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2篇
机械仪表   1篇
轻工业   7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食品安全法》第七十四条规定,国家对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和婴幼儿配方食品等特殊食品实行严格监督管理。我国以《食品安全法》作为法律依据,以相关的法规和规章作为补充,建立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保障特殊食品的生产经营在约束范围内进行。本文对近年来特殊食品颁布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进行系统阐述,总结我国特殊食品的法规体系和标准体系现状。  相似文献   
2.
免疫磁球捕获-PCR检测牛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免疫磁球捕获-PCR(IMS-PCR)检测牛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了初步研究。优化了免疫磁球制备参数,确定了金黄色葡萄球菌免疫磁球对目标菌的结合时间。研究结果显示,当纯菌浓度为101~104CFU/m L水平时,金黄色葡萄球菌免疫磁球对目标菌的捕获率大于80%。通过对目标菌和非目标菌的检测,IMS-PCR检测方法显示了很强的特异性;在纯培养、无需增菌情况,IMS-PCR检测方法检测限为104CFU/m L;牛奶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经磁分离后增菌2h用PCR检测,可检测出104CFU/m L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相似文献   
3.
吴颖  张慧  崔芳  姜洁 《食品工业科技》2014,(17):298-300
建立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测定腐竹中乌洛托品含量的方法。用乙腈提取腐竹中的乌洛托品,经固相萃取柱PXA净化,用UPLC-MS/MS分析,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外标法定量。采用ACQUITY UPLC BEH HILIC色谱柱,以乙酸铵和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结果表明:该方法标准曲线良好,线性范围为1~20μg/L,最低检出限为1μg/L,三个水平添加浓度的平均回收率范围为81.67%~101.67%。本方法操作简单快捷,方法准确度和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4.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HPLCMS-MS)同时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含量的检测方法。动物源性食品试样用磷酸盐缓冲液提取,弱阴离子交换固相萃取小柱净化;Thermo Hypersil GOLD C18色谱柱(4.6 mm×50 mm,1.9 μm)分离,流动相分别为0.1%甲酸-水和乙腈;采用HPLC-MS-MS法,正离子模式扫描、电喷雾电离(ESI+)、多反应监测(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MRM),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在10 ng/mL~500 ng/m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9;畜肉及其制品中定量限为 25 μg/kg,蛋、奶及蛋奶制品中定量限为 50 μg/kg;添加量为 25 μg/kg~500 μg/kg 的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回收率均在81.7%~113.7%之间,方法的精密度在1.0%~10.4%之间(n=6)。该方法能有效的降低前处理中的基质效应,为动物源性食品中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检测提供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了缩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单增李斯特氏菌)的前增菌时间,提升检测效率,本研究将酵母菌(ATCC9763)作为一种生长促进剂加入到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前增菌培养基(LB1)中,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的酵母菌可以使单增生李斯特氏菌的生长速度提升近100%,并且这种促进作用与培养过程中酵母菌的接种量、培养基的溶氧量以及培养方式密切相关。根据酵母菌的生长特性分析,这种促进作用产生的原因很有可能是由于酵母菌在生长过程中发酵分解了培养基中的糖类等营养物质,改善了单增李斯特氏菌的营养条件,从而提高了单增李斯特氏菌的繁殖速度。本研究为缩短单增李斯特氏菌检测的富集培养时间,提高检测效率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同时也侧面提示我们要关注发酵类食品遭受单增李斯特氏菌污染的食品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6.
北京的食品主要由外埠供应,其食品安全环境日趋复杂,未知风险、人为风险和衍生风险较大。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全国不同地区产业基础参差不齐、大宗农副产品供应链存在问题、未全面采用与国际接轨的风险评估和控制技术,以及新技术、新工艺、新资源带来的食品安全新问题。"十三五"时期,建议北京市不断完善首都居民营养物质摄入和危害物质膳食暴露数据库,构建食品安全高风险物质毒理学评估技术平台、食源性致病菌和病因性食品溯源平台和食品安全预警应急体系。  相似文献   
7.
代谢组学技术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代谢组学是一种基于高通量检测技术的大数据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药物研究、临床诊断、环境保护和植物育种等工作中。随着食品安全形势的不断变化发展,人们对食品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在常规的符合性检验出现局限性的情况下,代谢组学技术显示出了巨大应用潜力,在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食品掺假及品质鉴别、食品产地溯源以及转基因食品安全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组学技术具有高通量、高准确性、全景分析、技术灵活等特点,可以作为现行食品安全评价标准的有力补充,也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中疑难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手段。本文主要介绍了代谢组学的概念、分类、研究平台和统计方法。重点阐述了代谢组学技术在食品安全风险监控中的应用,为后续相关领域内的进展情况及发展趋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动物性食品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在食品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蜡样芽胞杆菌是动物性食品中常见的一种食源性致病菌。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蜡样芽胞杆菌的建模及在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所开展的研究,对肉类、乳及乳制品、蛋及蛋制品等食物中建立的生长模型与失活模型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概述了动态变化环境下的界面模型研究及模型在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情况,最后对蜡样芽胞杆菌预测建模的研究及应用提出了展望,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水果蔬菜中常见植物生长调节剂分析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郝杰  冯楠  姜洁  路勇 《食品科学》2015,36(21):303-309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一类广泛应用于现代农业生产的化学物质,能够调节果蔬生长,使之达到增产、丰收等目的,是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近年来,由于超量、超范围滥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而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其安全性及残留问题也引起了广泛关注。相关的研究也不断增多,检测手段层出不穷。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对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检测的主要分析技术、优缺点及其应用。分别介绍了前处理方法和多种仪器分析方法。并对国内外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限量法规进行了简要对比,为相关限量法规及检测标准的制定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12.5%阿维·哒螨灵(0.25%阿维菌素+12.25%哒螨灵)可湿性粉剂成分之一阿维菌素在苹果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方法分别在北京、安徽、陕西3地种植的苹果和土壤中进行阿维菌素最终残留实验及消解动态实验。样品经乙腈提取、盐析、浓缩处理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检测阿维菌素的残留量。结果该方法检出限为0.02ng,定量限为0.001mg/kg,在苹果和土壤中的添加回收率分别为88.7%~94.2%和90.5%~96.4%,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56%~6.01%和3.43%~7.25%。阿维菌素在苹果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6~4.4 d和3.4~6.2 d。在推荐使用高剂量和推荐使用高剂量1.5倍的情况下,施药后7、14、21、28 d阿维菌素在苹果上的残留量均小于MRL值0.02 mg/kg。结论 12.5%阿维·哒螨灵可湿性粉剂其之一成分阿维菌素在苹果上的安全间隔期可建议定为7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