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风力发电机组弹性接触承载数值分析平台的基础上,建立了风电主轴双列圆锥滚子轴承的全尺寸接触模型,并用于研究给定工况下的3MW风电主轴轴承承载接触机理.在径向载荷条件下,比较了风电轴承接触载荷有限元结果与赫兹理论计算结果,从而验证了数值模型分析的合理性;在此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倾覆力矩对风电轴承接触载荷分布的影响规律以及极限工况下的轴承接触载荷与变形分布;最后,分析了轴承轴向游隙变化对轴承承载接触载荷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给定工况条件下,轴向游隙负向增大时,最大接触载荷变大,轴向游隙正向增大时,受载的滚子变少,轴承最大接触载荷不断增大.风电主轴双列圆锥滚子轴承承载接触机理研究可为大兆瓦风电轴承柔性设计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双列圆锥滚子轴承的内圈为分体式结构,其设计加工过程中,两内圈尺寸必然存在偏差,其端面间隙偏差大小将直接影响轴承内部接触的力学性能和刚度特性,但影响规律尚不明确.本文建立考虑内圈端面间隙的双列圆锥滚子轴承有限元模型,开展不同载荷工况下内圈端面间隙对轴承内部接触与刚度特性影响研究,获得内圈端面间隙偏差对轴承接触应力和刚度的...  相似文献   

3.
高速铁路轴箱轴承载荷分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高速铁路轴箱用双列圆锥滚子轴承的拟动力学分析模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计算分析了该轴承的载荷分布。计算结果表明,轴承承受外部混合载荷时,其受压列滚子承受大部分载荷,滚子最大接触载荷与径向力和轴向力呈线性关系,所有滚子的接触载荷与轴向力基本呈线性关系;在承受较大载荷时,列车运行速度对滚子接触载荷分布影响不大,可采用静力学对轴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陈巧玲  范萍  张志华 《轴承》2001,(3):21-22
双列圆锥滚子轴承轴向游隙的测量 ,在大批量生产条件下 ,采用传统的“装配时选配”法和“直接加载测量”法 ,速度慢、效率低、误差大。采用“无载荷翻转测量”法乃是目前测量双列圆锥滚子轴承轴向游隙的较佳方法。  相似文献   

5.
周海军  刘小辉 《轴承》2012,(4):11-13
研制开发了高精度高刚度推力向心组合圆锥滚子轴承,其采用的圆锥滚子和分离型结构能够承受轴向、径向及偏载产生的复合载荷,详细介绍了其具有的无间隙安装、高刚性、大承载能力、长寿命和较高旋转精度等特性。  相似文献   

6.
杨虎  江岩  张文虎  谢鹏飞  李峰 《轴承》2021,(4):6-11
在考虑滚子与套圈、滚子与保持架以及保持架与引导套圈作用力的条件下,建立双列调心凹面滚子轴承动力学模型。以某双列调心凹面滚子轴承为研究对象,与静力学分析模型滚子最大接触载荷计算结果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并分析了工况条件(轴向载荷、径向载荷、倾覆力矩、转速)和结构参数(滚子数量、滚子长度、径向游隙)对滚子最大接触载荷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轴向载荷增大,一列滚子受力增大,另一列滚子受力减小;随径向载荷增大,滚子最大接触载荷增大;随倾覆力矩增大,2列滚子接触载荷几乎不变;随转速增大,滚子最大接触载荷增大;随滚子数量增多和滚子长度增加,滚子最大接触载荷减小;随径向游隙增大,滚子最大接触载荷呈先减小后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7.
基于PERMAS先进的接触算法,对大锥角风力发电机用双列圆锥滚子轴承进行了整体模型分析和子模型分析。整体模型分析重点研究了轴向游隙对滚子载荷分布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游隙的增大,承载滚子数量逐渐减少,而最大法向接触力逐渐增大。子模型分析了不同修型滚子对其接触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数曲线修型滚子在该工况下具有更好的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8.
圆锥滚子轴承轴向定位预紧刚度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为民 《轴承》2004,(5):1-3
研究轴向定位预紧状态下圆锥滚子轴承的刚度计算方法。首先,由轴向载荷作用下轴承内外圈相对位移及力平衡关系,推导圆锥滚子轴承的轴向刚度计算公式;其次,由轴向定位预紧轴承受径向载荷时各滚子的变形,推导出轴承的径向刚度计算公式;并且,经合理近似给出上述径、轴向刚度公式的简便计算公式,最后,将公式的计算结果同实验数据作对比,表明公式的误差较小,可以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9.
谭世军 《轴承》1994,(11):35-36
双列圆锥滚子轴承的装配需控制装配后的轴向游隙,轴向游隙,轴向游隙值的大小是由选配中隔圈决定的;自行设计制造了一台轴向游隙检查仪,较好地解决了双列圆锥滚子轴承的装配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考虑轴承受到径向载荷、轴向载荷和弯矩载荷的复杂受载情况下,建立了双列圆锥滚子轴承的优化设计模型,以轴承整体寿命为优化目标,以每列轴承滚子个数、圆锥滚子平均直径、圆锥滚子有效接触长度和轴承的节圆直径为设计变量,基于ISIGHT设计优化软件对设计模型进行了试验设计(DOE)分析,利用多岛遗传算法对优化设计模型进行了求解。将该模型应用于3MW风电主轴承,得到了试验设计分析下四个设计变量对轴承整体寿命影响的Pareto图和主效应图,参数优化后的风电主轴承整体寿命提高了83.8%。  相似文献   

11.
以超临界CO 2涡轮机主轴支承静压轴承为研究对象,基于Fluent软件建立静压轴承气膜的三维分析模型,分析了轴承结构、偏心率、气膜间隙对气膜压力、承载力和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双排进气结构静压轴承的气膜压力、承载力和刚度均高于单排进气结构;偏心率对承载力有显著的影响,承载力和偏心率呈非线性正相关;在偏心率一定的条件下,平均气膜间隙较小的静压轴承承载力和刚度更高;刚度和偏心率呈现高度的非线性关系,刚度随偏心率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偏心率为0.32时出现极值,且极值前刚度的增长梯度明显高于极值后刚度的减小梯度。  相似文献   

12.
输入转矩对驱动桥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驱动桥系统中,滚子轴承是连接轴系与壳体的关键部件,其刚度具有各向耦合性和非线性特性,且与输入转矩有关。为准确高效地分析输入转矩对驱动桥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基于非线性轴承理论、有限元法和模态综合方法,建立包含主减速器总成、差速器总成、轮毂总成和桥壳等部件的完整驱动桥系统动力学分析模型,根据输入转矩大小的不同,定义轻载、中载和重载三种典型工况,分别计算各工况下的非线性轴承刚度,分析轴承刚度随输入转矩大小变化的特点,对驱动桥系统进行单位谐波传动误差激励下的动力学分析,研究输入转矩对驱动桥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分析不同工况下准双曲面齿轮动态啮合力的频响特性。计算结果表明,驱动桥系统动力学特性随输入转矩大小变化具有一定规律,能有效指导驱动桥系统的减振降噪设计,避开危险工况。  相似文献   

13.
王朋伟  范强  贾松阳 《轴承》2021,(4):55-61
随着主机发展的要求,双、四列圆锥滚子轴承已发展出多种变型结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而JB/T 8236—2010中仅给出了几种常见结构的调整方法,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因此,针对双、四列圆锥滚子轴承的多种变型结构及组配型圆锥滚子轴承,提出了不同结构轴承的轴向游隙调整方法,以解决轴承实际生产及游隙测配时无调整方法可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贾磊  李云峰 《轴承》2021,(3):6-10
介绍了球磨机小齿轮轴两端调心滚子轴承载荷的计算方法,建立Romax轴系仿真模型,分析了径向力、齿轮推力、温度对轴承接触应力和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径向力增大,轴承最大接触应力增大,寿命减小;随齿轮推力增大,游动端轴承的接触应力和寿命几乎无变化,固定端轴承列1和列2接触应力变化趋势不同,0~225 kN,列1呈减小趋势,列2呈增大趋势,超过225 kN后,列1略有增加,列2略有减小,固定端轴承寿命减小;随温度升高,轴承接触应力变化较小,在50℃内,轴承寿命基本保持不变,当温度继续升高,轴承寿命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15.
于庆峰  刘际轩 《轴承》2022,(2):6-10
以三点支承风电机组传动系统主轴用双列调心滚子轴承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固定中挡边、浮动中挡边、无中挡边3种挡边结构轴承,基于风电主轴轴承典型工况,建立轴承动态分析模型,分析中挡边结构对轴承轴向位移、PV值、滚子偏摆、摩擦功耗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固定中挡边轴承刚性好,轴向位移小,PV值小,滚子姿态稳定,滚道摩擦功耗低,性能...  相似文献   

16.
均压槽与静压气体轴颈轴承承载特性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研究通过开设不同结构形式的均压槽来提高静压气体轴颈轴承的承载能力和刚度,利用加权余量法和有限元离散化方法求解雷诺方程进行数值计算和仿真,针对单排孔和双排孔轴颈轴承,分析不同长度的周向均压槽,以及不同数量、不同位置和不同长度的轴向均压槽对轴承承载能力和刚度的影响规律。结果发现:开设周向均压槽和轴向均压槽都可以提高轴承的承载能力,相比开设周向均压槽,开设轴向均压槽对提高轴承的承载能力更为有效,而且只开设一条或两条轴向均压槽就能显著提高轴承的承载能力,通常将轴向均压槽置于气膜间隙较小的位置时能使轴承的承载能力和刚度最大。数值仿真结果通过试验进行验证,研究结果可用以指导高承载和高刚性静压气体轴颈轴承的设计。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汽车轮毂用双列圆锥滚子轴承产品系列的结构特征和参考目前国内圆锥滚子轴承设计方法,探讨了双列圆锥滚子轴承系列化产品结构的设计方法及其思路.  相似文献   

18.
Tilting pad thrust bearings are a key component of marine propulsion shaft systems. The dynamic performance of thrust bearings has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propeller vibration. To investigate the axial oil film stiffness of tilting pad thrust bearings, a two-dimensional thermohydrodynamic model incorporating the vibration frequency is developed. The test apparatus and experimental identification model are also constructed. The axial oil film stiffness is experimentally identified at different speeds, loads, and temperature employing the hammer impulse excitation. The axial oil film stiffness between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is compared. The discrepancies are not more than 7% for 30 kN operation cases but increase with axial static load. This is partially because the influence of the pivot stiffness becomes obvious with the axial static load increase and cannot be ignor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xial oil film stiffness is at a magnitude of 109 N·m?1. Compared to foundation stiffness of the thrust bearing system, the influence of axial oil film stiffness needs to be considered for bearing–rotor system design of marine propulsion systems in engineering practice.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汽车轮毂用双列圆锥滚子轴承系列产品的结构特征和参考目前国内(单列)圆锥滚子轴承设计方法,分析并总结了汽车轮毂用双列圆锥滚子轴承结构设计方法及其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