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2篇
轻工业   1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了产电微生物的产电特性及其处理腐竹废水的能力。建立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为腐竹废水,筛选阳极腐竹废水中的优势产电微生物,并通过测序技术鉴定优势产电微生物。调节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pH和温度,研究负载电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阳极的化学需氧量(COD)从16496 mg/L将至668 mg/L。从阳极筛选得到单菌落,提取基因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基因16S rDNA片段,测序结果表明为泛菌(Pantoea)。在电池运行过程中,调至30℃时电池产电能力最佳; pH在8~10的范围内电池产电能力最强,最大功率密度为14 m W/m~2。这为产电微生物在腐竹废水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糖苷酶的作用机制,综述了糖苷水解酶在催化寡糖合成、烷基糖苷和芳香醇合成以及生物大分子糖基化中的应用,还介绍糖苷酶的生物法制备.  相似文献   
3.
为研发出一种高膳食纤维的酥性饼干,试验以莲藕、低筋粉为主要原料,对莲藕酥性饼干的加工工艺进行优化,研究分别选取糖、黄油、小苏打和藕粉添加量4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莲藕酥性饼干的最佳配方为:低筋粉50 g、藕粉15 g、糖粉15 g、黄油30 g、小苏打0.3 g、奶粉5 g、全蛋液5 g,并且得出各因素对莲藕酥性饼干的品质影响的主次顺序为:黄油小苏打藕粉糖粉。研制出的饼干组织细腻、口感酥松、外形完整、色泽均匀、风味独特。  相似文献   
4.
以苜蓿(Medicago sativa)为原料,对碱性蛋白酶添加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酶解pH四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实验,通过响应面法对苜蓿多肽的酶解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加酶量3000 U/g,酶解pH8.79,酶解温度49.9 ℃,酶解时间4.9 h,得到多肽含量为4.94 mg·mL-1。在该条件下,1 mg·mL-1样品对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较强,分别为74.61%和72.14%,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较弱,为61.53%,说明苜蓿多肽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为苜蓿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大豆为原料,研究食品添加剂海藻酸钠、焦磷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提高腐竹产率的最佳配比。通过单因素试验、响应面分析法对添加剂的配比进行优化,得到添加剂的最佳配比为海藻酸钠添加量1.0%(以干豆质量计,下同)、焦磷酸钠添加量0.07%、CMC添加量0.28%,在此条件下腐竹的产率为28.82%。  相似文献   
6.
液-液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法测定白酒中15种塑化剂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考察白酒中塑化剂含量,采用表面活性剂强化乳化液-液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32份不同白酒中15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的含量。结果表明,该方法在0.008~5.00 μ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15种塑化剂的最低检出限在1.44~1.50 μg/L范围内,加标回收率在89.71%~117.73%之间,回收率试验结果相对标准偏差(RSD)范围为1.71%~6.82%,精密度试验结果RSD均<2.53%,重复性试验结果RSD均<3.60%,精密度、重复性良好,准确度高。在32份不同香型白酒样品中,9种塑化剂的检出率均>70%,其中邻苯二甲酸二乙酯的检出率100%,检出值范围为0.001~0.740 μg/mL。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塑化剂含量与白酒香型相关性不显著(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塑化剂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性(P<0.01)。  相似文献   
7.
对影响啤酒中高级醇、醛类、酯类等风味物质的糖化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的糖化条件是:采用一次煮出糖化法,麦汁pH为5.4~5.6,糖化温度为60℃~65℃,糖化62min,煮沸90min~110min.此条件下制得的麦汁可发酵成为具有较好风味的高辅料啤酒.  相似文献   
8.
析大叶和小叶迷迭香的香气成分差异。方法 应用混合水平均匀试验优化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条件,采用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分析,确定最优固相微萃取条件。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大叶迷迭香和小叶迷迭香香气成分,采用最小二乘判别法(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te analysis,PLS-DA)分析不同迷迭香的香气成分。结果 HS-SPME最佳条件为饱和度10.0%的氯化钠溶液、平衡时间为13.0 min、萃取时间为42.0 min、装液量为3.2 mL、萃取温度为80.0℃。通过GC-MS分析共检测到123种挥发性物质,其中11种酯类、22种烯类、8种烷类、3种酸类、20种醛酮类、39种醇类、2种醚类、5种酚类、9种芳香烃、4种其他物质。大叶迷迭香中检测出91种物质,小叶迷迭香中检测出86种物质。基于迷迭香香气成分的相对含量建立PLS-DA模型,可区分大叶和小叶迷迭香。结论 本研究成功建立了鉴别大叶和小叶迷迭香方法,为迷迭香品质评价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不同产地小茴香香气成分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蒸气蒸馏(WD)、同时蒸馏萃取(SD)、顶空固相微萃取(SPME)3种方法提取5个不同产地的小茴香香气。采用GC-MS分析得到104种成分,包括15种烃类、24种醇类、10种酯类、4种醛类、1种酚类、2种酸类、11种醚类、13种酮类和24种萜烯,其中WD法93种、SD法39种、SPME法19种。小茴香主要成分是茴香脑、γ-松油烯、葑酮、草蒿脑。采用SPME-GC-MS分析,结合PCA分析,结果表明以γ-松油烯和柠檬烯作为潜在特征标记物,用于区分出5个不同产地的小茴香。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产地相近的小茴香香气差异小,这为5个不同产地小茴香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分光光度法测定大曲糖化酶活力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测量了大曲的糖化酶活力.结果表明,糖化酶水解淀粉产生的葡萄糖与3,5-二硝基水杨酸(DNS)反应生成的棕红色3-氮基-5硝基-水杨酸,在波长520nm处的光吸收强度与糖化酶活力呈正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