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化学工业   12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1篇
轻工业   3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东化工》2021,48(8)
从加热因素、炒制时间和炮制辅料三方面入手,以咖啡酸和阿魏酸为指标来探究川芎的酒炙机理。通过改变不同炮制因素后川芎中咖啡酸和阿魏酸的含量测定,发现黄酒闷润后的川芎经过加热炒制(炒制5~30 min),其咖啡酸和阿魏酸含量均比不经过炒制者高,且随炒制时间的延长,咖啡酸和阿魏酸的含量变化趋势一致,均为先增高后降低,在炒制20 min时达到最大值。用黄酒和水闷润后进行加热炮制两种成分含量均比用不同浓度乙醇闷润的含量高。与以往的理论不同,咖啡酸和阿魏酸含量增高可能并不是因为黄酒中乙醇的存在而增加了溶出。  相似文献   
2.
以环氧硅烷为交联剂,水性丙烯酸为成膜成分,从而改善汽车钢板表面薄有机涂层的防护性能。采用反射率测定仪、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LS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硅烷含量对薄有机涂层形貌、耐水性和耐蚀性的影响,并通过电化学阻抗谱分析了硅烷含量对涂层防护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涂层中硅烷的质量分数不超过1.00%时,随着硅烷含量的增加,涂层的耐水性和耐蚀性均显著提高,对钢板的防护性能增强;当硅烷质量分数超过1.00%时,硅烷不能完全融入涂层中,导致涂层内部存在缺陷,其防护能力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3.
利用冷冻反向成球技术,即将乳酸钙和黄原胶复配成芯液后,冷冻为小球,然后置于常温放置的海藻酸钠-低酯果胶复合溶液中,蒸馏水漂洗后用壳聚糖溶液固化,制得爆珠。以跌落测试、质构分析作为主要评判标准,并观察小球的成球性,得到爆珠的最佳制作工艺。为丰富爆珠的营养价值和口感,将具有药食两用价值的连翘叶提取物加入爆珠芯液中,以感官评分为标准,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到连翘叶风味爆珠的最佳制备工艺。试验结果表明,爆珠的最佳制备工艺为:成球反应时间10 min、海藻酸钠-低酯果胶复合溶液浓度0.6%(w/w)、芯液添加量400 μL;连翘叶风味爆珠芯液的最佳工艺配方为:连翘叶提取物载入量3%(w/w)、白砂糖载入量8%(w/w)、黄原胶载入量0.2%(w/w)。该结果可为连翘叶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为风味爆珠的研发提供工艺参考。  相似文献   
4.
研究XAD-7HP型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款冬粗多糖的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分析法考察了影响款冬花多糖纯化效果的主要因素款冬花多糖的上样浓度、上样速度、乙醇洗脱液浓度、洗脱速度四个因素。结果表明款冬花多糖的最佳纯化工艺为:0.3208 mg/mL的款冬花多糖液以1.0 mL/min的速度上样,采用65%的乙醇溶液以1.0 mL/min的流速进行洗脱。经XAD-7HP树脂纯化后,款冬花多糖的纯度达到了72.98%,纯化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采用复合酶辅助超声法提取刺五加根中的活性物质,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其提取工艺,然后利用液质联用分析了提取物成分,并通过测定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以及总抗氧化能力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刺五加活性物质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复合酶量1.3%,果胶酶占比0.60,酶解温度60℃,酶解pH4.2,酶解时间90 min,提取溶剂150 mL的60%乙醇,超声功率200 W,超声时间40 min,超声温度40℃,此时刺五加总苷提取量为(3.33±0.05)mg/g,与传统工艺的(2.01±0.09)mg/g相比,该工艺的总苷产率提高了65.69%。提取物中包含6种酚类、3种脂肪酸类、3种苷类、1种糖类衍生物、1种香豆素类和1种萜类物质,所得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清除DPPH·和ABTS+·能力,浓度为1.2 mg/mL的提取物对两种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95.41%和84.71%。此外,提取物也表现出一定的总抗氧化能力,并与浓度呈正比,这为刺五加及其提取物在抗氧化食品开发中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信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明确明桑降脂茶的降脂作用及其发挥降脂作用的物质基础。方法 制备大鼠空白血清、明桑降脂茶全方和桑叶减味含药血清, 以油酸诱导人正常肝细胞(LO2细胞)建立脂肪变性细胞模型, 将细胞分为对照组(含空白血清)、模型组(含空白血清)、明桑降脂茶全方血清处理组、桑叶减味血清处理组。培养4 h后, 显微镜下观察各组脂肪积累情况; 酶标仪测定细胞内脂质含量; 按试剂盒说明测定细胞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lo, 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含量, 以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启动受体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alpha, PPARα)、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 1c, SREBP-1c)表达。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研究各组指纹图谱、绿原酸和橙黄决明素含量的差异。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 明桑降脂茶全方血清组、桑叶减味血清组均能显著降低细胞内脂滴数量和脂质含量, 降低TG、TC、LDL-C含量和SREBP-1c表达, 升高HDL-C含量和PPARα表达, 全方血清组的降脂作用优于桑叶减味血清组; 全方血清组、桑叶减味血清组、空白血清组共有峰分别为53、35、23个, 三者共有峰18个; 剔除共有峰后, 全方血清组有22个不同于桑叶减味血清组的差异峰, 桑叶减味血清组有4个不同于全方血清组的差异峰; 全方血清组中绿原酸和橙黄决明素含量均高于桑叶减味血清组, 绿原酸含量在二者之间差异显著。结论 明桑降脂茶具有明显的降脂作用, 桑叶在其中发挥重要降脂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静乐黑枸杞花青素的纯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比较HPD100、D101、NKA、AB-8、HPD400等五种树脂对静乐黑枸杞花青素的吸附与解析性能,筛选最佳树脂,并优化其纯化条件;采用DPPH自由基、O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法,比较黑枸杞样品纯化前后的抗氧化活性。结果:HPD100大孔树脂对于静乐黑枸杞花青素有良好的纯化性能,适宜的工艺条件为:静乐黑枸杞粗提液上样浓度为0.2 mg/mL(含生药量)、上样体积为49 mL、洗脱剂为75%的乙醇溶液、洗脱剂用量42 mL,在此条件下,纯化后花青素的纯度由2.38%提高至17.82%。静乐黑枸杞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其粗提液和纯化液清除DPPH·的IC50 值分别为0.208 和0.011 mg/mL;对ABTS+·清除能力的IC50 值分别为0.476 和0.064 mg/mL;纯化液清除·OH 的IC50 值为6.24 mg/mL。结论:大孔树脂吸附法分离纯化静乐黑枸杞花青素工艺合理,且纯化后抗氧化活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优化蛇六谷多糖的提取工艺。方法 以多糖得率为评价指标, 以料液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提取次数为考察对象, 使用单因素实验确定各因素的水平范围, 使用响应面法分析法优化蛇六谷多糖的提取工艺, 最终得出蛇六谷多糖最佳提取工艺。结果 经单因素结合响应面法得出蛇六谷多糖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为: 料液比1:16 (g/mL), 浸提温度83 ℃、浸提时间1.6 h, 提取2次, 在该条件下, 蛇六谷多糖的提取率为23.56%, 与模型的预测值相比结果相符合。结论 使用单因素结合响应面法优化得出的蛇六谷多糖的提取工艺合理可行, 可用于蛇六谷多糖的提取。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抑菌圈直径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对解淀粉芽孢杆菌HRH317菌株产抗菌肽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对该抗菌肽的抑菌谱及其最小抑菌浓度(MIC)进行了研究。得到最佳发酵条件为:pH7.5,装液量为50 mL,接种量3%,培养时间13h、温度38.5℃、转速145r/min,抗菌肽含量441.56±1.24 μg/mL。在此条件下抗菌肽的抑菌圈直径达15.95 mm。针对9种指示菌的抑菌谱结果表明,抗菌肽对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效果最好,其次是霉菌、酵母菌。其中,抗菌肽对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 3.45 μg/mL,大肠杆菌、白地霉、巴氏醋酸杆菌MIC为6.9 μg/mL,禾谷镰孢菌、黄曲霉、假丝酵母MIC为 55.20 μg/mL,红酵母MIC为110.40μg/mL。  相似文献   
10.
《山东化工》2021,50(8)
用超声聚合法制备了γ-聚谷氨酸(γ-PGA)接枝胆甾醇(CHOL)纳米胶束(γ-PGA/CHOL·NPs),并考察了γ-聚谷氨酸浓度、胆甾醇浓度、溶液pH值、聚合温度、超声频率和超声时间等因素对该纳米胶束粒径和峰强度的影响。运用筛选试验设计和Box-Behnken实验设计(BBD)对实验结果进行设计和优化,并通过优化条件下的实验验证,获得γ-聚谷氨酸接枝胆甾醇纳米胶束的平均粒径为170.9 nm,与模型预测吻合,得到稳定均一的γ-聚谷氨酸接枝胆甾醇纳米胶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