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627篇
  免费   2405篇
  国内免费   1389篇
电工技术   1825篇
综合类   2843篇
化学工业   9152篇
金属工艺   2396篇
机械仪表   1027篇
建筑科学   1532篇
矿业工程   930篇
能源动力   1222篇
轻工业   23469篇
水利工程   524篇
石油天然气   2897篇
武器工业   155篇
无线电   743篇
一般工业技术   2370篇
冶金工业   1867篇
原子能技术   487篇
自动化技术   982篇
  2024年   585篇
  2023年   1955篇
  2022年   2242篇
  2021年   2080篇
  2020年   1609篇
  2019年   1612篇
  2018年   879篇
  2017年   1010篇
  2016年   1165篇
  2015年   1416篇
  2014年   2736篇
  2013年   2028篇
  2012年   2728篇
  2011年   2716篇
  2010年   2295篇
  2009年   2412篇
  2008年   2924篇
  2007年   2359篇
  2006年   2140篇
  2005年   2209篇
  2004年   2104篇
  2003年   1812篇
  2002年   1495篇
  2001年   1208篇
  2000年   1178篇
  1999年   950篇
  1998年   899篇
  1997年   786篇
  1996年   735篇
  1995年   717篇
  1994年   656篇
  1993年   536篇
  1992年   508篇
  1991年   485篇
  1990年   416篇
  1989年   436篇
  1988年   75篇
  1987年   69篇
  1986年   47篇
  1985年   51篇
  1984年   53篇
  1983年   37篇
  1982年   30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15篇
  1965年   2篇
  1951年   3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食品科学》2021,(6):I0015-I0015
《中国酿造》创刊于1982年,是由中国商业联合会主管,中国调味品协会及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主办的综合性科技期刊。重点报道调味品、酿酒、食品微生物、食品添加剂、发酵乳制品、生物工程技术、生物化工、生物质能源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及发展动态。《中国酿造》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PD),美国EBSCO数据库、英国《食品科学文摘》(FSTA)、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CABI)、俄罗斯《文摘杂志》(AJ)等数据库收录。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四川藏区传统牦牛酸奶中高产胞外多糖乳酸菌特性及发酵性能,以本实验室分离出的六株高产胞外多糖乳酸菌为研究对象,以菌株生长量、耐酸性、胆盐耐受力、渗透压耐受力和细胞表面疏水性为指标进行特性研究;以发酵酸奶的凝乳时间、持水力、酸化及后酸化能力、挥发性物质及质构等为指标进行发酵性能研究。菌株的生长曲线表明,6株菌株分别在14 h(218、276、266)、16 h(271、285、231)进入对数生长稳定期,其中编号218的菌株生长量最高,OD值为2.188。耐受性实验结果表明,菌株276具有良好的耐酸能力(P<0.05);菌株266、218、231耐胆盐的能力较强;6株菌株均具有较好的耐渗透压的能力,其中菌株285对高渗透压的耐受性较强;菌株285和218在两种有机试剂中的疏水性均显著(P<0.05)高于其他菌株,且与十六烷的结合效果较好。发酵试验结果表明,6株菌株所发酵酸奶均在6~8 h内凝固,酸乳在冷藏期间,活菌数均保持在107 CFU/mL以上,均符合发酵剂的标准,其中菌株276的最高为3.22×106 CFU/mL;菌株218发酵制得的酸奶质构特性较好,持水力和酸化能力较其余菌株均最强,分别为60.98%和83 °T;菌株276、266抗后酸化能力较好;菌株231产香性能最优,乙醛含量为24~26 μg/mL,双乙酰含量为1.58~3.73 μg/mL,能够明显改善酸奶的风味。通过综合比较6株高产胞外多糖乳酸菌特性及发酵性能,菌株218为一株性能良好、具有良好稳定性的菌株,可作为乳酸菌发酵剂且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研究为利用四川藏区传统牦牛酸奶中分离出的高产胞外多糖乳酸菌在发酵乳制品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基于柴油产品质量升级的需求,中国石化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FRIPP)开发了FHIDW加氢改质技术及配套FF-46加氢精制催化剂、FC-14B加氢改质催化剂和FDW-3临氢降凝催化剂.该技术及催化剂级配体系在格尔木炼油厂0.8 Mt·a-1加氢改质装置上的工业应用情况表明,级配催化剂体系对原料适应性强,装置运转平稳,操作灵活性高,催化剂失活速率慢,产品分布合理且质量优异,在降低柴油产品凝点的同时可以明显改善其密度和十六烷值,解决了改造前装置生产重柴油密度偏低的问题,为炼油厂生产符合国V质量标准的柴油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4.
黄长国 《煤炭工程》2020,52(4):92-97
针对煤矿井下高瓦斯软煤顺层长钻孔排渣困难、成孔率低、施工困难等问题,通过数值模拟实验研究了井下深部软煤体变形破坏特征,分析了顺层长钻孔孔周松软煤体变形特征及应力变化,以揭示顺层长钻孔孔周松软煤体变形产渣规律。研究表明:深部高瓦斯软煤顺层钻孔孔周煤体的应力平衡临界条件破坏后将发生大体积突然垮落;钻孔水平最大变形位移为1.22mm,垂直方向最大变形位移为10.7mm;径向孔周煤体垂向变形呈现逐渐减小趋势,且垂向变形明显大于钻孔水平变形。在水平方向上,钻孔孔周煤体应力分布呈现先增大再逐渐减小的变化规律,径向距离对水平应力分布的影响逐渐减小;随着径向距离的增加,钻孔孔周煤体应力分布逐渐降低,钻孔孔壁处煤体的应力出现最大值,且垂直方向处应力值最大。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8,(1)
为了获得能够高效降解牛骨胶原蛋白的新型胶原蛋白酶,以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 MBL13-U)为出发菌种,以胶原蛋白酶活力为检测指标,对影响发酵的4个因素(菌种接种量、发酵温度、p H、发酵时间)进行单因素试验。通过四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确定了B.cereus MBL13-U菌株发酵制备胶原蛋白酶的最佳工艺。当菌种接种量4%(体积分数)、发酵温度35℃、初始p H6.4、发酵时间46 h时,胶原蛋白酶活力达(92.31±1.13)U/m L。将其作用于牛骨胶原蛋白,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酶解过程中的牛骨胶原蛋白进行结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酶解破坏了牛骨胶原蛋白原本完整的表面结构,使其所含的Ⅰ型胶原蛋白更多地暴露在表面,加快水解。  相似文献   
6.
利用纤维床生物反应器(FBB)发酵生产链霉素,对发酵培养基氮源进行了优化,并与传统搅拌发酵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以可溶性有机氮源大豆蛋白胨作为发酵培养基氮源,并添加一定量蔗糖,可以完全替代黄豆粉,在1 LFBB中发酵96 h时链霉素效价达到5 567 U·mL~(-1)。在整个发酵过程中,所有菌体都被固定在纤维床反应器上,而发酵液保持澄清,这不仅有利于从无菌体的发酵液中进行产物的提取和纯化,也可以重复利用菌体生产次级代谢产物,从而缩短发酵周期,进一步提高链霉素在发酵过程中的体积生产率。  相似文献   
7.
面对不断分化迭代的食品装备市场,创新和匠心是永恒的主题。2020年,全球液态食品装备的行业盛宴——CBB展会如约而至。威海远航将以SmartBrew智能化精酿啤酒成套装备领衔,围绕原料处理、糖化发酵、在线检测等领域,展出一系列全新设计的高科技产品,愿与海内外各界朋友携手合作,共谋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离心式循环氢压缩机的管道设计中,总结已有装置的设计和实践经验,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管道和支架进行合理规划,保证装置安全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9.
概述了氢的主要工业生产方法和实际应用,详细介绍了氯碱氢三级脱水工艺过程,并运用在线分析手段,准确显示了干燥过程中的氯碱氢水分含量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
在伯克氏菌Bth264野生株产新型抗癌药物Thailandepsin A以及调节基因tdp R正向调控Thailandepsin A生物合成的基础上,利用基因工程菌Bth264/p BMTL3-tdp R发酵生产Thailandepsin A,以提高产量。以0.5%乳糖为诱导剂,确定最佳诱导条件:发酵15 h添加乳糖,诱导时间6 h;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葡萄糖和胰蛋白胨作为碳氮源、装液量65/250 m L以及接种量1%;同时结合优化发酵培养基进行发酵,Thailandepsin A产量达到252.14 mg·L-1,比优化前的产量提高56%;另外在发酵过程中,添加大孔树脂HP-20原位吸附产物,Thailandepsin A产量可达283.75 mg·L-1,比不加树脂提高13.8%;最后,基于RT-PCR和比较Ct值法,基因工程菌和野生菌相比,Thailandepsin A生物合成基因tdp B、tdp C1的转录水平分别提高11.4倍和6.0倍,对应的产量增加4.6倍,从而在很大程度上说明调节基因tdp R的过表达促进生物合成基因转录水平的提高以及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