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6篇
轻工业   2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γ-谷氨酰转肽酶(GGT)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多种生物中,具有转肽和水解活性,可根据不同底物条件合成γ-谷氨酰氨基酸/多肽,这类物质因可作为风味增强剂或生物活性物而引起食品、医药合成等行业的关注。细菌中有丰富的GGT资源,本文综述γ-谷氨酰转肽酶的结构特征、性质特点、催化反应特性和相关产物特性,旨在挖掘细菌GGT的潜力,为未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采用不同剂量60Co-γ射线辐照处理冷鲜乳鸽,通过生化理化指标、挥发性风味成分测定及微观结构观察,探讨辐照对冷鲜乳鸽品质和脂质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辐照剂量的升高,冷鲜乳鸽的a*值、总挥发性盐基氮含量、汁液流失率、过氧化值、硫代巴比妥酸反应产物值和酸价总体显著上升(P<0.05),菌落总数、L*值、b*值和质构参数总体显著降低(P<0.05);肌纤维直径显著减小(P<0.05),肌纤维间隙增大,总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显著上升(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下降(P<0.05),表明辐照处理既能促进乳鸽的脂质氧化水解成游离脂肪酸,也可以促进乳鸽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分解。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乳鸽中共检出8大类、73种挥发性成分,其中烃类和醛类是挥发性风味成分中含量最高的两种物质,说明脂质氧化对辐照乳鸽的风味起重要影响作用。本研究可为辐照技术在乳鸽等畜禽肉中的加工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分子印迹技术(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nology,MIT)是一种能选择性地与被分析物结合的仿生学技术.本文阐述了MIT在食品固相萃取、色谱分离、膜分离等中的应用,同时对其在传感器检测食品危害物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归纳,重点讨论MIT与分离检测技术相结合应用于食品中有害物质的分离检测,以期...  相似文献   
4.
为了使白切鸡卤水标准化,推进其高值化利用,本文以黄油鸡和土二鸡为制作白切鸡的原料,研究了两种原料鸡在不同蒸煮次数(2、4、6、8次)下产生的卤水中营养成分的变化。此外,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了两种原料鸡在不同蒸煮次数卤水中的风味物质。结果表明:随着蒸煮次数的增加,白切鸡卤水中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均显著增加(P<0.05)。在蒸煮第2、4、6、8次的卤水中检测出醛类、醇类、酮类三类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黄油鸡卤水挥发性物质有52种,土二鸡有41种;醛类物质是鸡汤的主要物质,黄油鸡有31种,土二鸡有24种。综合分析,土二鸡卤水比黄油鸡卤水的利用价值高,与理化测定和风味测定结果相吻合。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白切鸡加工原料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同时,对白切鸡卤水的标准化生产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凉果中微生物菌群多样性与特征化学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测定了4种凉果中特征化学指标(含水量、pH、糖分、盐分),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凉果中微生物多样性,以细菌种类、丰度和特征化学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4种凉果中含水量、pH、糖分、盐分分别为10.72%-18.48%,2.8-3.4,8.5%-10.10%,10.10%-12.60%。凉果样品的高通量测序具有较高可靠性,其中主要优势细菌归属于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和疣微菌门,部分菌群与含水量、盐分和糖分等化学指标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或负相关,而酸度对于凉果菌群多样性的影响并不明显。结论 凉果中微生物菌群多样性与部分特征化学指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这为凉果的加工及其安全质量控制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6.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传统的加工方式已不能满足人们对食品质量的高需求。超声波技术是一种非热处理技术,可以减少传统加工给食品带来的损害,增强食品的营养价值与加工特性。本文主要讨论了超声波在干燥、冷冻、提取、过滤和乳化等加工操作中所产生的效应与作用,超声波产生的空化、机械、化学和生物效应能够通过复杂的关联对加工操作产生影响,例如能够提高传质传热效率、减少加工时间、降低加工试剂用量、增加产量、提高食品安全性、保留食品营养等。通过对文献的梳理与比较,超声波技术被证明在食品加工中非常具有应用价值,但是不适当的超声条件处理也会给食品品质带来负面影响。在未来的工作研究中,不仅需要建立超声波在食品加工中的动力学模型,还需在工业水平上的应用进行深入挖掘,以克服超声能源消耗大的短板。  相似文献   
7.
岭南特色水果副产物富含膳食纤维、果胶、多酚、功能性油脂、色素和精油等活性物质,对这些活性成分进行提取和利用,可变废为宝,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和附加值。该研究综述了岭南特色水果副产物中活性成分的提取技术包括微波提取、超声波提取、酶法提取、脉冲电场提取、高压静电场提取、射频提取、超临界萃取和多技术协同提取;另外讨论了将这些活性成分作为功能性配料综合利用于健康食品、抗菌保鲜、生物材料、化妆品领域,以期为水果副产物中功效成分的挖掘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建立有效的冷鲜鹅胸肉腐败预测机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鹅胸肉在冷藏期间的菌相演替变化规律,最终确定鹅胸肉在冷藏期间的优势腐败菌,并结合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和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表征3种优势腐败菌对冷藏鹅胸肉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鹅胸肉冷藏过程中贮藏前期和后期菌群多样性更丰富,在门水平上,冷鲜鹅胸肉贮藏过程中的优势菌门是变形菌门;在属水平上,主要优势腐败菌群是假单胞菌,假单胞菌从第3天开始大量增长,在第9天达到峰值,相对丰度达到96.79%。从挥发性化合物成分方面分析,添加优势腐败菌对鹅胸肉贮藏末期挥发性成分组成影响明显,腐败鹅胸肉比新鲜鹅胸肉具有更高比例且更高含量的酯类和酮类,结合物质浓度及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结果可知,棕榈油酸甲酯、棕榈酸甲酯、油酸乙酯、亚油酸甲酯、亚油酸乙酯、棕榈油酸乙酯、3-羟基-2-丁酮、反式油酸甲酯、反式油酸乙酯及新戊基己酸酯是腐败鹅胸肉挥发性风味的主要贡献者。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评价了超声辅助五种小分子糖渗透处理后冻干油柑的理化特性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相比对照组,经超声辅助渗糖处理的油柑水分损失率、固形物增加率升高;冻干油柑内部孔隙更加致密,硬度显著提高、脆度基本保持,复水性下降;低聚异麦芽糖处理组的吸湿率(18.25%)低于对照组(22.54%);葡萄糖和麦芽糖处理组的冻干油柑色差ΔE小,分别为2.73和1.71,即颜色保留率高;低聚麦芽糖和蔗糖对冻干油柑的风味强化效果较好;蔗糖、葡萄糖和麦芽糖处理组的冻干油柑可滴定酸含量较低;与对照组玻璃化转变温度(Tg=43.66 ℃)相比,麦芽糖处理组的Tg 升高到45.53 ℃,其他处理组则显著降低了样品的Tg ;除木糖醇处理组(9.44 mg/g)外,不同超声渗糖处理组的总酚保留率均较高;蔗糖和低聚异麦芽糖渗透处理可有效保持冻干油柑的体外抗氧化能力。总的来说,超声辅助蔗糖和低异聚麦芽糖渗透处理的冻干油柑品质较好,其中低异聚麦芽糖可作为一种蔗糖替代品用于开发功能性冻干油柑。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人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肉类休闲食品产业也随之快速发展。肉类休闲食品属于零食的一种,是人们在闲暇时所享用的食品,也是快速消费食品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肉类休闲食品种类繁多,在味道、便利、营养、口感和健康方面备受人们青睐。与此同时,随着消费理念不断更新,肉类休闲食品品质与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肉类休闲食品在目前的发展面临诸如肉制品的品质较低等问题,因此需要提升其品质,尤其是在减盐、减糖、减脂、增鲜等方面。在食品加工中存在一些危害物等安全隐患,如化学性、物理性及加工伴生危害物等,需要建立起检测技术和控制技术以做到安全控制。基于此,文章系统性总结了肉类休闲食品品质提升的方法及安全控制领域近十年来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肉类休闲食品品质安全保证及产业升级提供借鉴与参考,进而促进肉类休闲食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