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4篇
金属工艺   17篇
机械仪表   3篇
能源动力   5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冶金工业   174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测定3种强粘结性炼焦煤粘结小颗粒惰性物质和大颗粒惰性物质能力的强弱,得出:当惰性物质的粒度小于0.4 mm时,较低变质程度的气肥煤和肥煤对其粘结性略强于较高变质程度的焦煤,而当惰性物质的粒度大于0.4 mm时,较高变质程度的焦煤对其粘结性明显优于较低变质程度的气肥煤和肥煤气肥煤和肥煤,且随着惰性物质粒度的增大,焦煤粘结性的优势更加突出。从而揭示出国内常用评价炼焦煤粘结性的指标——粘结指数G值在评价气肥煤和肥煤粘结性特征上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锰对钢材耐腐蚀性的影响,对不同锰质量分数的试验钢进行了大气曝露试验,并对曝露试验后的锈层进行了分析。曝露试验结果表明,试验钢的腐蚀率在江面铁路桥上随着钢中锰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加,但当锰质量分数达到1.5%以上时,锰对腐蚀性能的不利作用不再增加。在武钢站,锰对腐蚀率的影响呈周期性变化,较适宜的锰质量分数在0.87%左右。锈层分析结果表明,锰对钢材腐蚀性能的不利作用,主要与锰在腐蚀过程中不能形成稳定产物有关。  相似文献   
3.
二氧化碳控制技术及钢铁企业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目前世界范围内常用的几种二氧化碳控制技术,重点介绍二氧化碳的捕集技术,包括吸收法、吸附法、膜分离法、低温分馏法等,分析这几种方法各自的分离原理和技术特点。二氧化碳捕集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资源化利用,具体利用方式包括合成全降解塑料,提高石油和气体的产率,以及开发生物燃料等。最后,针对钢铁企业二氧化碳减排任务,结合钢铁企业的生产工艺,提出钢铁企业CO2减排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建筑钢结构的发展及在我国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彤 《武钢技术》2007,45(3):54-57
对国内外建筑钢结构领域的概况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对我国建筑钢结构的发展进行展望。总体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钢铁工业在产品数量、质量、深加工能力上的长足进步,我国建筑钢结构在普及应用上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5.
采用全释放法和释放法对矫直后重轨外表面的残余应力分布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重轨外表面的残余应力分布是极不均匀的。对于纵向残余应力而言,采用两种方法检测得到的结果在应力分布规律上趋于一致,但在残余应力幅值上存在很大差异;对于横向残余应力,则只有全释放法能够得到有效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某厂生产的55SiCr汽车悬挂弹簧在车辆行驶5 000 km后发生断裂,为寻找弹簧早期失效原因,验证同批次弹簧安全性,并寻找防止断裂的预防措施,使用扫描电镜和金相显微镜等分析设备进行断裂弹簧试样失效分析,发现断口上存在明显的疲劳弧线,断裂起源部位存在机械损伤。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该弹簧断裂属于疲劳断裂,疲劳源为弹簧材料内弯表面机械损伤。  相似文献   
7.
在烧结用混匀矿中配加5%~20%的A、B、C细粒级铁矿粉,检测各自的制粒效果,分析了各粒级生成烧结液相的比例和粘接强度等基础烧结性能,并据此进行了烧结杯试验。结果表明:细粒级矿粉中2mm以下粒级的基础性能可有效用于评价该矿粉烧结效果;A矿粉流动性合适,粘结强度高,能有效改善烧结矿质量,可与B粉或C粉搭配使用;B粉流动性很好,C粉2mm以下粒级同化温高、粘结强度差。建议在烧结生产中不要同时使用B粉和C粉。  相似文献   
8.
耐蚀钢轨U68CuCr是新研发的钢轨品种,通过对预热闪光焊接工艺研究,制定出100m耐蚀钢轨闪光焊接工艺。根据试验结果可以得出,当焊接热输入量在6 600~6 700kJ,预热达到10次,预热峰值短路电流71.3kA,短路时间3~4s,快闪时间1.2~1.5s,顶锻力达到420kN,顶锻量为11~12mm,焊接总耗时130s,焊接后的钢轨焊头各项性能满足TB/T 1632-2005《钢轨焊接》的要求。按照该闪光焊工艺焊接的钢轨,已在京广铁路上使用。  相似文献   
9.
对金属材料在海洋环境中的腐蚀规律进行了综述,探讨了温度、溶解氧、盐度、pH值等多种因素对金属材料在海洋环境中腐蚀的影响,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金属材料在海洋环境中的腐蚀问题研究现状,并对海洋环境腐蚀问题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耐候钢锈层稳定化处理大气曝晒(喷淋)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WSD-N耐候钢和Q345钢为基板,采用大气曝晒(喷淋)的方法,对研制的锈层稳定化表面处理剂进行了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喷淋1%氯化钠溶液的大气曝晒试验中,耐候钢不能形成稳定化的保护锈层,对严酷的海洋环境有较好的模拟性,可用来进行锈层稳定化处理的研究;经锈层稳定化处理剂处理的耐候钢,腐蚀率仅为耐候钢的47%,且有更好的耐局部腐蚀性能。经锈层稳定化处理剂处理的Q345钢,腐蚀率是Q345钢的82%,说明锈层稳定化剂对Q345钢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不能在Q345钢上形成稳定化的保护锈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