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5篇
电工技术   4篇
综合类   3篇
金属工艺   2篇
建筑科学   1篇
武器工业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为反坦克智能雷场的设计、优化及进一步进行作战效能分析提供基础和依据.在对集群坦克目标运动及智能雷场作出火力分布基本假设的基础上.利用随机服务系统理论和概率论的方法导出了智能雷场处于各种可能状态的概率,并总结出了反坦克智能雷场作战有效性分析的排队论模型。  相似文献   
2.
徐成宇  张云  刘纪东  朱永伟 《表面技术》2021,50(12):130-139
目的 解决自由曲面磨抛面形收敛困难的问题,提高抛光小工具头的抛光效率.方法 提出一种偏置式固结磨料小工具头,基于固结磨料小工具头的结构特征参数,建立抛光小工具头的去除函数理论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应用定点抛光法建立抛光小工具头去除函数实验模型,并验证抛光小工具头理论去除函数合理性,基于CCOS技术原理建立工件表面定量去除模型,通过虚拟加工实验探索偏置量对固结磨料小工具头抛光钛合金后的面形收敛效率的影响.结果 归一化理论去除函数曲线与实验曲线吻合度较高,定点抛光去除函数仿真模型能够很好地预测定点抛光斑的去除轮廓形状.抛光小工具头抛光钛合金的面形误差随偏置量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无偏置的抛光小工具头抛光后,面形数据均方根(RMS)收敛效率为54.56%,波峰值与谷峰值之差(PV)的收敛效率为60.21%,当抛光小工具头偏置量为1.5 mm时,抛光后的RMS收敛效率达到最高,为73.83%,PV收敛效率为69.68%.结论 固结磨料小工具头去除函数理论模型可指导确定性材料去除,偏置量为1.5 mm时的抛光小工具头具有最强的修正误差能力,可以显著提高固结磨料小工具头抛光工艺的面形收敛效率.  相似文献   
3.
在配网工作中需要对电缆沟盖板频繁开合。阐述传统配电室电缆沟盖板存在的缺陷,结合配电室电缆沟现有条件,设计了一种新型电缆沟盖板。新型盖板克服了传统盖板的缺陷,保障了配网维护、抢修等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对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对集群坦克目标运动及智能雷场作出基本假设的基础上,对宽正面智能雷场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反坦克智能雷场作战分析的线性解析模型进行了宽正面智能雷场防线作战效能分析的计算,最后对基于不同参数变化的雷场效能进行比较并得出了结论,结果可以为反坦克智能雷场的设计、优化及进一步进行作战效能分析提供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反坦克智能雷场的设计、优化及进一步进行作战效能分析提供基础和依据.在对集群坦克目标运动及智能雷场作出火力分布基本假设的基础上,利用随机服务系统理论和概率论的方法导出了智能雷场处于各种可能状态的概率,并总结出了反坦克智能雷场作战有效性分析的排队论模型.  相似文献   
6.
7.
某变电站10 kV I母线近期内发生了多起故障,TV爆裂。对故障发生的经过进行详细介绍,结合负荷曲线、相电压等参数和现场巡视深入分析故障发生的原因,认为在设备已经老化的线路上过重载运行、缺少母线消谐装置、分界开关零序保护不具方向性是故障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对减少配电线路故障的发生,提高配网运行可靠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文中在提出集群坦克和智能雷场基本假设的基础上.根据随机服务系统理论.建立了智能雷场对集群坦克的作战效能模型,分析了坦克目标速度变化对智能雷场作战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坦克编队的运动速度提高时.坦克的突防概率增大.智能雷场的作战效能降低。  相似文献   
9.
在提出集群坦克和智能雷场基本假设的基础上,根据随机服务系统理论,建立了智能雷场对集群坦克的作战效能模型,分析了编队内坦克间距对智能雷场作战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编队内坦克间距增加时,坦克的突防概率减小,智能雷场的作战效能提高.  相似文献   
10.
鸟类在隔离开关横担处搭巢导致的配电网事故时有发生。阐述传统驱鸟装置存在的缺陷,结合隔离开关横担及鸟类搭巢特性,设计了新型隔离开关横担防鸟绝缘护套。新型10 kV隔离开关横担绝缘护套克服了传统护套的缺点,兼备主动防御和被动防御性能,对防止事故发生,保障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