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随着我国科学发展观的深入实施,新能源企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而电池包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对新能源汽车的性能存在较大的影响。新形势下,电池包的研发与装配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重点探讨新能源汽车电池包装配策略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
为提升电动汽车的行车安全性,揭示电动汽车车用动力电池包底部在机械滥用下的力学特征及行为特点,对电池包底部碰撞工况进行事故统计分析,设计了一种整车工况下电池包底部机械滥用的碰撞测试方案,探索电池包底部机械滥用过程中电池电压及结构等变化.结果表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底部与障碍物作用过程为跳跃式接触,变形模式为锯齿波式;试验...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水平的不断更新,先进的汽车整车控制技术被运用不同车型中,但当前整车控制技术还是不太成熟,有着较大的提高空间。其中新能源汽车整车控制器的优化升级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UDS协议的新能源汽车整车控制器适合动态测量,它拥有强大的输出能力,并且配用的电路较为简单,性能较为稳定,一直是汽车测试中的首选。本文基于UDS协议的新能源汽车整车控制器故障诊断研究,以此来为我国汽车测试提供一些见解和贡献。  相似文献   

4.
新能源汽车是目前研究热点领域之一,是绿色出行以及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三电技术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存在很大的影响。电池包是其关键项之一,它影响到车辆的安全性、续航里程、循环油耗、车辆成本等;本文结合现有的技术方案,借助仿真分析技术实现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开发,重点关注电池包研发的安全性、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经过10余年的研究开发和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经形成了从原材料供应、动力电池、整车控制器等关键零部件自主研发和创新制造;市场分析预计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售量将超过1000万台,动力电池系统是新能源汽车动力核心,随着国家政策和对新能源汽车技术要求不断提高,对动力电池系统安全性要求更高,指导和推进企业研发出更加安全的电池系统以满足国家政策要求和市场需求。同时军民一体化发展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也得到长足发展,目前有多家企业正在承接混合动力特种车辆新能源汽车和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和制造;为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起着非常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新能源汽车整车控制器(VCU)的环境耐久测试问题,设计了该测试系统。系统采用NI PXI系统实现输入信号模拟和输出信号在线检测,负载箱模拟整车执行器负载,环境箱模拟控制器工作环境,基于LabVIEW开发的上位机软件全程监测控制器的运行状态,对信号测试结果进行实时显示和数据存储。结果表明,该系统性能稳定,可快速、自动完成对整车控制器的测试,满足测试要求,提高了整车控制器的测试效率。  相似文献   

7.
三坐标测量机和位置度量规测量新能源汽车电池包箱体孔组效率低,投入大,且无法满足在线检测的要求。为此构建由大理石平台、直线电动机、3D线扫相机等组成的在线电池包箱体孔组位置度检测系统。该系统作为电池包生产线的一部分,在机械手将电池包放入检测平台后,直线电动机带动3D线扫相机获取电池包箱体孔组的3D点云数据。将3D点云投影到标定平面,采用中值滤波降噪预处理,膨胀、腐蚀逼出被检测孔轮廓,提取ROI;Canny边缘检测提取轮廓线,最小二乘法提取特征获取圆心坐标与装配孔半径,并采用柔性定位的方法校正所获得的数据。结果表明,在线电池包箱体孔组位置度检测系统满足电池包装配孔位置度0.2 mm的测量需求。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计入外部环境热辐射因素后,电池包的布置位置对整车气动阻力和其自身散热的影响,计及高温时地面辐射和太阳辐射,采用可实现k-着湍流模型进行了CFD 数值模拟,通过实车道路实验验证仿真方案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对电池包前置、中置和后置的整车气动阻力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整车气动阻力最小的前置式电动汽车为研究对象,通过电池包高温工况下的温度场数值分析,提出了该布置下的电池包散热改进方案。结果表明,前置式电池包改进后,单体电池表面最高温度降幅为14.5 益,表面最低温度降幅为11.5 益,抑制了温差过大,降低了局部高温,提高了电池包的散热性能。  相似文献   

9.
针对新能源汽车电池包批量检测过程中存在的数据采集不便、数据存储及分析不便、数据采集设备通用性不强等问题,设计一种基于CAN总线的通用型电池包数据采集系统,并说明了该系统的构成,分析了系统的通用性。  相似文献   

10.
随着汽车整车性能的不断提高,对汽车零部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对水泵是否漏水的要求越来越苛刻。按通常的检测方法已不能满足高质量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能源车的快速发展,动力电池包作为新能源车的核心部件,成为各主机厂的重点研究对象。对于电池包部件而言,密封性直接影响到电池包系统的工作安全,同时影响到新能源车的使用安全。主要从电池包壳体密封材料的性能出发,通过验证发泡硅橡胶相对应的性能参数,评估发泡硅橡胶在电池包壳体密封圈上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工业在续航能力、电池技术、维护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关注度与认可度逐年提高。车载冷却系统是新能源汽车整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是根据整车控制器的指令,驱动冷却液循环,降低整车关键部位的温度,保障整车系统的正常运行。本文基于PWM原理,设计了一款新能源车载冷却系统。该系统利用PWM信号与放大电路,驱动冷却水泵运行;并且采集反馈信号,监测其运行状态。本系统的设计思路对新能源车载冷却系统的设计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绝缘监测技术是纯电动汽车电控系统核心技术之一,它不仅需要承担整车高压负载的绝缘监测,同时需要监测电池包内部的高压铜排和电芯在车辆使用过程中的绝缘情况。文章基于目前主流的低频信号注入法绝缘监测技术,重点介绍了该技术功能的原理,及在产品开发过程中的方案分析以及实际应用场景下的测试验证及优化,确保该功能可在车辆全生命周期内可靠运行,满足新能源汽车高压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14.
整车气密性作为NVH性能重要组成部分,与空调性能、燃油经济性等息息相关。气密性检测可以发现车身各泄露点和泄漏量大小,操作方便。本文对汽车气密性的设计和过程控制方法进行了探讨,并针对性的提出改良和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5.
汽车制动性能与测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涛  王燕玲 《仪器仪表学报》2001,22(Z1):197-198
本文对汽车制动性能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并对整车出厂时检测线检测汽车制动力提出见解,对国家关于检测线测试汽车制动性能的有关规定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家油耗要求越来越高,整车企业实施混合动力策略、布局混合动力产品已是大势所趋.对传统车企而言,既要拥抱新能源带来的变革又要保持现有传统产品的转型升级,基于传统车型的混合动力策略是传统车企战略需求.基于现有传统车型,着重介绍了 一种基于CVT变速箱的高效紧凑的P3并联式混动方案,为传统汽车和48V低功率车型提供了一种低成本可快速实施的节约燃油消耗和提高整车性能的改进途径,性价比较高.  相似文献   

17.
谢秋慧  张昊  童珎  周洋  杨帆 《机电工程》2016,(4):464-469
针对新能源汽车电驱部分的能耗问题,对电驱系统相关检测方法和评价指标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针对新能源汽车不同工况条件下的电机及其控制器能耗检测和评价指标。对新能源汽车整车节能技术进行了归纳,分析了电驱系统在不同工况条件下的能耗特征,阐述了电驱系统的性能参数对不同整车节能工况的影响。对电驱系统的电气原理图进行了简单分析,提出了对系统能量回收过程的工作范围和转换效率都有着重要影响的电机漏感等技术参数。利用课题设计的电机检测台架对具体的电机及其控制器产品进行试验,得出了不同转速和转矩条件下电驱系统的能量转换效率,分析了不同节能工况条件下电驱系统的典型效率值。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不同整车工况的电驱系统综合能耗检测方法对降低新能源汽车能耗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路线图2.0》发布,国家鼓励节能车大力发展。串联混动HEV具有油耗低、结构简单等优点。本文以公司开发的某后驱串联混动HEV样车为基础,对动力系统进行了参数选型,对WLTC工况下汽车的整车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并与燃油版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串联混动HEV动力系统参数选型合理,满足设定的整车性能目标,与燃油版车型的对比中油耗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9.
新能源汽车的出现和发展是汽车行业的一次巨大变革,不仅提升了中国汽车工业的综合实力,也推动了工业现代化进程。为了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国家和企业都在不断加大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和应用力度。焊接技术作为新能源汽车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需要不断更新优化以满足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制造需求,进而提升企业自身竞争力,推动汽车产业持续稳定发展。本文主要针对智能制造要求下新能源汽车焊接技术展开分析,旨在提升新能源汽车质量。  相似文献   

20.
新能源汽车和传统汽车相比,其能源消耗更加环保,而且对化石燃料的需求也很小,现在已经变成市场上的主要发展方向。我国混动新能源汽车行业对一些新能源技术进行重点攻克,目前在动力电池和控制器以及充电桩方面有了非常大的突破,掌握了很多的关键技术。混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与动力电池息息相关,而动力电池的主要性能与其温度有很大的关联,所以要设计合理的热管理系统,这对提高整车动力性以及经济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