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新时代、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机械工程专业需要培养能够创新性地开展机械产品设计制造、技术开发服务及生产组织管理等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因此,需要研究具有特色的、系统性的机械专业产-学-研多元育人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围绕“项目-课程-实践”进行全方位教学改革,实施“项目驱动、产教融合”的协同合作教学、“案例导向、多维互动”的一流基础课程改革和“综合创新、全面开放”的创新实践教学育人模式。以工程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促进产学研结合,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搭建校企合作桥梁,建设创新实践平台,培养一批高水平教学科研师资队伍,综合提升机械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意识。  相似文献   

2.
探索人才培养和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能够有效地促进高校内部的教学改革,引导高校把企业和社会纳入教育体系,合理利用校内外两种教育资源,关注企业及社会的需求,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思想创新是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前提;优化课程体系是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内在动力;校企合作是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以包头市为立足点,辐射“呼包鄂”城市经济群,根据本区域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以及人才培养需要,以智能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群为例创新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技能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产教融合、工学交替、校企合作和产学研合作等方式,从人才培养模式、“双导师”建设、教学方式改革、创新评价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实施企业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具体方案。为企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地方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转型期我国大学在回应社会剧变的挑战过程中获得了快速发展,但在教育价值取向和人才培养模式选择等问题上却出现了“钱学森式”的困惑和迷思。大学声誉、大学质量依存于人才质量,人才质量依托于人才培养模式,故人才培养模式是大学教育质量的关键性因素,是大学发展的基本前提。在社会转型的总体背景下,我国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应遵循学生发展本位、教学环节本位、社会需求本位的价值取向,确立合理的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设计出合理的、可行性的培养体制与制度。  相似文献   

5.
郭惠昕  戴娟  谈锋  胡冠昱 《广西机械》2009,(11):175-176
研究“教学型”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教育问题,提出了与“研究型”大学及“技能型”学院进行“错位竞争”的创新教育策略。经过理论研究与改革实践,构建了基于“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教育平台,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创新教育教学新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产学研合作教育,构建人才培养新体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周彦伟 《轴承》2003,(2):38-40
阐述了产学研合作教育,构建人才培养新体系的意义,实践表明,这是培养我国轴承行业高素质人材及提升企业技术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7.
如何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培养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主动适应并引领社会的优秀人才.是高校目前应该高度关注并力求解决的难题。高校必须从了解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入手.真正从人才培养理念、教学培养过程、培养制度和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几方面寻求突破,全局规划,系统改革,真正回归大学的“育人”本真。  相似文献   

8.
哈佛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全人”的教育;芝加哥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益智厚生”;普林斯顿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一“重基础、强交叉”,这三所大学在美国顶尖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中独具特征。它们从人才培养理念、培养制度以及课程设置三个纬度廓清了美国精英式高等教育的本质诉求。强调大学是传授普遍知识的地方。应实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大学的核心职能在于教学育人,以制度的约束保障本科教学的重要地位;大学要为社会的进步提供动力,为社会的发展创造价值;大学的目的是为了人的自由,大学教育是自由的教育,是为了自由的教育。  相似文献   

9.
时连君 《机械制造》2011,49(5):74-75
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是被国际上高等教育实践证明了的成功经验。介绍了基于产学研相结合研制的机电综合传动系统。通过和企业联系,召开研讨会,对高校一企业合作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讨和实践。通过推进产学研合作不但培养了创新型人才,还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结合15所高校的实践,对我国高校近年来产学研合作教育进行了反思,指出高校产学研合作已初具规模,采取成立学校董事会、合作双方互聘兼职教授和技术顾问等方式,依托企业培养了一大批工程硕士,大大提高了企业的技术水平和高校的科研能力;指出产学研合作教育实践中存在合作体制与运行机制不健全、缺乏稳定的投资渠道、合作队伍不稳定、企业获利不多,缺少参与原动力等问题,并提出了健全完善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组织领导机构、组建产学研联合体培育龙头企业或集团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分析信息技术背景下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紧缺的原因,提出解决人才培养问题的“工学结合、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思路。以数控技术专业为例,通过专业对接产业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按对接岗位构建创客教育与职业教育相融合的课程体系;产教融合,搭建实践育人平台;创新培养机制,共建双师队伍;校企共同育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面向数字化工业“工学结合、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集信息技术及专业知识、管理技能、创新实践能力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2.
针对地方高校土建学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特点,从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教学等方面,对土建学科与执业资格制度相适应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并提出转变教育观念、加强教师队伍和人才培养综合平台建设、实行产学研有机结合以及提高教师工程实践教学能力和学生创新刨业的实际能力等一系列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机械专业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实践性、专业性,为了配合学校发展目标的实现与素质教育的落地,高职院校纷纷提出“双创”人才培养口号。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机械专业的教师应注意到该课程设计知识面广的特性,通过教学模式的创新,引导学生开展深入的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技能训练,从而促进学生双创能力的提高。结合笔者实践经验,本文对“双创”人才培养视角下高职机械专业教学路径进行如下探究,以期给予各位同行一些启发,为机械教育的发展略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4.
根据新时期军校教育转型的需要,军校教育目标由专业技术军官的培养转向技指合一的初级指挥生长军官的培养,其中本科教育以初级指挥生长军官"学历教育合训"为主。新培养目标要求学员在扎实的学好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应具有良好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文章在分析军校合训本科《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课程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环节及考核方式等几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5.
作为现场工程师除了要具有丰富的综合理论基础外,还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现场工程师特质类型的人才。对提高大学生素质教育水平和促进大学生成才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教育角度,探索了面向现场工程师的创新人才的特质,以及该类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6.
目前汽车产业需要复合型技术能产业工人,新型国家职业鉴定也正处于探索阶段,通过走访调研汽车企业对技能人才的能力需求,结合教育部和人社部对职业鉴定相关要求,借鉴职业技能大赛和创新创业类大赛理念,落实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加强“岗课赛证”融通,创新汽车类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为职业教育汽车类人才培养提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7.
马宇  杨改云 《机械管理开发》2013,(4):164-165,168
为了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以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基础为契机,开展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实施创新性教学,引导大学生积极思考,激励大学生能够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学习,从而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并结合各种创新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而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8.
校企合作共育高技能人才,是高职教育改革、企业高人才库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共同需要。如何在校企合作中,创新教学管理模式,关系着学生良好职业素质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文章是潍坊工程职业学院与美国卡特彼勒山工在深入进行校企合作基础上,探析了在校企合作中创新教学管理模式,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一些做法,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围绕"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经验的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的目标,提出了由课程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创新设计竞赛等环节组成的机电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平台。论述了现代教育技术在课程教学、实验教学和创新活动等主要环节中应用,更加能够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丰富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马宇 《机械管理开发》2010,25(3):132-133
培养大量机械专业创新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探讨当代大学生提升创新能力的途径,既是目前社会的需求,也是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问题。文章以就业为导向,对机械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创新教学手段、科学设计第二课堂等方面进行研究,为加强机械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开拓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