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7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20篇
电工技术   60篇
综合类   51篇
化学工业   232篇
金属工艺   5篇
机械仪表   31篇
建筑科学   5篇
矿业工程   2篇
能源动力   10篇
轻工业   377篇
水利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147篇
武器工业   3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27篇
冶金工业   3篇
自动化技术   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酸原油脱酸工艺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一种原油脱酸工艺方法。研究了温度、时间对高酸原油脱酸的影响,脱酸温度大于 260℃,脱酸反应较快。分析了高酸原油脱酸前后馏分酸值的变化,脱酸反应对130℃以上各馏分酸值降低都较多,180℃以上馏分脱酸率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2.
利用高酸值餐饮废油脂制备生物柴油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嵇磊  张利雄  徐南平 《石油化工》2007,36(4):393-396
以高酸值餐饮废油脂为原料,在酯化反应后再经两步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在酯化反应中添加吸水剂可降低油脂的酸值,经一次酯化反应即可将油脂的酸值降至2m g/g左右,满足酯交换反应的要求。考察了酯化反应中吸水剂的添加方式、种类及其用量对酯化反应的影响,以及酯交换催化剂的种类及用量对脂肪酸甲酯(FAME)收率和产物组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凹凸棒土为吸水剂(用量为餐饮废油脂中游离脂肪酸质量的3%),且在酯化反应30m in时加入,酯化效果较好;以质量比为1∶1的NaOH和KOH混合物为催化剂进行两步酯交换反应时,催化剂的最佳用量依次为1.00%和0.75%(质量分数,基于油脂的质量),FAME收率最高达到96.33%。  相似文献   
3.
添加T501抑制抗燃油酸值升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T5 0 1抗氧化剂在抑制抗燃油酸值升高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针对原油性质的多样化、劣质化,介绍了常压塔塔体及内件在不同环境、不同部位的腐蚀,分析了腐蚀的机理及原因,提出了在设计和使用过程中应采取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5.
王文勤 《浙江化工》2003,34(12):29-30,28
根据对原生产工艺的分析,找出生产中存在的弊端,确定提高环烷酸产品质量的方法与途径,并加以科学比较,选择最佳生产路线,使其生产的精制环烷酸产品粗酸值≥200mgKOH/g,环烷酸含量≥85%,作为航煤添加剂、高强度粘接剂的中间体等,经用户使用满足要求,增加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王梦如  李昌模 《中国油脂》2006,31(10):64-66
以鸡脂肪为原料,测定脂肪在烹调温度下氧化过程中的羰基值,过氧化值,酸值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并以这些测定值为监控指标对不同时间的氧化产物作感官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鸡脂肪氧化能产生较好风味感,并且风味感产生的最佳时间为10 h,此时羰基值为22.5 meq/kg。  相似文献   
7.
粟斌  苏海丁 《润滑油》2007,22(3):52-55
分析了两种常用监控在用发动机油氧化衰变情况的试验方法,并通过监控试验数据,探讨酸值和红外两种监测方法的各自特点,提出高档发动机油酸值变化极限值应区别于中低档发动机油的观点,为今后监控在用发动机油选用合适的试验方法和标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的后功能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将氯乙烯-醋酸乙烯酯-丙烯酸羟乙醋共聚物(VAGF)与马来酸酐酯化接枝,制得带羟基的氯醋三元共聚物。探索了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及反应温度对酯化接枝反应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进行表征。得到酯化反应的最佳条件为:催化剂用量为VAGF质量的0.8%,VAGF质量分数为15%,温度100℃,时间9h。氯乙烯-醋酸乙烯酯-丙烯酸羟乙酯三元共聚物的马来酸酐酯化活性高于氯乙烯-醋酸乙烯酯-乙烯醇三元共聚物。  相似文献   
9.
10.
王英新 《天津化工》2004,18(6):28-29
本文讨论了不同酸值对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影响,当固体含量一定随着酸值的逐渐降低,该树脂分子量逐渐增高,粘度逐渐增大,当酸值在35至45范围内,它的力学性能、耐热性能、耐化学性能等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