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2篇
电工技术   23篇
综合类   10篇
化学工业   30篇
金属工艺   5篇
机械仪表   8篇
建筑科学   12篇
矿业工程   18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51篇
水利工程   11篇
石油天然气   37篇
武器工业   3篇
无线电   17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篇
冶金工业   3篇
原子能技术   7篇
自动化技术   1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以及西气东输发展战略的实施,燃气能源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重型燃气轮机是一种高效的热功转换装置,具有较高的运行效率,同时重型燃气轮机也是燃气轮机发电机组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极其快速的发展。以GE MS6001FA型重型燃气轮机为研究对象,采用燃气轮机常用的Rowen模型进行建模。由于常规PID控制对简单的线性或非线性系统有较好的控制能力,而对实际中受扰的复杂非线性系统的控制能力较差,因此引入神经网络技术,设计了神经网络PID控制器,通过在线调整相关PID设置参数,使其具有较强的自适应性和一定的智能性,能够获得更高的控制品质。最后进行数值仿真试验,通过与传统PID控制的对比分析,验证了神经网络PID控制器的可靠性与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卫星多体制测控地面测试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卫星功能日趋复杂,对卫星测控分系统的功能提出更高的需求,要求同时支持对地非相干扩频测控、中继测控、扩跳频测控及测量数传测控体制,对卫星测控系统地面测试平台多体制支持、通用化及自动化测试能力、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研究了卫星多体制测控地面测试平台系统设计方法,采用了多通道测控地检通道复用、基于数据库的通用化配置及自动化测试技术,应用于某遥感卫星的地面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平台运行稳定,取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满足了卫星多体制测控地面测试需求;  相似文献   
3.
在蜂窝移动通信中,用户需求的不断增长使可用的频谱资源日益紧缺,采用较优的优化算法进行信道分配就显得非常重要。针对这一问题,首次提出了细粒度主从式并行遗传算法,其特点是在进化的过程中动态改变邻域单元,来维持进化过程中的种群多样性,防止算法进入局部最优而过早收敛,增强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实验仿真表明,该算法对信道分配问题有很强的最优解搜索能力,收敛速度也较快,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Windows 95是一种全新的32位操作系统,功能强大,操作方便,多任务、图形界面,是当前的主流操作系统。为了方便用户安装Windows 95,Windows 95提供了安装导向,但是安装时需要经常给安装导向输入安装信息,相当繁琐。能不能在安装时不用用户干预,让系统自动进行安装呢?经过对Windows 95的系统文件分析后,笔者发现,Windows 95中含有一个安装定置文件Msbatch.inf(安装后在C:\Windows下),只要预先编制好这个文件,Windows 95就会根据用户定义的安装内容,自动进行安装。  相似文献   
5.
松辽盆地是位于中国东北的大型白垩系陆相含油气盆地,前人普遍认为其形成和演化主要受西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作用的影响和控制。那么,环西太平洋构造带仅在中国东北形成大型坳陷盆地的动力机制是什么,松辽盆地在坳陷阶段之前发育火石岭组和营城组2套断陷期火山岩的诱因是什么,中国东北地区大规模发育中生代岩浆岩的主控因素是什么。显然,这些现象很难单纯用古太平洋板块活动控制来解释。本文在充分吸收已有科研成果的基础上,从区域动力学背景、火山岩时空分布特征以及沉积盆地构造演化的角度,分析了蒙古-鄂霍茨克洋东段的闭合对松辽盆地形成与演化的影响,指出蒙古-鄂霍茨克洋关闭是中生代东北亚最重要的一次大地构造事件,板块的俯冲、碰撞、挤压、拉张以及岩浆活动等作用对该区盆-山格局的形成和演化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并提出了松辽盆地可能存在的蒙古-鄂霍茨克洋和西太平洋板块双向俯冲成因模式,厘定了两者对中国东北地区多期次挤压和拉张作用的转换时间,从全新的角度认识了松辽盆地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合理地诠释了中国东北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有别于西太平洋南部地区的岩浆岩发育特征。  相似文献   
6.
An internal single event upset (SEU) mitigation technique is proposed, which reads back the configuration frames from the 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 (SRAM)-based 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 (FPGA) through an internal port and compares them with those stored in the radiation-hardened memory to detect and correct SEUs. Triple modular redundancy (TMR), which triplicates the circuit of the technique and uses majority voters to isolate any single upset within it, is used to enhance the reliability. Performanc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proposed technique can satisfy the requirement of ordinary aerospace missions with less power dissipation, size and weight. The fault injection experiment validates that the proposed technique is capable of correcting most errors to protect space-borne facilities from SEUs.  相似文献   
7.

正面熔池与熔透状态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 然而与熔透状态潜在相关的熔池特征众多,如何去除冗余特征,建立一个反映熔池特征与熔透状态对应关系的简洁的知识模型,对实现焊接熔透在线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提出一种焊接熔透状态的粗糙-模糊控制方法,并在变间隙MAG焊接实验中进行验证. 给出2种基于变精度粗糙集的属性约简算法,以求解表征熔透状态的熔池最小特征集. 通过变间隙-电流焊接试验建立熔透状态决策信息系统,引入2个用以描述熔池尾部尖削程度的形状参数,基于粗糙集知识约简和规则提取算法获取熔透状态分类规则. 构建熔池尾宽系数的模糊控制模型,利用最小化模糊熵来构造误差论域上的隶属函数. 通过2组变间隙焊接实验对该控制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闭环控制下焊缝背面熔宽均匀一致,符合焊接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8.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微胶囊化保健品片剂中VK2(七烯甲萘醌)的分析方法.样品使用添加了稀盐酸溶液进行破壁,破坏维生素片的微胶囊化包裹,使目标物充分游离,再用无水乙醇提取游离态的VK2,采用Thermo scientific Vitade-004K1色谱柱进行分离,以100%甲醇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工程实例,阐述了对外墙塑钢窗施工工艺的技术优化,取得比较好的防渗效果.  相似文献   
10.
针对具有放射性的含铀废液,本实验采用间歇法,选用养护28 d、粒径为200~220 μm的地质水泥颗粒作为吸附剂,通过改变水泥投加量、吸附时间、pH值、U(Ⅵ)浓度、溶液温度等环境因素,研究地质水泥对U(Ⅵ)的静态吸附规律,为评估含U(Ⅵ)地质水泥固化体的固有稳定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较低固液比(0.5 g/L)和较短时间(1.5 d)内,地质水泥对不同浓度U(Ⅵ)的吸附率达99.9%以上,且吸附量受U(Ⅵ)浓度和环境因素(pH值、溶液温度)的影响较小,吸附条件温和。热力学行为更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意味着该过程是一个吸热、以单层吸附为主的吸附过程。吸附材料结构表征结果证实,该吸附过程同时存在物理(静电吸引)与化学(离子交换)两种吸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