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篇
轻工业   85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嘌呤是生物体内重要的含氮碱基,在人体内代谢成为尿酸。当人体摄入过多嘌呤或嘌呤代谢紊乱时会导致高血尿酸症,提高痛风发病率,危害人体健康。肉类是人体摄入嘌呤的重要来源,高嘌呤含量的肉类能够显著影响人体内的血尿酸水平。该文就嘌呤与痛风病的关系、肉类嘌呤前处理方法、检测条件以及部分肉类嘌呤含量及其降嘌呤方法等进行了归纳总结,以期为肉类嘌呤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也为消费者选择肉类产品以及如何降低肉类嘌呤含量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2.
超临界CO2高效萃取卵黄磷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蛋黄为原料,采用95%的乙醇提取蛋黄中的蛋黄脂质;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CO2超临界萃取蛋黄卵磷脂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50℃、萃取压力36MPa、萃取时间6h;在此条件下蛋黄油萃取率为21.08%,分离出的卵黄磷脂的纯度高达97.92%.  相似文献   
3.
对板鸭传统腌制配方改进进行了探讨,使板鸭含盐量从10%以上降低到5%,通过93.325kPa真空包装,121℃,35min杀菌处理得到即食板鸭产品,板鸭出品率从60%提高到70%。  相似文献   
4.
鸡骨的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介绍了鸡骨的营养价值,鸡骨类产品加工方法及研究进展,指出了我国鸡骨加工研究、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鸡骨加工利用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该文探讨不同方法改性处理对猪肝蛋白(porcine liver protein,PLP)结构功能特性的影响。通过超声波处理、pH偏移处理和超声波辅助pH偏移处理对PLP进行改性,测定改性PLP的溶解度、表面疏水性、乳化特性、巯基含量、粒径、Zeta电位、一级和三级结构等指标及其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超声处理会使PLP粒径减小,溶解度与Zeta电位绝对值增大;将PLP溶液调至pH3随后调回至中性(pH3-7),会使PLP粒径增大,溶解度与Zeta电位绝对值下降,超声辅助pH偏移处理后(pH3U-7)会使蛋白粒径下降,溶解度与Zeta电位绝对值增加但效果并不明显;将PLP溶液调至pH9随后调回至中性(pH9-7)及加入超声处理(pH9U-7)会使蛋白粒径减小,溶解度及Zeta电位绝对值增大。酸碱pH偏移及超声复合处理均降低PLP的荧光强度、活性巯基含量。电泳结果显示,pH3-7可能导致PLP的二硫键聚集,pH9-7对电泳条没有明显影响,超声的加入不会进一步改变电泳条带。相较于对照组,超声处理、pH9-7组和pH9U-7组均提高PLP乳化活性和乳液稳定性,而pH3-7及pH3U-7组的乳化活性与乳液稳定性降低。  相似文献   
6.
老腊肉腌制烟熏加工过程中主体特征风味及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林  吴倩  林静  王振华  尚永彪 《食品科学》2015,36(16):175-179
以重庆城口改进型老腊肉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spectrometry,GC-MS)联用技术,分析加工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并根据主体风味物质的变化规律确定最佳烟熏时间。分别对腌制前、腌制后、电热烘烤、烟熏5、10、15 d共6 个阶段的样品进行GC-MS分析。结果表明:6 个阶段检出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共80 种,其中醇类9 种、醛类17 种、酮类4 种、酚类10 种、酯类13 种、酸类1 种、醚类2 种、碳氢类化合物22 种、其他类2 种。通过对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定性、定量分析确定醛类、酚类、酯类和碳氢化合物为腊肉加工过程中的主体风味物质,并根据其种类和相对含量的变化规律确定了最佳的低温烟熏时间为10 d。  相似文献   
7.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黑山羊后腿肉在成熟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结果显示:在黑山羊宰后成熟过程中,共检测出6 类共77 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分别为烃类、醛类、醇类、酮类、芳香族和杂环类化合物。其中醛类物质所占的比重最高,其次为烃类、醇类、芳香族化合物,而酮类、杂环类化合物所占的种类较少且含量也较低。在不同成熟时间点处,6 类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检出种类及相对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以72 h检出物质种类较多,各挥发性物质总相对含量最高。结果表明,宰后成熟工艺有利于羊肉风味的改善,且72 h为羊肉的最佳成熟时间点。  相似文献   
8.
林静  张斌斌  王晓君  尚永彪 《食品科学》2015,36(23):105-110
研究解冻后兔肉待加工过程中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功能性质的变化。兔后腿肉及背最长肌肉置于-18 ℃ 条件下冻藏7 d,取出在20 ℃水中解冻至中心温度为0 ℃后,放置7 h,测定在放置过程中兔肉的MP溶解性、活性巯基及总巯基含量、乳化性、表面疏水性、流变学性质、凝胶特性。结果显示:随着在水中放置时间的延长,兔肉MP溶解度、巯基含量、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凝胶特性逐渐下降,在4 h时下降较为显著(P<0.05);MP表面疏水性逐渐上升,在4 h时上升较为显著(P<0.05);MP弹性模量G’值在加热过程中也逐渐降低,兔肉蛋白形成凝胶的能力减弱。  相似文献   
9.
以大足黑山羊后腿肉为原料,研究羊肉宰后成熟过程中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功能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宰后成熟时间的延长,羊肉MP的溶解度、乳化活性指数和乳化稳定性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且在宰后24 h达到最小值;表面疏水性、凝胶硬度和弹性及凝胶蒸煮损失均呈先增加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且在宰后24 h达到最大值。综合各项指标的变化规律,从羊肉加工性能的角度考虑,大足黑山羊羊肉的最佳成熟时间为72 h。  相似文献   
10.
转谷氨酰胺酶改善PSE 猪肉西式香肠质构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尚永彪 《食品科学》2010,31(3):44-48
探讨转谷氨酰胺酶(transglutaminase,TG)及处理工艺对PSE 猪肉香肠质构特性的影响。测定在不同TG 质量分数、TG 处理时间、加热方式的条件下PSE 肉和正常肉(red,firm and non-exudative,RFN)肉糜蒸煮损失、凝胶强度和色度指标。结果表明:添加0.3% 的TG 可显著提高香肠的凝胶强度,但蒸煮损失也会增加;4℃条件下TG 处理的时间以2h 为宜;在20℃热水中升温加热比在75℃热水中直接加热所形成的凝胶强度大、蒸煮损失小;TG 质量分数和处理时间对凝胶色泽无显著影响,加热方式对凝胶的亮度(L*)和红度(a*)有显著影响。TG 处理可促进猪肉蛋白质的交联,改善PSE 猪肉西式香肠的质构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