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化学工业   4篇
机械仪表   3篇
建筑科学   6篇
轻工业   56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8,(3):329-335
为探讨木聚糖酶添加量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生长、体成分、消化酶和体腔液酶活力的影响,在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0、0.03%、0.06%、0.09%、0.12%和0.24%)的木聚糖酶制成6种等氮等能试验饲料,试验设6组,每组设3个平行,每个平行放体质量为(7.73±0.09)g的幼参50头,分别用6种饲料进行投喂,共进行56 d养殖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木聚糖酶显著提高了幼参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P<0.05),且0.09%木聚糖酶添加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各添加组增重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提高(P<0.05);木聚糖酶添加组幼参体壁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6%~0.24%木聚糖酶添加组幼参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6%~0.12%木聚糖酶添加组肠道蛋白酶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24%添加组淀粉酶活力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幼参体腔液中溶菌酶、过氧化氢酶、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力均随木聚糖酶添加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0.06%~0.12%添加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木聚糖酶可显著提高刺参生长、体成分、消化酶和体腔液酶活力,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折线回归分析得出,对平均体质量为(7.73±0.09)g的刺参,其饲料中木聚糖酶最适添加量为900 mg/kg。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铅同位素实现对海参的产地溯源。方法 海参样品经冷冻干燥、粉碎、微波消解后,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ICP-MS)对海参铅同位素进行测定,对数据进行差异性分析,结合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建立锦州、烟台、霞浦3个产区底播海参的判别模型。结果 调整样品消解液中总铅含量在5~20μg/L,采用10μg/L的标准溶液进行交叉测量,可对质量歧视效应进行准确修正;204Pb/206Pb、207Pb/206Pb和208Pb/206Pb的日内精密度分别为0.02%、0.02%和0.01%,日间精密度分别为0.04%、0.02%和0.01%。用此方法对生物成分分析标准物质大虾和扇贝的铅同位素进行测定,207Pb/206Pb和208Pb/206Pb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0.1%,20...  相似文献   
3.
蛋白酶因其高催化效率和低污染性,在工业生产中所占比重逐年上升。蛋白酶来源广泛,微生物源蛋白酶因生产成本相对较低,操作易于控制,在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不断增多。微生物源蛋白酶纯化程度提高,酶活力调控进入分子水平,且结合基因工程等先进技术,相关工程菌的筛选培养方法高速发展。将传统的微生物培养技术和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等更高效地结合,能进一步提高蛋白酶的产率,优化蛋白酶的性质。本文针对提取蛋白酶的常见微生物及筛选方法,微生物蛋白酶的纯化、酶活力的调控及其应用五个方面,对近期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今后微生物蛋白酶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以盐渍仿刺参为研究对象,以感官评分和脱水速率加权后的综合评分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法对冷风干制(cold-air drying,CAD)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CAD、真空冷冻干制(vacuum freeze drying,VFD)、热风干制(hot-air drying,HAD)和真空微波干制(vacuum microwave drying,VMD)工艺处理的仿刺参进行品质比较分析。结果表明:CAD最佳干制工艺条件为真空脱盐时间4.2 h、冷风温度19℃、冷风风速1.70 m/s,仿刺参的综合评分为0.77。在营养保持方面,VFD和CAD比HAD和VMD效果更好;在热收缩率方面,HADVMDCADVFD,其中CAD和VFD差异不大;在复水倍数方面,CADVFDHADVMD;在质构特性上,CAD和VFD质构指标明显优于HAD和VMD。对比结果说明CAD在工业生产中具有更高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盐渍海蜇脱铝研究及安全食用建议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采用不同弱酸浸泡盐渍海蜇脱铝,探讨海蜇产品铝含量超标安全风险,研究降低海蜇产品铝含量的食用方法。方法采用高纯水、盐酸、冰醋酸、柠檬酸以及食用醋5种不同溶液分别浸泡不同铝含量的盐渍海蜇除去盐渍海蜇中的铝,分析实验前后铝含量及观察实验前后样品感官变化。结果水浸泡法对降低海蜇中残留铝的效果有限;盐酸与柠檬酸溶液有较好的脱铝效果,但脱铝后海蜇样品韧性变差,品质下降;冰醋酸与食用醋溶液有较好的脱铝效果,且脱铝后海蜇样品有光泽,柔软饱满、有弹性,冰醋酸浓度为0.1 mol/L浸泡4h时和食用醋浓度为体积比1/9浸泡4 h,是最佳的浸泡浓度及时间,脱铝后海蜇样品铝含量符合SC/T3210-2001《盐渍海蜇皮和盐渍海蜇头》中明矾含量使用规定。结论建议生产者在生产即食海蜇时增加冰醋酸溶液浸泡工序,消费者在食用盐渍海蜇时进行食用醋溶液浸泡,以降低铝残留危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刺参中金刚烷胺的检测。方法在单因素基础上,确定采用1%乙酸乙腈作为提取溶剂,以1%乙酸乙腈的添加量、超声时间、PSA吸附剂的添加量、C_(18)吸附剂的添加量为影响因素,以金刚烷胺的回收率为响应值,根据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对刺参中金刚烷胺提取条件进行响应面分析,优化前处理条件。结果1%乙酸乙腈为15 mL,超声提取10 min, PSA吸附剂为250 mg时刺参中金刚烷胺的回收率最大。在此优化条件下进行验证性试验,测得金刚烷胺的回收率为118%,与预测值相对误差为9.62%。实际检测刺参样品20个,2个样品检出,分别为4.3、1.6μg/kg。结论该优化前处理方法具有良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褐藻胶是褐藻中含有的酸性多糖,由β-D-甘露糖醛酸及其C5差向异构体α-L-古罗糖醛酸两种单体组成。经降解后的小分子寡糖具有增强植物抗逆性、促进生长作用、抗菌活性、抗肿瘤活性、抗炎活性以及抗氧化活性等多种生理活性。目前,褐藻胶寡糖制备的方法主要有化学降解法、物理降解法和生物降解法。本文概述了褐藻胶结构、褐藻胶降解方法以及褐藻胶寡糖生理活性研究现状,其中重点介绍了生物降解的方法,并对褐藻胶裂解酶及其降解产物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刺参中低浓度氨基脲的残留分布特征,明确不同来源引起的低浓度氨基脲的变化趋势。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不同来源氨基脲在刺参(Apostichopusjaponicus)体内的富集和消除规律进行研究。结果非呋喃西林源氨基脲, 1 d后氨基脲在刺参体壁的含量为0.57μg/kg,之后含量逐渐上升,到3d时含量度达到最大值1.00μg/kg。富集实验共持续3d,按天计算平均富集速率,分别为0.57、0.24、0.19μg/(kg·d),第140 d时体壁未检出,平均消除速率为0.0073μg/(kg·d);呋喃西林源氨基脲, 1 d后体壁的含量为0.52μg/kg,之后含量逐渐上升,到3 d时,含量达到最大1.00μg/kg。富集实验共持续3 d,按天计算平均富集速率,分别为0.52、0.26、0.22μg/(kg·d),第160 d时体壁未检出,平均消除速率为0.0064μg/(kg·d)。跟踪监测至180 d时,非呋喃西林源氨基脲和呋喃西林源氨基脲在刺参体壁内均未检出,半衰期分别为1045.7 h和1224.2 h,呋喃西林源大于非呋喃西林源。内脏的富集和消除速率相对较快,但内脏中氨基脲残留量大于体壁,所以降至未检出所需时间更长。结论在投喂过呋喃西林或暴露于一定浓度氨基脲的刺参,需经较长时间净化后才能降至未检出。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水产品中9种三嗪类除草剂的凝胶色谱 固相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PC-SPE-GC-MS/MS)分析方法。样品采用乙酸乙酯提取,凝胶渗透过滤,石墨化碳串联氨基柱净化,选择离子监测模式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扑灭津、阿特拉津、特丁津、西玛津、扑草净在1.0~50.0 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检出限均为1.0 μg/kg,在1.0~10.0 μg/kg添加水平,平均回收率为86.3%~119%,相对标准偏差为5.11%~10.1%;环草津、莠灭净、特丁净、西草净在2.0~100.0 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检出限均为2.0 μg/kg,在2.0~20.0 μg/kg添加水平,平均回收率为87.6%~112%,相对标准偏差为5.27%~9.56%。该方法稳定、可靠,适用于水产品中9种三嗪类除草剂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法分析乙酰甲喹在海参体壁中可能的代谢产物。采用沉淀法和固相萃取法(SPE)对不同种类的代谢物进行净化和浓缩。以含0.1%甲酸的乙腈和含0.1%甲酸的水为流动相,选取AcquityTMUPLC® BEH C18(2.1 mm×50 mm×1.7 μm)色谱柱对代谢物进行梯度洗脱,以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全扫描模式进行检测。通过将样品的一级和二级子离子与标准品比对,确定乙酰甲喹在海参体壁的代谢物中含有3-甲基喹噁啉-2-羧酸(MQCA),同时检测出3种未知代谢物D2、D3、D4,并推测了代谢物可能的裂解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