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阐述可拓学理论发散树思维方法在机械产品概念设计中的应用.将发散树思维的概念设计方法,应用于钢筋矫直切断机的转毂矫直机构的设计方案,而后根据已知的特征值,得出满足实际需求的转毂矫直机构初选概念设计方案,最终选择较为理想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2.
基于可拓学的可拓策略生成方法,提出了机械运动方案设计中,机构选型的确定方法。建立问题的可拓模型和核模型,通过拓展分析、可拓变换,生成解决矛盾问题的多种策略,并建立评价标准,对生成的各策略进行优度评价。以实现刨床刨刀往复运动机构的选型过程为例证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为有效提高钢筋生产效率和矫直质量,基于楔钳作用机理,提出一种多点作用辊式止转筋机构:两侧多辊对称压下,中间三辊具有曲率微调作用,针对不同直径的高强钢筋,形成匹配的大变形曲率,并处于楔钳夹持状态,保证后续矫直过程的止转筋。在对钢筋应力应变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工程弹塑性力学基本理论,推导出钢筋弹复过程的弹复扭矩方程,结合止转辊力学模型,建立止转筋变形协调方程,确立钢筋止转条件。解析结果表明:该多辊式止转筋机构的止转力矩大于钢筋弹复扭矩,实现钢筋矫直过程止转筋,从而可有效提高矫直精度。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可拓工程方法和智能体技术的研究,提出了基于可拓智能体的概念设计自动化求解方法.建立了设计方案的可拓智能体表达方式,结合可拓方法设计了聚合、交换、置换、扩缩等可拓算子.根据关联函数和模糊评判策略建立了智能体的能量函数和设计方案评价策略.  相似文献   

5.
为有效提高高强钢筋生产效率和矫直质量,基于楔钳作用机理,提出一种多点作用辊式止转筋机构:两侧多辊对称压下,中间三辊具有曲率微调功能,针对不同直径的高强钢筋,形成匹配的大变形曲率,并处于楔钳夹持状态,保证后续矫直过程的止转筋。基于ANSYS/LS-DYNA对止转筋机构工作过程进行有限元模拟,并对钢筋转动角度随时间变化图、接触应力状态及其变形图进行了探究阐释。结果表明:在保证高强钢筋表面接触强度的条件下,该机构能够实现高强钢筋矫直过程止转筋,从而可有效提高矫直精度。  相似文献   

6.
针对转毂式矫直机对导电棒矫直后平直度所存在的问题,将双旋转毂式矫直技术应用到导电棒矫直工艺中。以国内某镍冶炼厂中规格为φ36×3×1 350的电镍导电棒为研究对象,通过Solid Works建立了双旋转毂式矫直机的简化三维模型,运用数值仿真的方法,利用Deform 3D仿真软件对双旋转毂式矫直机的矫直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分别研究了转毂的旋向、拉料速度差对矫直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双旋转毂式矫直机矫直后导电棒的平直度可达到2.60 mm/m,说明双旋转毂式矫直技术可以良好地应用于导电棒矫直工艺中,有利于提高导电棒的矫直效果。  相似文献   

7.
王体春  秦家祺  华洋 《机电工程》2020,37(5):461-470
为了有效提升大型复杂产品方案设计结构配置的设计效率和质量,对大型复杂产品方案可拓集成设计进行了研究。对大型复杂产品方案可拓设计过程中的可拓本体概念模型、可拓本体库构建框架、方案设计可拓需求模式、方案设计可拓配置模式和方案设计可拓再设计模式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可拓本体概念的复杂产品快速设计可拓模式框架;通过将应用层、应用工具层以及环境支撑软件层相融合,建立了基于可拓设计模式的型号飞机产品快速设计可拓集成平台体系结构。研究结果表明:该可拓集成设计平台体系结构的建立,能够实现多层次、多属性、创造性、复杂性等特点的复杂产品方案设计的结构可拓配置,从而为复杂产品快速设计的顺利实施提供理论和工程应用支持。  相似文献   

8.
为评价弧面凸轮减速机构的综合性能,提出了基于熵权可拓理论的弧面凸轮减速机构综合性能评价模型。基于可拓理论设计出点、线啮合两种类型8种弧面凸轮减速机构创新方案,从结构设计、加工制造、动态特性和静态特性4个方面提取了10个评价指标建立弧面凸轮减速机构综合性能评价体系,基于熵权可拓理论建立综合性能评价模型,融合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数据,并通过层次分析法(AHP)熵权法进行指标权重组合赋值,采用可拓评价方法得出综合评价结果。该评价方法同时考虑主观性和客观性评价,对线啮合型和点啮合型两种啮合类型的弧面凸轮减速机构进行综合性能评价分析,在通用设计参数相同、运动条件相同和负载相同条件下对弧面凸轮减速机构综合性能进行排序选优,为后续弧面凸轮减速机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针对现有产品配置设计方法中对客户性能需求研究的不足,提出了基于知识的大规模定制产品可拓配置设计理论与方法.通过分析产品设计过程中的信息处理,明确了基于知识的设计系统开发思路,应用物元理论与可拓学方法,对大规模定制的典型机械产品进行基于数据库的可拓分类知识挖掘,建立满足产品个性需求性能的可拓配置变换规则、关联函数及与之对应的产品可拓配置集等,并将其有效地应用到单体液压支柱的个性化配置设计中.应用实例表明:该方法不仅能快速满足大规模定制设计的个性化要求,而且能为计算机参与解决配置设计矛盾问题提供一种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以可拓学物元理论为基础,进一步阐述了可拓检测的概念,并给出了相关的实现方法和应用实例.可拓检测技术基于可拓学矛盾转化的思想方法,是一种与传统检测技术不同的新技术.该方法的目的在于解决信息无法检测的问题及检测精度提高的问题.可拓检测技术以全新的理论为支撑,在理论和实际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机械产品设计质量评价及评价系统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完成产品设计任务之后,对产品的设计质量进行评价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对产品设计质量的内涵、设计质量评判原理及方法作了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将产品的结构性能、工作性能、工艺性能作为设计质量的评判指标,按模糊综合评判原理,采用VB软件开发出机械产品设计质量评判系统.实践表明,该评判系统可对产品的设计质量做出科学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模糊综合评价法在复杂机械设备可靠性考核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依据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原理,重点研究复杂机械设备考核评价中各评价指标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对评价结果的影响,从可靠性指标,可靠性考核等方面阐述了评价过程中的模糊因数,给出了考核指标体系及选取原则,建立了考核模型,并给出了隶属函数及权重的确定方法,通过模糊综合评价的示例,为新产品的可靠性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高校教师信息行为是指高校教师应用信息工具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地收集、整理、组织、分析、使用、管理和评价的教学行为。高校教师信息行为有效性具有信息需求的多样性、信息意识的超前性、信息获取手段的先进性和信息分析的批判性等特征。高校教师信息行为有效性的实现途径是:加强高校教师教育信息理论培训;在教学实践中增强教师信息行为有效性;通过自我反思提高教师信息行为有效性;不断提升高校教师网络技术素养。  相似文献   

14.
这里针对CNC系统模糊综合评价的典型模型,从可靠性指标、可靠性考核等方面阐述了评价过程中的模糊因素,给出了考核指标体系及选取原则,建立了考核模型,并给出了隶属函数及权重的确定方法。文中给出了模糊综合评价实例,为CNC系统的可靠性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方原柏 《衡器》2007,36(3):4-8,11
首先介绍了现有几种运行检验装置,随后提出了对运行检验装置性能进行评价的理论分析法,并运用这一方法评价了现有几种运行检验装置以及新型物料砝码叠加运行检验装置.  相似文献   

16.
在定义多Agent系统解相似性、协调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多Agent系统求解协调性的判定算法。算法包含3个部分:两Agent对一问题求解的协调性判定;大多数Agent对一问题求解的协调性判定;大多Agent对多数问题求解的协调性判定。该算法在柔性制造系统的状态监测与运行决策实例中得到了验证,较好地解决了复杂系统运行的状态监测与诊断决策问题。  相似文献   

17.
损伤结构的实验曲率模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基于振动模态分析的结构无损检测技术,把曲率模态应用于单向板这样的承弯结构,从理论上验证了该指标的变化是结构损伤程度和位置的函数。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和单向板破坏实验,证明了利用该指标对判断承弯结构的损伤效果显著。该方法的进一步完善使利用振动诊断技术对大型结构进行无损检测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8.
摩擦学系统中磨损微粒类型判断决策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利用粗糙集理论对磨损微粒类型判断的决策进行了优化,使知识表的属性由原来的6个减少为4个。结果表明:获得的决策的简化与用经验判断的结果一致;同时给出了简化后条件属性对决策结论的影响程度。为摩擦学系统中磨损微粒类型的判断决策提出了一种新的优化方法,从而提高了利用计算机进行磨粒识别的效率。  相似文献   

19.
针对传统的表面粗糙度评定方法的突出问题,阐述了基于新一代GPS标准体系平台的表面粗糙度操作算子技术评定过程,分析研究了规范评定过程和各项操作的要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提高表面粗糙度评定精度的表面轮廓的频带划分方法,着重分析了滤波操作算子技术和两种滤波算法。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一般杀毒软件对病毒判断的核心,都是依靠病毒特征码扫描的办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判断准确、误判率低、查杀迅速。但是随着网络时代流通的加速,在截获病毒样本和病毒大面积发作之间的时间差越来越小,越来越难以防范日益传播迅速的病毒。再者,依靠病毒特征码扫描防杀病毒方式,只是处于完全被动的防御阶段,病毒能改变特征码逃过传统的防杀方式。若欲通过对病毒运作方式的分析提出一种未知病毒的智能化防杀方法,解决当前杀毒软件的缺陷,应是值得探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