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2篇
综合类   10篇
化学工业   30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1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转盘反应器固定米根霉的L-乳酸发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米根霉的固定化方法,研制了用吸附法固定米根霉的生物转盘反应器,考察了在该反应器中培养基组成及其它操作条件对L-乳酸发酵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应用吸附法固定化的米根霉及生物转盘反应器进行L-乳酸发酵具有发酵速率快,L-乳酸得率高及既能用于连续发酵又能用于间歇发酵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徐志南  陈新爱  岑沛霖 《化工学报》2003,54(8):1169-1172
引 言青霉素G酰化酶 (penicillinGacylase ,EC3 5 1 11,PGA)是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工业中的关键酶之一 .目前主要采用大肠杆菌和巨大芽孢杆菌进行工业化生产 ,但由于产酶水平较低、变温发酵和需要苯乙酸诱导等缺点 ,国内外研究者尝试采用各种基因重组技术 ,以期大幅度提高产酶  相似文献   
3.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发酵液中氨苷霉素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勇  徐志南  沈文和  岑沛霖 《农药》2004,43(4):171-173
建立了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发酵液中氨苷霉素含量的方法。较佳的分析条件为:色谱柱Hypersil BDS ODS(250×4.6mm I.D.,5μm);流动相为含5.8 mmol/L三氯乙酸和8%(v/v)甲醇的水溶液;检测波长279nm,流速1.0 ml/min。对标准曲线、精密度、准确度及发酵液样品测定的重现性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该方法的线性相关系数0.9998,日内变异系数0.05%,日间变异系数0.9%,回收率96.30%。本方法具有准确性高、重现性好、灵敏度高及快速测定的优点,非常适合于发酵液中氨苷霉素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靛酚蓝反应测定发酵液中的氨态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发酵工业中氮源消耗的检测问题,提出了基于靛酚蓝反应的氨态氮定量测定方法.通过优化显色反应时间、颜色稳定性和试剂添加顺序等条件,考察了氨态氮质量浓度与吸光度值之间的关系.采用日内、日间重复实验和回收率实验进行方法学验证.将该法应用于氨基霉素和S-腺苷蛋氨酸发酵生产过程氨态氮的定量测定.结果表明,当氨态氮在0~7mg/L时,质量浓度与显色反应溶液在625nm处的吸光度值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986,该测定方法具有较高的精确度、精密度和灵敏度,可检测出发酵后期氮源的微量变化,有利于发酵控制策略的调整,提高了产品的产率.  相似文献   
5.
米多霉素产生菌原生质体融合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土壤中筛选出的链轮丝菌Streptoverticillium rimofaciens ZD615发酵生产米多霉素的产量较低,但可以通过添加米多霉素的前体提高米多霉素产量;经紫外诱变获得的链轮丝菌Streptoverticillium rimofaciens ZD519产米多霉素的产量相对较高,但丧失了前体利用能力,菌体生长还受前体的抑制.对链轮丝菌ZD615和ZD519原生质体制备最优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甘氨酸质量浓度为0.01 g/mL的菌丝培养基和2 g/L的溶菌酶质量浓度最适于实验菌株原生质体的制备和再生;通过研究紫外灭活ZD615和热灭活ZD519的原生质体的双亲本融合条件,发现当化学融合时间为5 min时,可得到最大的双亲融合率(5.2 %).从多种融合子中选育出一株高产链轮丝菌51-19,该菌株能够利用米多霉素的前体物质高产米多霉素,米多霉数产量比出发菌株ZD615提高了170%,达到了1 015 mg/L.  相似文献   
6.
陈海琴,徐志南,汪诚,廖玉华,岑沛霖在近几年来被广泛研究和应用的大肠杆菌无细胞蛋白质合成系统中,大肠杆菌抽提物的制备、底物浓度的配比以及能量再生体系的选择是最关键的几个因素.以绿色荧光蛋白(GFP)为报导基因,以缺失核酸酶I基因的大肠杆菌A19为实验菌株,通过对大肠杆菌无细胞抽提物制备过程中菌体收集时间、细胞破碎压力、后处理条件等参数的摸索和确定、无细胞蛋白质合成系统中底物浓度配比的正交实验优化以及系统中能量再生体系的比较和选择,制备得到了GFP表达量为154 μg/mL的大肠杆菌无细胞蛋白质合成系统,与优化前相比产量提高了29倍.  相似文献   
7.
L—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前言 糖的D、L型指的是糖分子的构型,是由糖分子中不对称原子形成的立体异构现象,是以甘油醛为标准而确定的相对内型。在自然界中,L-糖极为稀少,最初对它的研究,仅仅是为了研究糖分子的立体空间结构。传统的糖,如蔗糖、甜菜糖、淀粉糖、蜂蜜等,本身或水解后均为D-糖,有着食用安全,甜度合适、味质和食品加工特性良好等特点,占世界甜味剂市场的90%以上。  相似文献   
8.
为了实现高效生物合成鸢尾酮,开展从陈化鸢尾根状茎中分离霉菌并进行生物合成条件的优化研究。首先从鸢尾根状茎中分离微生物,并结合HPLC分析,分离到一株产鸢尾酮的菌株。随后对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并经过液质和核磁氢谱结构验证,确证发酵产物中含有cis-α-鸢尾酮和cis-γ-鸢尾酮。然后通过形态及系统进化树分析,确定分离得到的菌株为烟曲霉。最后对发酵温度、初始pH值、氮源和反应时间进行优化,获得了比较适合的生物合成条件(30℃、初始pH值6.5和10 g/L尿素)。在这一条件下,经12 d的发酵培养,鸢尾酮产量达到7.25 mg/L,相当于从1 kg干鸢尾根状茎中获得了145 mg鸢尾酮。这一工作对微生物发酵法规模化生产鸢尾酮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低酰基结冷胶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针对高粘度结冷胶发酵液.发展低酰基结冷胶提取工艺。方法:将浓度为16.5g/L的结冷胶发酵液pH调至10,于80℃下保温20min,得低酰基结冷胶料液。料液经CaCl2絮凝菌体后用板框过滤除菌,滤液稀释6倍,加入碱性蛋白酶除蛋白,然后超滤浓缩4倍,再用活性炭脱色,最后用乙醇沉淀出结冷胶并干燥。结果:结冷胶回收率达76%,平均分子量为79万,透光率为86%,凝胶强度为890g/cm2,结论:使用该工艺提取低酰基结冷胶是可行的,产品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相似文献   
10.
人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文献调研,综述了新型生物功能性化妆品添加剂-人表皮生长因子(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简称:hEGF)的发现史、来源、结构与生物活性,以及hEGF与EGFR的作用机理;还综述了hEGF的3种生产方法,重点介绍了物美价廉的基因重组hEGF的生产和表达特点。同时,引入从细胞层次营养肌肤的生物美容理念,展望了hEGF在化妆品中的广阔应用前景和含hEGF化妆品独特的生物美肤功能。旨在进一步指导实践,开发系列hEGF功能性化妆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