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服装空间多元变化为研究对象,结合包豪斯造型设计理论体系中元素的几何式拓展原理,以现代立体裁剪的二点五维技法为例,通过实例分析和研究了现代服装空间塑造的表达方式。提出东方立裁实现方法的研究方向应融入多学科交叉的立体型思维,借助立体裁剪实现方法多样性的特性完成设计理念的革新,增强服装的设计语言,开阔服装设计新思维。  相似文献   

2.
"服装是艺术与几何空间的完美结合",这一点在服装立体裁剪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为了合理地进行服装曲面的结构处理,必须深入研究人体及服装的曲面形状,研究如何利用平面材料的几何变形完成服装曲面的构造。三维服装CAD正是要实现服装曲面的构造及其展开,因而必须从立体裁剪过程中抽象出其几何特征,以实现数字化操作。本文根据服装原型在服装裁剪中的核心作用及其立体裁剪所具有的几何学特征,以日本文化式女装原型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实现服装原型数字化立体裁剪的几何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了实现以平面纸样制作立体的服装微空间创意造型,对服装微空间创意造型进行了分析和解读,通过对服装微空间的历史溯源以及发展现状分析,探讨其常见的立体表现形态和设计方式,并打破常规的立体裁剪方法,以平面纸样为设计手法进行服装空间的创意变化,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几何二维形态三角形、任意四边形、正方形和圆形转向三维形态锥形体、立方体和球体方法的分析演变出服装纸样的变形,总结出微空间创意造型纸样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魏静  金晨怡  韩阳 《纺织学报》2010,31(12):108-111
围绕立体裁剪方法使用中涉及的造型、结构、材料、版型、方法等问题,从其适用性的角度进行了解析。通过对内空间“量”的把握与外空间“型”的塑造来实现服装空间的控制;为达到服装结构平衡,重点解决“丝缕、结构、松量”的平衡问题;依靠对面料的变形、加减与组合设计等综合方法,实现服装材料的整合;为解决服装造型均质性,要处理好形态与质量的均衡度问题;提高服装版型质量,关键是对服装版型的准确表达与细部的合理“描述”;实现造型方法的融合要从理念、过程与技术入手,全面融合。通过适用性的研究,旨在加深立体裁剪内涵的理解,尤其对更好地应用立体裁剪技术、拓展其应用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创意立体裁剪综合运用立体裁剪技术和创意思维规律达到设计思维的实现,其设计过程是创意设计思维的表达,从创意的角度研究立体裁剪技术,用立体裁剪的方法引导设计师的思维走向,拓展了创意与技术融合设计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以服装与鞋品立体裁剪的造型方法与技术原理的共同性为基础,根据服装与鞋类立体裁剪的应用范围、模型选择、材料应用的不同进行分析,将服装与鞋品在具体应用时的立体空间形态设计与后续的立体裁片与平面纸样的转化等几个方面进行侧重研究与梳理,为创造出多样性、有创意高品质的服装与鞋类产品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希望在服装与鞋品设计的具体应用时可以取长补短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7.
正服装立体裁剪与设计课程是现代服装技术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提高服装设计师的服装造型水平,直观地展示服装的立体设计样貌,并帮助服装设计师随时调整优化服装的造型,直至理想状态。相对于平面裁剪与设计,服装立体裁剪与设计更加立体化、真实化和动态化,在高级成衣定制环节和样衣制作环节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由张惠晴著述的《服装立体裁剪与  相似文献   

8.
邹平  李璐 《毛纺科技》2024,(3):96-102
绣缀工艺以其特有的多变性和造型性,丰富了服装立体裁剪的整体表现力。针对绣缀法分类模糊及其在立体裁剪技术理论及应用上研究较少的问题,通过研究绣缀法设计的服装,总结绣缀法的分类及技术要点、绣缀法在服装立体裁剪中的操作方法及技巧,提出基于绣缀法的服装立体裁剪技术原则。包括衣身造型线的确定原则、人体不同部位绣缀造型确定原则、绣缀隐蔽省道原则、绣缀凹凸整理原则、夸张造型绣缀原则、逐渐调整造型原则、重点绣缀原则、绣缀正反面互用原则等。对绣缀法服装立体裁剪技术的应用研究,拓展了立体裁剪的设计技术空间,进一步延伸了绣缀法在服装立体裁剪中的技术应用。  相似文献   

9.
服装立体裁剪与原型、平面比例裁剪并列为三大裁剪方法,其在现代服装结构设计和制板中具有明显优势。它既能塑型,又能直接感知结构,是比较理想的艺术和技术相结合的裁剪方法。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传统的服装生产方式将升级为智能制造,立体裁剪样板手工修正需要数字化革新,以适应时代要求。本文主要研究立裁造型和坯样制作后,平面展开的初始样板数字化,以及在二维、三维平台下数字化样板修正的方法,目的是让立体裁剪技术与现代科技融为一体,以利于进一步提升服装智能制造水平。  相似文献   

10.
绣缀艺术是一种服装面料的变形设计。它极大限度地展现了面料的材质美和服饰美,凸显了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服饰风格。它改变了服装和面料的整体形态,形成了一种生动、高雅、细致的设计风格,使服装的视觉美感和功能得到新的诠释。服装立体裁剪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具有很强的变化。通过系统分析绣缀艺术的造型性质,拓展了服装立体裁剪的设计空间。  相似文献   

11.
非常规分割线能充分展示现代女装设计中变化多端的造型需求。结合实例,分别运用平面裁剪、立体裁剪、平面与立体相结合 的裁剪方法对非常规分割线进行研究,对各种不同方法得到的样版在省道量转移、松量、丝绺方向、样版准确度、成衣效果等各方面进行分析和比较,归纳总结非常规分割线不同构成方法的规律和差异。通过对非常规分割线结构设计原则的应用,在分割线处加入褶裥或空间量等方式实现服装结构创意,满足服装设计个性化需求。  相似文献   

12.
田宏 《辽宁丝绸》2011,(1):40-42
在服装立体裁剪教学中,褶皱的设计与构成一直是服装造型创作的焦点之一,在某种程度上,服装的立体构成方法确实实现着服装平面构成所难以完成的、形式较为繁复的服装造型和服装细节变化.这将成为立体裁剪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创作灵感和实现服装创作作品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立体裁剪是现代服装设计与制作所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为了便于理解与掌握该技术,本文提出了立体裁剪的加减法原则,并介绍了具体的操作技巧。 一、立体裁剪的技术原理 在我国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使用平面设计与裁剪的方法进行服装设计与裁剪,对于一般的款式设计而言,普通的平面造型方法和剪裁技巧都能满足。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人对于服装风格的追求日趋个性化,款式设计讲求独特,服装裁剪要求准确,要进一步提高服装适体性的准确  相似文献   

14.
以蕾丝面料与无纺布作为设计材料应用于偶发性服装造型设计为主要研究对象,以设计材料为限制,将偶发性思维、立体裁剪和面料再造三者充分结合.同时示例阐述了偶发性服装造型设计的设计依据、灵感来源、设计概念,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记录了设计制作的具体环节和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15.
伴随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服装不再是仅具有保护功能的空间艺术形式,更是审美意识的体现.立体化、个性化成为服装设计的流行趋势,立体裁剪技术应用也更加广泛.文章从服装设计和人体空间关系出发,进一步探究了立体裁剪艺术审美构建,从而提出人体空间与立体裁剪关系对服装设计的启示,旨在为服装创新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立体裁剪设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创造性思维的实现过程。因此如何运用合理的方法、恰当地传递程序和思维联想的规律来调动、引导和启发学生的思维方向,创造出具有新生命活力的设计作品,是本研究的目的。现以几何元素为视角,提出"几何衍生法",通过不同形态几何体或者面的变化对学生的设计思维进行引导发散,从而推动立体裁剪设计的有效进行。  相似文献   

17.
服装裁剪是从制作平面图或立体裁剪的布型开始至裁剪衣料的过程,服装的裁剪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创造出新的方法,无论是二维的平面裁剪还是三维的立体裁剪,抑或二者相结合的裁剪方式,都能为设计者巧妙使用创造出具有造型美的服装。在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服装裁剪技法虽然种类繁多,但是对其还未形成系统性的归类与研究,因此,本文的内容旨在通过对裁剪技法的研究与系统性归类,为设计者提供新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8.
立体裁剪作为一种强调服装个性化、多样化和时尚化元素的设计手法,在现代礼服造型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为日新月异的礼服消费需求奠定了一定的技术基础。现简单介绍立体裁剪的形成与发展历程,并重点分析了立体裁剪在现代礼服中的应用条件及应用前景,最后就立体裁剪在现代礼服造型中的应用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立体裁剪是服装造型设计的一种重要手段,立体裁剪技术随着服装造型的发展而发展,在现代服装的造型设计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审美需求不断提高,对服装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不对称设计、无规律褶皱、不同面料的拼接等款式开始流行。现从解构主义时装出发,通过案例的操作,阐述立体裁剪的技术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20.
<正>立体裁剪是服装设计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和传统平面裁剪相比较,立体裁剪技术表现出诸多突出的优势,例如:可更为直观地掌握服装与人体的空间关系、面料的特征与状态、服装款式结构设计过程等,并可结合自身实际需求对设计方案随时进行调整。所以,众多服装设计行业发达的国家及地区均广泛地将立体裁剪技术应用于服装设计中。张惠晴编著的《服装立体裁剪与设计》是服装设计类书籍,该书将基础的观察人体、标示线贴法、丝针别法与实际的立体裁剪示范,转化为书中详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