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2篇
化学工业   7篇
轻工业   57篇
一般工业技术   2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丽  高姗  熊思国  蒋旭  姜爱丽  陈晨 《包装工程》2023,44(7):104-114
目的 探究不同预冷温度对采后甜樱桃果实生理品质的影响,找出最适宜的预冷温度,进而推动甜樱桃产业化发展。方法 本实验分别将采后甜樱桃分别预冷至15、12、9、6、3、0℃后回温至室温,以不进行预冷处理为对照组,比较6种处理方式果实预冷和回温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并分别测定回温前后果实的色差、呼吸强度及乙烯释放量、硬度、可溶性固形物(TSS)、风味、感官评价,总酚、类黄酮、花色苷、维生素C(Vc)、可溶性蛋白、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O2-)。结果不同预冷温度均可较好地保持果实外观及风味,能够降低甜樱桃果实呼吸强度与乙烯释放量,抑制果实TSS、MDA含量和O2-产生速率的上升,延缓甜樱桃果实硬度的下降,从而保持甜樱桃果实的外观品质,且有利于维持甜樱桃果实中的Vc、可溶性蛋白和花色苷含量,以0℃预冷效果最佳,感官评分最高。结论 预冷能够有效维持甜樱桃果实采后的品质,达到增加甜樱桃果实经济价值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优化糖渍野木瓜的制作工艺和保鲜工艺参数,并评估其货架期。方法 以糖液质量分数、超声糖渍时间、真空糖渍时间为因素,进行正交实验,筛选出糖渍野木瓜鲜切片的最佳制作工艺。在最佳糖渍工艺基础上,筛选糖渍野木瓜鲜切片的保鲜处理工艺参数。在糖液中添加纳他霉素和D-异抗坏血酸钠,真空包装后巴氏杀菌。根据筛选出的最佳工艺参数制作产品,并进行产品检验。结果 糖渍野木瓜鲜切片最佳工艺参数:超声糖渍时间为60 min,真空糖渍时间为90 min,糖液质量分数为40%,纳他霉质量浓度为60 mg/L,D-异抗坏血酸钠质量浓度为200 mg/L,杀菌条件为70℃、30 min。结论 该工艺生产出的糖渍野木瓜鲜切片相较于市售产品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更长的货架期。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中华猕猴桃为实验材料,采用四种浓度0、250、500、1000 μL/L乙醇熏蒸处理,置于0℃贮藏,分别在第0、14、28、42、56、70 d测定其果实硬度、维生素C含量、叶绿素含量、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总酚及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经过乙醇熏蒸处理,呼吸强度明显受到抑制,保持了果实的硬度、减缓了维生素C含量、叶绿素含量的下降速率及褐变发生情况,提高了CAT的活性,保护PPO活性,但对POD影响不显著,同时也提高了总酚、类黄酮等抗氧化物质的含量,达到了保鲜效果,有效延长了中华猕猴桃的货架期。500 μL/L乙醇熏蒸处理能够较好地保护果实的品质,降低酶活性,提高抗氧化物质含量,减缓果实衰老。  相似文献   
4.
纳他霉素处理对鲜切双孢菇褐变的抑制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纳他霉素对鲜切双孢菇褐变的抑制机理,本实验分别采用去离子水(对照)、0.1?g/kg纳他霉素和复合试剂(0.1?g/kg纳他霉素+10?g/kg?D-异抗坏血酸钠)浸泡处理鲜切双孢菇5?min,并于4?℃下贮藏,分析贮藏过程中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酪氨酸酶(tyrosinase,TYR)活力和自由基清除率等多项生理指标。结果表明:纳他霉素和复合试剂处理均能抑制鲜切双孢菇贮藏过程中硬度下降及质量损失率、呼吸强度和相对电导率的上升,降低霉菌和酵母总数,延缓PPO和TYR活力的上升,维持双孢菇子实体VC、还原性谷胱甘肽、总酚和羟脯氨酸含量及谷胱甘肽还原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的活力,有利于双孢菇保持较高的抗氧化酶活力、自由基清除率和总抗氧化能力,从而减轻双孢菇的褐变程度,延长其货架期,其中复合试剂处理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
蓝莓采后生理病理与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18):263-269
蓝莓鲜果酸甜可口,风味独特,富含花青素、Vc等抗氧化成分,营养价值和保健价值极高,是消费者青睐的浆果之一。然而,蓝莓果皮薄,含水量高,且采后蒂痕处极易受到微生物的侵染,引起蓝莓腐烂,极大地缩短蓝莓的货架期,限制蓝莓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探寻高效安全的保鲜技术是目前蓝莓采后研究的热点问题。该文对蓝莓采后生理病理研究现状及目前国内外蓝莓保鲜技术进行综述,关于采后蓝莓的衰老、微生物侵染机理及保鲜技术的调控机理等依然不明晰。今后应从细胞和分子水平上对蓝莓采后衰老发生机理进行深入研究,这将为蓝莓采后病害防治、贮运保鲜技术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天然植物提取物的抑菌机理及其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14):239-244
植物提取物是通过物理或化学分离提取方法而获得的一种或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具有广谱的抗菌、杀菌和抗氧化作用,在动植物加工与贮藏保鲜中得到广泛应用。该文系统地将植物提取物按抑菌活性成分分为八类:生物碱类、有机酸类、挥发油类、黄酮类、多酚类、多糖类、皂苷类与单宁类,将植物提取物的抑菌机理概括为对细胞壁、细胞膜,DNA、蛋白质以及细胞内能量代谢过程共三方面的影响,并对其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进行总结,发现植物提取物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具有较高研究价值与开发前景,未来植物提取物可在食品贮藏保鲜包装技术与有效成分提取工艺等方面深入研究。该综述旨在为抑菌性植物提取物在食品保鲜与加工方面的研究与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对群体感应淬灭酶LsrK的活力测定反应体系进行优化,测定LsrK的激酶活力和稳定性。以信号分子AI-2为底物,对反应体系中ATP浓度、发光波长和LsrK激酶浓度进行优化,利用Kinase-Glo发光试剂盒测定激酶活力,并在优化反应体系下测定LsrK激酶活力的稳定性。确定反应体系中ATP浓度为3μM,LsrK激酶浓度为15μM,发光波长为560nm;LsrK在30℃条件下,随时间延长,激酶活力逐渐降低,12h时酶活力基本完全消失。为进一步进行LsrK蛋白的功能研究及酶制剂的制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果蔬在采后以及贮藏过程中易发生氧化褐变、组织软化、腐烂变质等生理生化变化,造成果蔬品质下降、经济损失和资源的浪费,因此,果蔬保鲜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显得尤为重要。熏蒸技术主要是利用熏蒸剂在密闭空间内以气态形式扩散并与果蔬作用,通过调控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酶活性、抑制细菌生长等方面发挥保鲜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普遍使用的乙醇、一氧化氮和植物精油等熏蒸剂在果蔬保鲜中应用研究进展,为果蔬保鲜研究中熏蒸剂的选择与熏蒸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经2015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2018年最新修订。食品许可制度作为其组成部分,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促进食品市场快速稳定发展的有效手段。《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基本原则是预防为主、风险监管、全程控制、社会共治,而食品许可制度的完善和实施则是建立科学、严格的监管制度的有效举措。本研究从食品许可的种类、对许可证的审查、管理及查验、对许可证的相关处罚等3方面详细解读和分析食品许可制度及其在保障食品安全中所发挥作用,并根据近几年食品市场发展情况对食品许可制度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未来食品许可制度的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半胱氨酸对鲜切苹果褐变控制的生理机制,以鲜切苹果为研究对象,采用0.5 g/L的半胱氨酸溶液处 理1 min,分析贮藏过程中鲜切苹果褐变指数(browning index,BI)、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和 抗氧化酶活力、抗氧化物质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质量摩尔浓度及抗氧化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 与蒸馏水处理相比,半胱氨酸处理能够显著抑制鲜切苹果的褐变,在贮藏初期半胱氨酸处理降低了鲜切苹果的PPO 活力,同时在贮藏过程中不同程度提高了鲜切苹果的抗氧化酶活力以及抗氧化能力,减缓了抗氧化物质在贮藏过程 中的损失,并且抑制了MDA的积累。相关性分析显示,鲜切苹果的BI值与抗坏血酸含量、过氧化氢酶活力以及抗 氧化能力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MDA质量摩尔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因此,半胱氨酸可能是 一方面通过抑制鲜切苹果的PPO活力,另一方面通过提高其抗氧化能力,延缓贮藏过程中的组织褐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