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209篇
  免费   4327篇
  国内免费   2597篇
电工技术   2486篇
技术理论   2篇
综合类   4786篇
化学工业   23189篇
金属工艺   2710篇
机械仪表   2338篇
建筑科学   4364篇
矿业工程   3825篇
能源动力   1565篇
轻工业   9617篇
水利工程   1253篇
石油天然气   4378篇
武器工业   296篇
无线电   2719篇
一般工业技术   6291篇
冶金工业   5726篇
原子能技术   1008篇
自动化技术   1580篇
  2024年   527篇
  2023年   2124篇
  2022年   2289篇
  2021年   2223篇
  2020年   2222篇
  2019年   2358篇
  2018年   1085篇
  2017年   1604篇
  2016年   1949篇
  2015年   2316篇
  2014年   4556篇
  2013年   3375篇
  2012年   3776篇
  2011年   3766篇
  2010年   3482篇
  2009年   3649篇
  2008年   3955篇
  2007年   3355篇
  2006年   3060篇
  2005年   3048篇
  2004年   2857篇
  2003年   2517篇
  2002年   2064篇
  2001年   1991篇
  2000年   1860篇
  1999年   1471篇
  1998年   1394篇
  1997年   1355篇
  1996年   1234篇
  1995年   1173篇
  1994年   993篇
  1993年   892篇
  1992年   849篇
  1991年   832篇
  1990年   739篇
  1989年   713篇
  1988年   103篇
  1987年   79篇
  1986年   58篇
  1985年   37篇
  1984年   46篇
  1983年   40篇
  1982年   38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27篇
  1979年   5篇
  1965年   6篇
  1959年   4篇
  1957年   2篇
  1951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新型缓释氧材料处理城市黑臭水体。中试实验过程中缓释氧材料放置于释氧渗透反应格栅中,研究缓释氧材料对实际城市黑臭水体的处理效果。中试结果表明新型缓释氧材料可以明显改善水体的污染情况。在实验周期为 20 d,水力停留时间为 8 h 的情况下,黑臭水体流经释氧渗透反应格栅后,水体溶解氧(DO)浓度升高,好氧微生物的活性增强,水中好养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速率提高,水体中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总氮(TN)以及总磷(TP)的去除率分别为 21.2%、12.0%、15.20%、58.1%;水体中微生物优势菌群发生变化,在属水平上,hgc I_clade、CL500-29_marine_group 和 12up 为优势物种。用冗余分析(RDA)探讨了环境因子与微生物群落结构之间的关系,DO、TN、TP、NH3-N 是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2.
煤制甲醇一氧化碳变换单元原设计根据温度梯度,回收热量副产4.1MPa、1.1MPa和0.46MPa蒸汽,借助Aspen Plus工程软件对已运行装置一氧化碳变换单元进行模拟校核。通过比较设计数据,变换系统的各流股数据与工艺包数据较为接近。可作为变换单元实际操作技术改造方案的比选和模拟计算的基础,对变换单元优化操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某炼油厂90 t/h自然循环燃气锅炉燃烧器低氮改造后,运行调整总是不太理想。在40%~90%负荷工况下,出现炉膛和过热器的高温/低温段、省煤器两侧烟气温度(烟温)偏差大,NOx、氧含量及颗粒物排放浓度较高的问题。经过分析,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4个燃烧器配风不均。针对此问题,对4个燃烧器配风进行了优化调整,优化后的锅炉省煤器α/β侧烟气温差较原来减少30℃,炉膛内部两侧温差较原来减少9℃,过热器高温/低温段温差较原来减少40℃/30℃,各侧点温度α侧变化较大,β侧变化较小。NOx平均质量浓度下降了近100 mg/m3;颗粒物质量浓度由16.3 mg/m3降低到5.8 mg/m3。有效地解决了锅炉两侧燃烧偏烧和氧气分布不均匀及NOx、颗粒物排放浓度较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5.
在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生产过程中, 金刚线切割技术(Diamond wire sawn, DWS)具有切割速度快、精度高、原材料损耗少等优点, 受到了广泛关注。金刚线切割多晶硅表面形成的损伤层较浅, 与传统的酸腐蚀制绒技术无法匹配, 金属催化化学腐蚀法应运而生。金属催化化学腐蚀法制绒具有操作简单、结构可控且易形成高深宽比的绒面等优点,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总结了不同类型的金属催化剂在制绒过程中的腐蚀机理及其形成的绒面结构, 深入分析和讨论了具有代表性的银、铜的单一及复合催化腐蚀过程及绒面结构和电池片性能。最后对金刚线切割多晶硅片表面的金属催化化学腐蚀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