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8篇
化学工业   2篇
机械仪表   1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3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不同等级金牡丹乌龙茶为试材,测定了不同等级金牡丹乌龙茶的感官审评得分、品质指标(茶多酚、咖啡碱、8种儿茶素、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茶氨酸、水浸出物和总黄酮)和8种矿质元素含量。等级越高的金牡丹乌龙茶水浸出物含量越高,特等奖水浸出物含量比一等奖和优质奖分别高1.07%和1.75%,且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咖啡碱、可溶性糖和总黄酮含量均为低等级显著高于高等级(P<0.05)。三个等级的茶多酚含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特等奖的酚氨比要显著低于一等奖和优质奖(P<0.05)。优质奖的茶氨酸含量要显著低于特等奖和一等奖(P<0.05)。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游离氨基酸和总黄酮与审评得分呈显著线性负相关(P<0.05),可溶性糖与审评得分呈极显著线性负相关(P<0.01),而水浸出物与审评得分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P<0.01)。不同等级金牡丹乌龙茶除Mn和Fe外,大多数矿质元素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限制性主坐标分析表明,品质指标结合限制性主坐标分析可以很好的区分金牡丹乌龙茶等级差异,R值达1.00。但矿质元素结合限制性主坐标分析并不能很好的区分不同等级金牡丹乌龙茶的品质差异。研究结果为金牡丹乌龙茶品质鉴定提供相关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茶树重金属胁迫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目前很多茶叶中的重金属含量在逐年增加,而且有超标的趋势,本文通过分析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及含量,探讨重金属对茶树生理胁迫的可能机制,从而提出减轻土壤重金属对茶树生理毒害的有效途径,为茶园优质高产创造良好的生态条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罗布麻微量元素适宜的检测条件。方法 以新疆产罗布麻和白麻叶及其制品罗布麻茶为实验材料, 比较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ICP-M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y, ICP-AES)2种仪器对其Li、B、Cr、Fe、Mn、Cu、Zn、Se和Sr 9种微量元素的检测效果, 同时对比了3种不同的湿法消解方式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 采用不同酸解液的3种湿法消解方法, 硝酸/过氧化氢消解液处理条件较温和, 元素损失量较少, 检测结果稍高于浓硝酸/高氯酸消解液处理的结果, 但所耗消解时间更长。对于易挥发元素Se, 选用酸性和氧化性较弱的硝酸/过氧化氢消解液更适宜。在本试验条件下, 罗布麻体内的Li和Cr 2种微量元素不宜采用ICP-AES仪器检测, 可选用ICP-MS, 而对于难电离元素Se则正好相反。结论 检测罗布麻微量元素含量时, 应根据待检测元素类型特征, 选择适宜的检测仪器。  相似文献   
4.
以糯米、太子参为原料,发酵酿制甜酒酿。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甜酒酿的发酵工艺参数,并研究发酵过程中的总糖、总酸、pH值和酒精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参数组合为发酵时间4 d,发酵温度28 ℃,接种量1.5%,太子参添加量2%。此条件下发酵的甜酒酿口感最佳,酒液澄清,呈米黄色。甜酒酿中的总糖随时间的推移先上升后下降,总酸在发酵初期先上升后基本稳定,pH值先是下降后基本稳定,酒精度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5.
6.
试验测定了不同焙火程度武夷水仙(毛茶、轻火、中轻火、中火、足火)的主要生化成分及其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结果表明,中火处理的武夷水仙感官评价得分最高,滋味醇厚顺滑,花香馥郁持久,清亮度较高。随着焙火程度的增加,水浸出物含量呈上升趋势;茶多酚和氨基酸的含量焙至轻火时含量升至最高,而后随着焙火程度增加而减少;黄酮焙至轻火时含量降低,然后又随着焙火呈现先升后降的倒Z型曲线变化;咖啡碱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抗氧化能力随着焙火程度的升高而下降,其清除能力依次为毛茶>轻火>中轻火>中火>足火。相关性分析表明,茶多酚含量与DPPH·清除率呈显著相关(p<0.05),氨基酸、咖啡碱含量与DPPH·清除率呈极显著相关性(p<0.01)。结合武夷水仙感官评定和抗氧化能力,中火和中轻火可以作为最佳焙火选择。  相似文献   
7.
以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松毛菇粗多酚和经大孔树脂纯化的松毛菇纯化多酚为原料,研究了松毛菇多酚对·OH、O_2^-·和DPPH·的清除作用,并应用滤纸片法研究其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松毛菇粗多酚和纯化多酚均具有清除·OH、O_2^-·和DPPH·的作用,且清除能力均与多酚质量浓度呈量效关系。松毛菇粗多酚及纯化多酚对5种供试菌(大肠埃希氏菌、伤寒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表现出不同的抑菌活性,相同浓度下两者对酿酒酵母的抑菌能力最强,纯化多酚对大肠埃希氏菌的抑菌能力最弱,粗多酚对大肠埃希氏菌无抑制作用。纯化多酚对5种供试菌的抑菌作用与其质量浓度呈正相关,除大肠埃希氏菌外,粗多酚对其他供试菌的抑菌作用亦与多酚浓度呈正相关。相同浓度下纯化多酚的抑菌活性强于粗多酚。  相似文献   
8.
以武夷岩茶“肉桂”为试验对象,研究“肉桂”与其副产品黄片感官品质、香气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通过感官审评发现副产品黄片香气为清香;“肉桂”香气馥郁持久、具有明显的花果香、桂皮香。共鉴定出79种香气成分,其中醇类12种、酚类1种、含氮类12种、内酯类2种、醛类7种、碳氢类23种、酮类11种、杂氧类1种、酯类10种。“肉桂”及其副产物中香气成分呈显著差异的化合物共18种,副产品黄片2个香气成分含量高于“肉桂”。武夷岩茶“肉桂”具有花香、果香的香气成分香叶醇、藏红花醛、3-甲基苯乙酮、苯甲酸异丁酯、乙酸苄酯含量显著高于副产品黄片。副产品黄片具有青草香的α-法呢烯显著高于武夷岩茶“肉桂”。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红肠不同生产环节、不同环境中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数的变化规律。方法 用国标方法检测红肠各个工序不同环境中的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数, 并用统计学软件SSPS处理结果。结果 建立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数量变化规律模型。红肠加工不同环境中菌落总数变化规律的非线性拟合方程为 大肠菌群数变化规律的非线性拟合方程为 结论 本研究对于控制红肠中微生物数量, 保证其安全卫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丁酸钠的包埋率和抑菌特性,通过复凝聚法制备海藻酸钠/壳聚糖包埋丁酸钠的微胶囊,运用响应面法优化关键工艺参数,并探究其外观形态、结构特性和抑菌性能。结果表明:丁酸钠微胶囊的最优制备配方参数为海藻酸钠3.0%(m/m),壳聚糖1.75%(m/m),丁酸钠2.5%(m/m),氯化钙3.0%(m/m),包埋时间3 h,包埋率为95.12%,且回归模型具有极显著差异(P<0.000 1),失拟项不具备显著差异(P=0.35),模型拟合度较好(R2=0.98);扫描电镜发现丁酸钠微胶囊外观呈带凸起的纺锤形;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发现丁酸钠特征峰全部削弱甚至消失表明海藻酸钠和壳聚糖形成微胶囊。丁酸钠微胶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抑菌率分别比丁酸钠升高28.82%和25.25%,且丁酸钠微胶囊(质量浓度:2.0 g/L)对两种致病菌干预24 h后,其总抑菌率均高于99%。说明此优化工艺制备的丁酸钠微胶囊包埋率高、颗粒紧实牢固,具有较好的抑菌性能,能够为丁酸类绿色抗生素替代品的开发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