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轻工业   8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分子印迹技术(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nology,MIT)是一种能选择性地与被分析物结合的仿生学技术.本文阐述了MIT在食品固相萃取、色谱分离、膜分离等中的应用,同时对其在传感器检测食品危害物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归纳,重点讨论MIT与分离检测技术相结合应用于食品中有害物质的分离检测,以期...  相似文献   
2.
酱油由高蛋白大豆为主要原料经微生物发酵而来,其具备生物胺形成的条件。该文从传统酱油发酵过程出发,对生物胺形成机制、影响因素和控制技术进行综述。阐述发酵酱油中生物胺的种类及含量、检测方法及产生物胺的微生物;生物胺的形成主要与发酵体系中的pH、温度和含盐量等影响因素有关,除此之外,原料中大豆的种类和比例也对生物胺的产生具有一定影响;优化传统发酵工艺、筛选安全的发酵菌株、添加合适的生物胺抑制剂等控制技术能有效地减少酱油中生物胺的含量,并且提高酱油的食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荔枝为原料,添加适量奶粉,经乳酸菌发酵制成一种新型酸牛奶。将荔枝肉、砂糖和奶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调配,杀菌后按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1:1 接种,接种量为 2%,42℃恒温发酵 4 小时,冷却后搅拌灌装,即制得营养丰富,富有荔枝风味的液态酸奶。  相似文献   
4.
以菘菜为原料接种植物乳杆菌发酵酱菜,研究豆类多肽的添加对酱菜发酵过程中亚硝酸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发酵前期(pH值为5.5~3),主要是以植物乳杆菌降解亚硝酸盐,酸降解不明显;在发酵后期(pH值低于3),酸降解占优势,植物乳杆菌降解不明显;加入豆类多肽能快速促进植物乳杆菌发酵,使菌降解和酸降解更加明显,同时豆类多肽本身是一种抗氧化剂,具有供氢活性,能直接将亚硝酸盐还原为氨根离子,加强了对亚硝酸盐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荔枝为原料,添加适量奶粉,经乳酸菌发酵制成一种新型酸牛奶.将荔枝肉.砂糖和奶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调配,杀菌后按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1:1接种,接种量为2%,42℃恒温发酵4小时,冷却后搅拌灌装,即制得营养丰富,富有荔枝风味的液态酸奶。  相似文献   
6.
以菘菜为原料,研究自然发酵和植物乳杆菌纯种发酵过程中添加不同豆类多肽对酱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和发酵周期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发酵中,添加豆类多肽均能缩短发酵周期24h,但对发酵结束时亚硝酸盐含量影响较小;纯种发酵中,添加豆类多肽均能缩短发酵周期48h,发酵结束时添加大豆多肽、红豆多肽和绿豆多肽的酱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比对照组亚硝酸盐含量分别降低12,37%,23.33%,13.56%.说明添加豆类多肽能降低亚硝酸盐生成量及缩短发酵周期,降低了亚硝酸盐对酱菜制品的安全性威胁.  相似文献   
7.
氨基甲酸乙酯是一种无色无臭的结晶体,且广泛存在于发酵食品中的水溶性“2A”级致癌物。该文阐述了氨基甲酸乙酯的致癌机理与形成机制,针对酱油中氨基甲酸乙酯的检测技术及控制措施的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同时对其检测手段及减除技术的发展进行展望,以期为氨基甲酸乙酯在酱油制品中的深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该文研究华南高盐稀态酱油中生物胺(biogenic amines, BAs)的差异性,旨在为华南地区酱油食用安全性提供一定依据。抽取不同品牌和等级的酱油,利用丹磺酰氯柱前衍生法和国标方法分别检测了其中的BAs、氨基酸态氮,并分析了不同品牌和不同等级的酱油中BAs的组分差异。结果发现,β-苯乙胺、腐胺、尸胺、酪胺、亚精胺和精胺是华南地区生产的高盐稀态酱油中主要的BAs,样品中的总胺大部分在10~500 mg/L,含量超过1 000 mg/L的有3个,占10%,说明我国市面上酱油中BAs含量大多数属于安全范围,但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不同品牌和等级的酱油中BAs组分间有显著性差异,β-苯乙胺、色胺、精胺、亚精胺和酪胺对不同品牌和等级的酱油中BAs的组成具有重要影响。品牌和等级对酱油中BAs的富集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