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6篇
轻工业   17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油生产国和消费国,粮油消费量逐年攀升,粮油产品的质量安全关乎国民健康和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而粮油质量安全检测技术是保证粮油产品质量与安全最严格监管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我国科学工作者积极探索,研究建立新型稳定,准确,高灵敏,高通量,低成本,简便快速的粮油质量安全检测技术,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为粮油产品的质量安  相似文献   
2.
对索氏抽提法测定含油量的方法进行了改良,在原索氏抽提装置上加装了恒温冷凝水系统,将冷凝水温度改为恒温15℃。改良后的索氏抽提法与原方法相比,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和灵敏度显著提高,有效消除了因季节、气候等因素引起的温度变化所带来的测定值差异。2007年至2010年加拿大谷物委员会组织36家国际权威油料检测实验室开展国际油料品质比对检测,结果显示,本实验室检测结果|Z|值均小于2,且采用改良索氏抽提法后,测定结果的Z比分数由-1.98~-0.12减小到-0.60~0.20,相对偏差由-2.5%~-0.38%减小到-1.24%~0.24%,实现了含油量检测结果的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基于量子点标记二抗的间接竞争荧光免疫吸附测定方法(indirect competitive fluorescenc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cFLISA),并研究检测花生中黄曲霉毒素B1的可行性。采用谷胱甘肽为稳定剂,在水相中直接合成碲化镉(CdTe)量子点,并利用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与兔抗鼠二抗进行共价偶联,以黄曲霉毒素B1的单克隆抗体建立cFLISA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灵敏度和最低检测限值分别为0.023ng/mL和0.001ng/mL,与传统的有机染料FITC-二抗法比较,灵敏度提高了30倍,花生样品加标0.1、0.05和0.025ng/g,回收率范围在88%~116%之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0%。建立的cFLISA方法可以较好的检测花生中黄曲霉毒素B1,并为其它真菌毒素的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简便、快速测定花生中白藜芦醇的在线固相萃取富集-高效液相色谱法。固相萃取富集柱填料为dsDNA,在线固相萃取富集过程的上样溶剂为纯水,淋洗溶剂为纯水,转移溶剂为乙腈-水(80:20,V/V),分析测定溶剂为乙腈-水(25:75,V/V)。本方法对白藜芦醇检测的线性方程为Y=1843.805X+39.1791,相关系数为0.99978;检出限(LOD)为0.004mg/kg;定量限(LOQ)为0.01mg/kg;基质4个水平添加回收率(n=6)在92.48%-107.98%;6次加标回收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19%~6.05%。  相似文献   
5.
黄曲霉菌及其毒素严重威胁农产品质量安全,本文旨在探寻非脱羧勒克菌对黄曲霉菌及其毒素污染防控效果。从湖北黄陂分离筛选出一株非脱梭勒克菌wt16,将其与黄曲霉菌在液体培养基中共培养后测定非脱羧勒克菌wt16菌株对黄曲霉菌生长及产毒的抑制率。结果表明,在沙氏液体培养基中,非脱羧勒克菌wt16能明显抑制黄曲霉菌的生长及产毒,对其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77%~92%,对其产毒的抑制率为90%~96%。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非脱羧勒克菌wt16能改变黄曲霉菌丝的形态,使得黄曲霉菌丝体由规则的球体聚集成不规则形状,单个菌丝会由细长型断裂成小截形态,菌丝表面也变得更为光滑;并且发现wt16在花生粉及未受机械损伤的花生颗粒上对黄曲霉菌的生长及产毒均表现出很强的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非脱羧勒克菌wt16菌株发酵上清液中含有能抑制黄曲霉毒素合成的有效成分,且该发酵上清液的制备以培养4 d以上为最佳,培养温度为15~40 ℃。  相似文献   
6.
为降低黄曲霉毒素抗体制备成本,在已有的能分泌抗黄曲霉毒素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8F6的基础上,成功克隆得到了该单克隆抗体的重链(VH)和轻链可变区(VL)基因片段。通过重叠延伸PCR的方法将轻、重链可变区基因连接,并引入连接肽(Linker)编码序列,构建VH-Linker-VL结构的单链抗体(ScFv)基因,并将该基因克隆到噬菌体表达载体pCANTAB 5E上,使单链抗体以噬菌体展示形式在大肠杆菌TG1中表达。间接竞争ELISA方法检测到该ScFv对黄曲霉毒素B1的抑制率(IC50)值为0.57ng/mL,表明该单链抗体与亲本鼠单抗有相同的抗原结合特异性,且具有很高灵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基于离子迁移谱的快速鉴别煎炸老油的鉴别方法。方法油样经正己烷50倍稀释、混匀,进样量为4.0μL,在进样口温度为170℃,迁移管温度为60℃的离子迁移谱条件下进行检测,样品测试时间为20 s。将采集的油样离子迁移谱图利用化学计量学方法进行分析,建立煎炸老油鉴别模型。结果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两类油脂的谱图信息进行分类,两类油脂能明显分开,效果良好。采用递归支持向量机法(R-SVM)对煎炸老油建立判别模型,十折交互检验正确判别率最高达98.8%。结论本方法无需复杂前处理、检测时间短,有机试剂用量小,操作简单快速,结合化学计量学的分析方法建立的煎炸老油的鉴别模型准确度高,适用于煎炸老油的快速鉴别,为我国食用油质量安全监管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9.
食用植物油营养丰富,是食品和饲料工业的重要基础原料,但掺伪现象普遍存在。因此食用植物油真实性鉴别方法不仅保护了消费者安全,同时也为维护食用油市场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现有食用植物油真实性鉴别技术分为4类:基于理化法的方法、基于特征成分的方法、基于光电磁及感官信号的快速鉴别方法、基于代谢组学的方法。基于光电磁及感官信号的食用植物油真实性的快速鉴别方法非常适合于现场初筛,本文概述了这类方法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对其研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液相芯片整合了分子生物学、免疫学、高分子材料、微流控技术、高速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分析等多方面技术,可实现少量样本高通量定性定量检测。本文主要阐述液相芯片定性与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特点及其在分析领域的应用现状,探讨液相芯片在小分子高通量分析中的工作模式及其当前技术难点,分析黄曲霉毒素等粮油主要真菌毒素免疫分析研究进展,指出液相芯片在粮油主要真菌毒素检测中将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