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63篇
综合类   10篇
化学工业   2篇
金属工艺   2篇
建筑科学   20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8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朱宏  张蔚翔  郭成英 《中州煤炭》2021,(11):239-243
为应对电力系统安全分析中的停机问题,基于概率法的方式,将常用的确定停机计算与加入了概率法的概率停机进行比较,研究了二者的区别与其在长期投资方向的不同。在进行电力系统停机分析时,通常会分别从确定停机与概率停机的角度出发,对其应急状态下的潮流进行计算。但前者的方法可能导致极低概率的停机事件被忽略,进而影响长期的资金投资。通过加入概率法的计算,使得对单个停机事件的判定由其具体的频率来确定,增加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新能源电制氢是实现“2060碳中和”的关键技术之一。然而,新能源出力具有随机性,且制氢关键设备——质子交换膜(PEM)电解槽投资成本与运行成本高,因此如何为出力功率随机的新能源电站配置兼顾新能源弃电率与制氢系统经济性的PEM制氢系统具有重要意义。以风电制氢为例,首先提出随机波动输入下PEM电制氢系统全寿命周期的成本与收入模型,并以总收入、投资回收期与内部收益率为评估指标支撑系统的经济分析;基于此,针对“风电+PEM电制氢”系统,提出3种双层规划模型,上层模型分别以PEM电制氢系统全寿命周期总成本最小、总收入最大与内部收益率最大作为上层优化模型的目标函数,下层的优化目标为风电场的弃电率最小,并采用MATLAB遗传算法工具箱求解优化模型;最后,以某实际风力发电场为例,验证所提双层规划模型与风电制氢的有效性与经济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将加速电力系统向以风、光发电为主的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的演变进程,保障电力系统灵活运行是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转型的核心。氢作为一种清洁、零碳、多功能的二次能源载体,可与电能相互转换,并长期高效储存,在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灵活性调节方面将扮演不容忽视的角色。系统分析了未来各阶段电力系统特征演变及灵活性资源需求,电-氢相互转换及氢储存技术,研究和展望了电-氢枢纽在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中参与灵活性调节的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4.
全光纤电流互感器是特高压输电系统中电流测量的关键设备,复杂的物理结构导致其测量误差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稳定性较差。常规的误差检测方法是定期利用标准互感器进行比对测试,无法及时发现误差状态的劣化趋势,且经济性较差。针对这一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相关性分析的全光纤电流互感器误差状态评估方法:采集换流站同一测量点下三台全光纤电流互感器的测量数据,在电气物理相关性的约束下,针对全光纤电流互感器的测量数据进行主元分形,将误差评估映射为Q统计量的变化分析。数据分析表明,文中提出的方法可实现全光纤电流互感器测量误差的实时评估,评估精度最高可达0.2级。  相似文献   
5.
随着输电线路杆塔荷载等级的提高,山区岩石嵌固基础型式从浅埋无配筋坛子型逐渐向有配筋坛子型、直柱扩底掏挖型转变,提出了三种不同型式岩石嵌固基础的适用范围。针对典型强风化软岩地质,开展了不同埋深岩石嵌固基础的现场真型试验,从材料本体用量与施工便利性角度探讨了其经济性。立足设计角度,提出了岩石嵌固基础基坑开挖尽量采用人工开挖与风镐掏挖相结合,原则上不用松动爆破,在岩石强度与交通条件允许时可选用旋挖钻机;施工时基坑坑壁不必特意保持光滑,但坑低扩头直径与高度应严格按照设计进行。  相似文献   
6.
基于分层接入特高压直流输电(UHVDC)系统逆变侧高低端的耦合特性,分析叠弧面积增加引发换流器换相失败的机理,提出一种抑制分层接入UHVDC系统非故障层换流器换相失败的协调控制策略。该策略通过补偿交流故障后非故障层换流器所需的叠弧面积,使晶闸管具有足够的关断面积完成去游离过程,从而防止换相失败的发生。最后基于PSCAD/EMTDC搭建实际系统模型并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协调控制策略能有效抑制不同故障程度下受端电网对称和不对称故障下非故障层换流器的换相失败,可提升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为有效指导特高压密集输电通道等重要输电设备开展差异化防舞设计和舞动治理工作,开展特定重现期的舞动区域划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安徽81个气象台站2010—2020年冬季历史气象资料,利用极值I型分布模型计算了各气象台站30 a、50 a和100 a一遇舞动极值日数,制定了电网舞动区域分级原则,利用克里格插值方法得到了气象台站周边地区特定重现期舞动极值日数,绘制了安徽省30 a、50 a和100 a一遇电网舞动区域分布图,分别适用于110~220 kV、330~750 kV和特高压交直流线路的防舞动工作。电网舞动区域分布图显示,淮北平原地区及江淮沿江地区舞动风险较高,且100 a一遇的2、3级舞动区较30 a一遇舞动区面积更广,为特高压密集输电通道的差异化舞动防治工作提供了技术依据。特定重现期电网舞动区域分布图对提升电网抵御覆冰舞动灾害的能力和水平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GIS设备因其外壳尺寸厚大、内部结构复杂以及全封闭性等特点,各类潜伏性缺陷准确预警难度大,成为输变电设备运维领域的突出难题。现有各类检测技术存在短板不一,应对突发性或潜伏性缺陷的效果欠佳。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放电检测与X射线成像的GIS缺陷联合诊断方法,利用局放检测手段对GIS缺陷进行筛查,并采用X射线成像技术对各类缺陷进行准确定性、定位。利用该方法累计成功定位42处在役GIS设备的缺陷及异常,有效提高了GIS缺陷的检出率与准确率,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成效。  相似文献   
9.
文章针对电厂油样中的泡沫较多及点蚀现象,开展电厂的磨煤机润滑油油质检测工作,对检测结果的异常情况进行分析并给出了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