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13篇
化学工业   87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11篇
建筑科学   12篇
矿业工程   2篇
能源动力   4篇
轻工业   214篇
石油天然气   9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9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同很多中国人喜欢臭豆腐、东南亚人青睐榴莲一样,欧美国家尤其法国人对“臭气熏天”的奶酪情有独钟。这种固态或半固态的食品,是将奶中的固体部分——凝乳从液态乳清中分离出来,经一段时间盐渍和成熟而成的。奶酪中的蛋白质和钙质,对儿童成长发育和改善骨质疏松等十分有用,它还能改善一些有过敏症状的人的体质。臭豆腐之所以“鲜香”诱人,缘于腌制过程中繁殖的霉菌分解蛋白质制成了丰富的氨基酸。同样,微生物发酵也是奶酪美味异常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微生物发酵生产中,由于通风搅拌和微生物呼出二氧化碳的作用,发酵罐内会产生大量的泡沫。泡沫的产生不但会逃液造成浪费,更重要的是污染了环境,影响发酵的正常运行。泡沫的形成是空气、二氧化碳和蛋白质、糖类等一些胶体物质相互作用形成的细小气泡,细小气泡的积累就形成了大量的泡沫。气泡与气泡之间形成了一层液膜,气泡越小,液膜量就越多,夹带的发酵液就越多。  相似文献   
3.
影响固态发酵速率的因素及其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固态发酵过程中基质的形态特性、基质含水量、通气速率与气体组成、发酵温度诸因素对发酵速率的影响;探讨了固态发酵过程动力学模型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4.
由生物质生产碳水化合物、乙醇和树脂本发明披露了用生物质生产乙醇的过程,通过加热含有20-40%碱金属氢氧化物的水溶液使木质纤维素键断裂。然后继续加热生物质,除去由于从纤维素和木素生成碳水化合物混合物而产生的二氧化碳,调节钠木素,微纤维,木素纤维树脂产品和碳酸钠。加水  相似文献   
5.
螯合剂被广泛应用在造纸、印染、食品等行业,化学螯合剂的不稳定性和毒性会对环境和人类产生危害,因此寻找一种绿色环保的新型螯合剂极为重要。利用微生物菌株WJ-3发酵合成铁载体螯合剂,采用单因子法,在摇床培养条件下,分别研究了不同的碳源、氮源、培养温度、摇床转速以及初始培养基的pH值,对菌株生长以及微生物螯合剂铁载体合成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菌株WJ-3在固体和液体培养基中均能合成铁载体,在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酵母浸粉、温度为30℃、转速为180 r/min以及初始培养基pH值为7.0的发酵条件下,培养48 h后微生物产生的铁载体螯合剂的合成率可达64.12%;优化后的合成条件更加有利于微生物铁载体的合成。  相似文献   
6.
聚乳酸研究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聚乳酸(PLA)的合成机理和方法,以及PLA材料性能及其主要应用领域,提出了PLA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从环保角度提出了聚乳酸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分析紫茎泽兰微生物发酵前、后挥发油成分及其抑菌作用,为利用紫茎泽兰开发发酵饲料提供依据。利用GC-MS从紫茎泽兰发酵前、后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40、43个化合物,含氧单萜类成分含量发酵后明显降低,从11.58%降低到7.12%,倍半萜烯类成分及含氧倍半萜烯类成分发酵后含量有所升高,分别由发酵前的28.9%、41.89%上升为发酵后的34.72%和46.32%。发酵后挥发油中柠檬烯、石竹烯等抑菌活性成分含量有所升高;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发酵后挥发油对粪肠球菌的抑菌活性较好,抑菌圈直径达到16.40 mm,且发酵后挥发油对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粪肠球菌、沙门氏菌的抑菌圈直径都要高于发酵前;发酵前、后挥发油的MIC、MBC值范围为2.5~10.0μL/mL。本研究为资源化利用紫茎泽兰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8):97-104
C4二元羧酸(苹果酸、延胡索酸和琥珀酸等)是TCA循环中重要的中间代谢产物,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和化工等行业。由于市场潜在需求量巨大,微生物发酵法生产C4二元羧酸备受关注。从自然界筛选的微生物可以大量积累C4二元羧酸,但存在诸多问题。而利用模式微生物生产C4二元羧酸具有很多优势,已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从三个方面综述了C4二元羧酸的研究进展:利用自然筛选及改造的微生物生产C4二元羧酸,代谢工程改造模式微生物生产C4二元羧酸,C4二元羧酸的发酵生产的代谢调控。最后,提出了微生物发酵法生产C4二元羧酸今后要解决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腐乳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调味品,它是用豆浆的凝乳状物经微生物发酵所制成的一种干酪型产品,有效地提高了大豆的消化率和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被欧美地区称为"东方干酪"。腐乳营养丰富,常吃有利健康腐乳作为一种生物发酵食品,食品、营养、医学相关专家认为它是值得大力推荐的健康食品,可以经常吃。腐乳除具有大豆所具有的营养价值外,还通过微生物发酵,去除了大  相似文献   
10.
闫衡 《中国食品》2021,(1):122-122
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愈发关注食品的营养和保健功能,而微生物发酵和食物营养及保健有一定关系,所以,人们对于微生物发酵工程的重视程度也日渐提高。一、微生物发酵工程在食品加工中的优势初级食品的保存非常困难,可能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极易发生腐败变质的问题。通过应用微生物发酵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