1-烯-2-基环己基)乙酸酯的含量达到50.67%,其次是α-蒎烯(6.92%)、α-乙酸松油酯(5.77%)、环氧化蛇麻烯II(3.96%)、伪柠檬烯(3.21%)、右旋大根香叶烯(3.12%)等。抗氧化实验显示黄金茶挥发油具有抗氧化作用,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为81.6 mg/mL,在10 mg/mL时与阳性对照BHT还原力接近,对金属离子螯合能力的半数抑制浓度为17.16 mg /mL。结论:本文采用微波辅助水蒸气蒸馏法对黄金茶挥发油的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GC-MS分析了黄金茶挥发油的成分,并证实该挥发油具有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化双水相法萃取肉桂挥发油工艺并研究其对风味物质的影响。方法:以肉桂挥发油得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双水相萃取肉桂挥发油工艺;采用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比探究肉桂挥发油风味物质变化。结果:最佳萃取工艺为乙醇质量分数25%,磷酸二氢钠质量分数34%,固液比1:15 g/mL,萃取时间60 min,萃取温度35 ℃,此条件下肉桂挥发油和肉桂醛得率为2.82%和0.037%,与常规水蒸气蒸馏法相比分别提高了1.07和1.31倍。双水相萃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制得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14和15种物质,均以萜烯类和醛类为主。双水相萃取法制得挥发油中含有更多的α-蒎烯(59.93%)、杜松萜-1(10),4-二烯(10.20%)、α-衣兰油烯(7.35%)、环苜蓿烯(2.44%)和衣兰烯(1.50%)等萜烯类成分。结论:双水相萃取用于肉桂挥发油提取具有条件温和、得率高及溶剂易回收等优势,可作为香辛料挥发油萃取分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研究纤维素酶辅助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莪术挥发油的工艺,并探究其抗氧化活性。在单因素试验结果基础上,以酶添加量、酶解pH及酶解时间为自变量,挥发油得率为响应值,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进行工艺优化。以DPPH和羟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考察莪术挥发油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纤维素酶酶解提取莪术挥发油的最佳工艺为酶添加量1.6%、酶解pH 4.6、酶解时间2.1 h、酶解温度50℃、料液比1∶10 g/mL,此条件下挥发油得率为5.24%,显著高于水蒸气蒸馏法得率2.17%。莪术挥发油对DPPH和羟自由基具有较强的清除作用,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0.783 mg/mL和0.814 mg/mL。纤维素酶辅助提取法可显著提高莪术挥发油得率,工艺简便可行,获得的莪术挥发油具有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川产木姜子新鲜果实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为木姜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水蒸气蒸馏法挥发油的提取工艺,通过GC-MS检测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采用羟自由基(·OH)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清除试验测定其抗氧化活性。结果:木姜子鲜果挥发油得率在加热时间6 h,料液比1∶20 g/mL的条件下达到最优,其得率为4.59%。GC-MS分析木姜子鲜果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为柠檬醛、芳樟醇和柠檬烯。抗氧化试验测得其·OH和DPPH·清除能力的IC50分别为19.650 mg/mL和18.994 mg/mL。结论:优化后木姜子鲜果挥发油的提取工艺稳定、可靠,通过GC-MS分析发现木姜子鲜果挥发油中含有丰富的芳香化合物和抗氧化物质,说明木姜子可以作为天然食品添加剂的原料。  相似文献   

6.
通过水蒸气蒸馏法确定香榧壳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分析挥发油成分,并开展其抗菌试验。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挥发油得率为考察指标,对提取过程中的加水量、浸泡时间、提取时间进行比较;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进行成分分析;采用纸片法扩散法开展其抑菌试验。结果显示:影响香榧壳挥发油得率的最主要因素是料液比;从香榧挥发油中分析鉴定出40种成分,其主要成分是柠檬烯(42.998%)、α-蒎烯(28.138%)和β-水芹烯(3.927%);抗菌结果研究显示,香榧壳挥发油对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黑曲霉的抑制活性很低或没有活性。结论:正交试验法优选得香榧壳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8倍量水,浸泡时间1 h,蒸馏时间3 h,在此条件下,提取率为2.27%;挥发油具有较弱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7.
香榧壳挥发油的提取工艺及抗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水蒸气蒸馏法确定香榧壳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分析挥发油成分,并开展其抗菌试验。方法:用正交试验法,以挥发油得率为考察指标,对提取过程中的加水量、浸泡时间、提取时间进行比较;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进行成分分析;采用纸片法扩散法开展其抑菌试验。结果:影响香榧壳挥发油得率的最主要因素是料液比;从香榧挥发油中分析鉴定出40种成分,其主要成分是柠檬烯(42.998%)、α-蒎烯(28.138%)和β-水芹烯(3.927%);抗菌结果研究显示,香榧壳挥发油对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黑曲霉的抑制活性很低或没有活性。结论:正交试验法优选得香榧壳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8倍量水,浸泡时间1h,蒸馏时间3h,在此条件下,提取率为2.27%;挥发油具有较弱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8.
超临界CO2萃取姜挥发油及GC-MS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交试验法时超临界CO2提取生姜挥发油的提取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原料粒径为03mm,萃取压力25 MPa,温度40℃,CO2流量30 kg/h,萃取时间100min,所得姜精油呈浅黄色,得率由传统水蒸气蒸馏法的1%左右提高到4.38%.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最佳提取条件下所得生姜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相对质量分数,共分离出58种成分并鉴定出其中38种,主体呈香成分为柠檬烯、α-蒎烯、莰烯、金合欢烯、β-水芹烯、β-倍半水芹烯、姜烯等烯类.主体辣味成分为6-姜醇.  相似文献   

9.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6,(7):181-187
采用索式提取法对长白山野菊花挥发油进行提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挥发油得率为指标,利用响应面法优化长白山野菊花挥发油提取工艺条件,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在抽提温度50.17℃,料液比1∶40(g∶m L),提取时间9.44 h的条件下,长白山野菊花挥发油得率可达4.953 62%,提取率达到95%以上。应用GC-MS测定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有α-香树精、桉叶油素、乙酸龙脑酯、1,4-桉叶素、β–倍半水芹烯、(+)–雪松醇、红没药醇、右旋樟脑、异龙脑、石竹素以及(-)-α-柏木烯,均为倍半萜类化合物及其含氧衍生物,其中α-香树精含量为9.02%,也是长白山野菊花挥发油中特有的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10.
谷瑶  伍琪 《食品工业》2024,(2):271-274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广西产的造林19个月的粗皮桉、尾巨桉和大花序桉鲜叶挥发油,并采用GC-MS对挥发油成分的主要分成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粗皮桉、尾巨桉和大花序桉叶的挥发油得油率分别为0.19%, 0.44%和0.35%。粗皮桉叶挥发油成分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有α-松油醇(25.226 1%)、异龙脑(11.433 7%)、α-蒎烯(11.034 9%)、反式-松香芹醇(8.711 1%)、葑醇(6.041 3%)、柠檬烯(5.017 8%)、桃金娘烯醇(4.531 9%)、β-石竹烯(3.246 2%)、β-蒎烯(3.001 3%)、松香芹酮(1.846 7%)。尾巨桉叶挥发油成分中相对含量最大的为桉叶油素(38.372 3%),其他含量相对较多的成分为α-蒎烯(17.975 4%)、α-松油醇(7.984 3%)、乙酸松油酯(5.091 4%)、异龙脑(4.526 5%)、反式-松香芹醇(2.092 7%)、崁烯(1.224 1%)。大花序桉叶挥发油相对含量最大的为α-松油醇(41.676 3%),其他含量相对较多的成分为β-蒎烯(6.785 4%)、α-蒎烯(6.081 8%)、...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别采用水蒸气蒸馏法(SD)、同时蒸馏萃取法(SDE)、冷等离子体辅助提取法(CPAE)从百里香叶片中提取精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了三种精油中的挥发性成分,测定其精油中的总酚、总黄酮、花青素含量,通过DPPH?、ABTS+?、总抗氧化能力三个抗氧化指标评估了其体外抗氧化性,并将精油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与抗氧化能力进行相关性分析,比较得出得率更高、抗氧化性更好的提取方法。结果表明,不同提取方法在精油得率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SDE法的精油得率最高,达到了1.30%。经GC-MS分析,三种精油共检出了36种组分,主要成分均为2-茨醇(32.194%~32.515%)、香芹酚(17.265%~19.998%)、百里香酚(13.031%~15.202%)和α-松油醇(11.296%~12.012%),其中,SDE法和CPAE法比SD法制备得到的精油在以上活性成分上含量更高。在总酚、总黄酮、花青素的测定结果中,SDE法制备得到的精油中总酚和花青素含量更高,分别为133.67±0.20 mg GA/g EO、0.32±0.02 mg/g EO,CPAE法制得的精油总黄酮含量最高,达到了54.82 mg Rutin/g EO。在体外抗氧化性实验中,三种精油在实验浓度范围内对各项抗氧化指标都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性和明显的量效关系,其中,SDE法获得的精油对于自由基的清除效果更佳,在最高实验浓度下清除率均在96%以上。通过抗氧化相关性分析发现,百里香精油的抗氧化活性与酚类等物质的含量密切相关。综上,从各项实验结果来看,SDE法是一种更为可取的提取百里香精油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王健  薛山  赵国华 《食品科学》2013,34(7):86-91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紫苏不同部位(叶、花蕾、梗和籽)精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精油成分进行分析,并比较不同部位精油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紫苏叶精油得率相对最高,达到8.21‰。从紫苏叶、花蕾、梗和籽精油中依次鉴定出40、53、29和26种组分,分别占各自精油总量的99.85%、99.25%、96.73%和97.51%。不同部位精油成分和相对含量差异显著,共有组分仅5种,分别是2-己酰呋喃、4-(2-甲基环己烯)-2-丁烯醛、石竹烯、芳樟醇和石竹素,其中相对含量最高的组分均是2-己酰呋喃。紫苏不同部位精油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紫苏叶精油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较强,紫苏籽精油清除羟自由基的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3.
付红军 《食品科学》2016,37(17):65-69
研究微波对山苍子油化学成分的影响及其抑菌活性。采用水蒸气蒸馏(steam distillation,SD)法和微波辅助水蒸气蒸馏(microwave assisted steam distillation,MASD)法提取山苍子油,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山苍子油的化学成分,采用滤纸片法测定山苍子油的抑菌活性,并对其抑菌机理进行探讨。两种方法提取的山苍子油中,橙花醛(SD:14.82%,MASD:11.50%,以上数据为相对含量,下同)、香叶醛(SD:17.95%,MASD:13.90%)、柠檬烯(SD:10.80%,MASD:5.57%)、α-松油醇(SD:5.70%,MASD:9.05%)、桉树脑(SD:7.11%,MASD:12.88%)和芳樟醇(SD:8.44%,MASD:12.65%)的含量发生了明显变化,微波作用下,单萜类化合物之间发生了化学转化。抑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山苍子油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对黑曲霉和根霉的抑制活性优于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山苍子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黑曲霉和根霉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分别为3.12、6.25、1.56、3.12 mg/mL。山苍子油能够破坏菌体细胞膜结构,增加细胞膜通透性,从而抑制其生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壶瓶碎米荠种子中富硒油脂的理化特征及体外抗氧化能力。方法:索氏提取法提取壶瓶碎米荠种子中富硒油脂,参照国标对酸价、过氧化值等指标进行评价,利用HS-SPME-GC-MS和GC-MS法鉴定油脂组成及其油脂挥发性物质,微波消解-原子荧光法测定油脂中硒的含量,福林酚法测定油脂中总酚含量;以该油脂对DPP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为评价指标研究该富硒油脂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壶瓶碎米荠种子出油率为31±2.85%,油脂碘值、过氧化值两个指标符合国家标准,酸价高出国家标准0.83mgKOH/g,硒含量为8.439mg/kg,达到湖北省地方富硒标准,总酚含量为1.428±0.032mg/mL;油脂脂肪酸组成成分主要为不饱和脂肪酸(92.49%),其中含必需脂肪酸亚油酸(25.4%),亚麻酸(2.49%);油脂挥发性成分主要有苯类,烃类,醇类,酯类等56种;清除DPP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IC50分别为:15.749mg/mL,1.070mg/mL,且不同浓度范围相关性不同,存在剂量效应。  相似文献   

15.
以白豆蔻为原料,利用水蒸气蒸馏(SDE)法和超临界流体萃取(SFE)法提取白豆蔻精油。以萃取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优化萃取工艺,并采用气质联用(GC-MS)法分析两种提取方法所得白豆蔻精油的组成。结果表明,最佳萃取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温度50 ℃、CO2流量14 mL/min、提取时间4.0 h。在此优化条件下,SFE提取白豆蔻精油得率为6%,为SDE提取精油的1.5倍。GC-MS分析结果表明,共检出挥发性化合物158种,其中SDE和SFE提取精油中分别检出97种、111种,独有化合物分别有47种、61种,共有化合物有50种。两种提取方法所得精油的组成相似,主要成分有桉叶油醇、α-蒎烯、4-异丙基甲苯、顺式十五烯酸、棕榈酸等,但含量差异较大。结果表明SFE是提取白豆蔻精油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测定罗文莎叶挥发油的化学组成;采用纸片扩散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体外抑菌试验,并测定罗文莎叶挥发油对胰脂肪酶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罗文莎叶挥发油中共检出17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8.5%,主要组分为桉叶油醇(30.89%)、樟脑(21.67%)、香树烯(12.38%)、对伞花烃(10.14%)、β-蒎烯(6.01%),挥发油对18种供试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为1.25~40.00mg/mL。当质量浓度为100mg/mL时,对胰脂肪酶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率分别为84.50%,93.67%,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37.20,6.81mg/mL。罗文莎叶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萜类、醇类及芳香烃等,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和真菌均具有显著抑制效果,对胰脂肪酶活性抑制作用稍差,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较强。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examine the in vitro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Rosmarinus officinalis L. essential oil compared to three of its main components (1,8-cineole, α-pinene, β-pinene). GC–MS analysis of the essential oil resulted in the identification of 19 compounds, representing 97.97% of the oil, the major constituents of the oil were described as 1,8-cineole (27.23%), α-pinene (19.43%), camphor (14.26%), camphene (11.52%) and β-pinene (6.71%). The oil and the components were subjected to screening for their possible antioxidant activity by means of 2,2-diphenyl-1-picrylhydrazyl (DPPH) assay and β-carotene bleaching test. In the DPPH test system, free radical-scavenging activity of R. officinalis L. essential oil, 1,8-cineole, α-pinene and β-pinene were determined to be 62.45% ± 3.42%, 42.7% ± 2.5%, 45.61% ± 4.23% and 46.21% ± 2.24% (v/v), respectively. In the β-carotene bleaching test system, we tested series concentration of samples to show the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the oil and its main components, whereas the concentrations providing 50% inhibition (IC50) values of R. officinalis L. essential oil, 1,8-cineole, α-pinene and β-pinene were 2.04% ± 0.42%, 4.05% ± 0.65%, 2.28% ± 0.23% and 2.56% ± 0.16% (v/v), respectively. In general, R. officinalis L. essential oil showed greater activity than its components in both systems, and the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all the tested samples were mostly related to their concentrations.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the synthetic antioxidant, ascorbic acid and BHT, were also determined in parallel experiments as positive control.  相似文献   

18.
山苍子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资源,目前主要利用成分为果实精油。为了充分开发山苍子核仁资源,本研究尝试水酶法提取山苍子核仁油的研究,以山苍子核仁为原料,考察酶的种类及复配、酶用量、酶解时间等对核仁油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中心组合(Box-Behnken)实验设计对酶解反应的温度、液料比、pH进行工艺参数优化,并对最佳工艺条件下提取的山苍子核仁油做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及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结果表明,水酶法提山苍子核仁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复合酶制剂组成为中性蛋白酶与纤维素酶质量比 1 ∶1 ,复合酶用量为3%、酶解时间7h;液料比为3mL/g、pH6.40、温度46℃,在此条件下山苍子核仁油的提取率能达到(86.10±0.68)%;FT-IR检测出OH、C=O、CH3、CH2、C=O、C-O等官能团,含有这些结构的脂肪酸均在GC-MS分析中被发现;GC-MS共鉴定出5种饱和脂肪酸,6种不饱和酸脂肪酸,不同提油工艺提取的山苍子核仁油脂的脂肪酸成分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