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0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122篇
电工技术   106篇
综合类   88篇
化学工业   176篇
金属工艺   133篇
机械仪表   72篇
建筑科学   52篇
矿业工程   22篇
能源动力   21篇
轻工业   192篇
水利工程   27篇
石油天然气   85篇
武器工业   22篇
无线电   84篇
一般工业技术   73篇
冶金工业   114篇
原子能技术   10篇
自动化技术   22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119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136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66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Equilibrium swelling and rheological tests were adopted to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softener type and dosage on the crosslink densities. The results turned out that the chemical crosslink density could be distinguished from the physical crosslink density by comparing the results of equilibrium swelling and rheological tests. The liquid butadiene (LB) as a softener leads to the greatest reduction in crosslink density, followed by polyethylene wax (PW) and paraffinic oil (PO). The tensile strength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PO content while shows peak values with increase of LB and PW contents. The dependencies of chemical crosslink density on the aging time under 150°C are quite different for the three softeners, which can be expected from the double crosslinking networks consisting of small softener and large main crosslinking networks. Further investigation has been performed to correlate the tensile strength with chemical crosslink density of ethylene propylene diene monomer elastomer vulcanizates. Three different linear relationships can be obtained for the softeners independent of the aging time. It can now be expected from this study that the role of some new softeners in rubber compounds is not only confined to plasticization but also forms crosslinking networks in the peroxide-cured rubbers.  相似文献   
2.
吐哈油田小井眼开窗侧钻井主要采用混原油钻井液,不利于环境保护。从研究MEG单体的作用机理入手,以钻井液润滑性、抑制防塌性为主要评价指标,对MEG钻井液配方进行了优选,并对优选配方钻井液性能进行了评价。该钻井液在4口小井眼开窗侧钻井进行了试验应用。结果表明:应用井无阻、卡现象,平均钻井周期缩短了7.2d;在未混原油的情况下钻井液润滑系数比乳化原油(15%~20%)钻井液降低了34.6%;油层保护效果好,其中温5-41C井日产油14.4t,同比温五区块平均产量提高了128.4%,神218C井是神229区块目前唯一的自喷井。表明优选出的MEG钻井液具有优良的润滑性、抑制防塌性及良好的储层保护效果,特别适合强水敏地层及大斜度井和水平井等特殊复杂工艺井的钻进。  相似文献   
3.
吐哈油田部分区块地层压力系数小于0.9,常规水基压井液对储层伤害大,若使用油基压井液成本高,环境污染严重。通过实验优选出了一种低密度水基微泡沫压井液。该压井液具有密度低、泡沫强度高、稳定性好、携砂能力强等优点。现场应用表明,低密度微泡沫压井液稳定时间大于48 h,密度在0.70~0.99 g/cm3之间可调,抗油污染能力强,抗油大于8%,抗温在100℃以上,岩心污染后渗透率恢复值大于80%;并且施工方便,成本低,具有储层保护能力,使用微泡沫压井液的井表皮系数在0.20~2.34之间。  相似文献   
4.
毛亚虹  雍峻  昌叔远 《冶金分析》2004,24(Z1):411-414
介绍了LECO CS-444红外碳硫仪微机操作系统中绘图软件,分析了不正常碳(硫)释放曲线产生原因并制定了解决办法,举例说明碳(硫)含量平均值控制图、碳(硫)含量值控制图的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5.
凤滩水电厂自动发电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凤滩水电厂自动发电控制(AGC)策略的实现方法,重点介绍了修正等容量比例有功分配方法及相应措施.程序设计的原则是,机组紧跟目标负荷的情况下,在最佳效率下运行,同时减少机组开/停机次数、有功调节频率和跨越振动区次数,从而减少机组磨损,兼顾运行效率和机组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6.
就高频感应加热设备、高频热处理的发展等若干问题进行较为详尽的评介,并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7.
采用平衡溶胀法测定了日本瑞翁公司生产的活氯型丙烯酸酯橡胶(AR840)在24种不同有机溶剂中的溶胀行为,得到了AR840的一维溶解度参数值,其范围在18~23(MPa)1/2之间。进一步用汉森三维溶解度参数软件(HSPiP)对溶胀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得到AR840三维溶解度参数值,色散分量(δd)、极性分量(δp)和氢键分量(δh)分别为18.20、8.70、3.60(MPa)1/2。结果表明,AR840与24种溶剂存在着能量差(Ra),AR840与溶剂的溶胀比随着它们之间的Ra值的变化呈现反“S”型曲线,借助Ra的大小可以表征AR840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胀特性,能相对准确地表征丙烯酸酯橡胶(ACM)耐有机溶剂及耐油性能,对耐有机溶剂及耐油ACM的配方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玉米秸秆生物法制取酒精的中间试验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建立了玉米秸秆采用蒸汽爆破预处理、纤维素酶水解和戊糖己糖同步发酵技术制取酒精的中间试验装置。玉米秸秆在1.6~2.0 MPa条件下蒸汽爆破预处理,在提高玉米秸秆对纤维素酶可及度的同时,玉米秸秆中纤维素、木聚糖和木质素损失分别为4.08%、40.02%和9.91%。里氏木霉以10%的原料制备纤维素酶,并用于降解剩余的90%的原料,滤纸酶活力和纤维素酶水解得率分别为2.27 FPIU/mL和71.3%。初始还原物浓度为43.65 g/L的水解糖液经树干毕赤酵母发酵16 h,还原物利用率和酒精得率分别为87.17%和0.43 g/g(酒精/消耗的糖)。  相似文献   
9.
采用凝胶过滤色谱法研究了木聚糖在酶解过程中分子量分布的变化。结果表明,木聚糖酶对高分子量组分的木聚糖的降解能力较差,而主要降解分子量介于15000~3000之间组分的木聚糖,使得这部分木聚糖变为分子量更低的木聚糖组分。随着酶解时间的延长,酶解得率上升,酶解产物中低聚木糖含量增多,未被酶解的木聚糖的平均聚合度上升,当酶解时间超过4h时,这种变化趋势缓慢。随着酶解轮次的增加,酶解产物中可溶性木聚糖的含量越来越少,木聚糖被降解的难度越来越大。在实际生产中,用来作为低聚木糖生产的木聚糖其聚合度应在20~100之间,酶解时间以4h为宜,重复利用未水解木聚糖的轮次以2轮为宜。  相似文献   
10.
以2-吡啶甲酸和 (E) -2-苯并噻唑-3- (6-羟基萘) 丙烯腈为原料,经过酯化反应,得到一个Cu2+ 荧光探针(P 1)。通过核磁氢谱、核磁碳谱、高分辨质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同时对其荧光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荧光探针能够高灵敏性、高选择性地识别Cu2+,对Cu2+ 的检测浓度范围是0~200 μmol/L,检测限是17 nmol/L。该探针被成功用于检测葡萄酒和啤酒中Cu2+ 的含量,其添加回收率为90.00%~108.30%。该文为开发识别性能良好,实用性强的Cu2+ 检测方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