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24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10篇
轻工业   12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酶法酯化脂肪酸与甘油合成1,3-甘油二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脂肪酶催化甘油和脂肪酸直接酯化合成1,3-甘油二酯(DAG).考察了3种不同脂肪酶、酶用量以及底物物质的量的比对合成1,3-DAG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条件为脂肪酶RM IM,用量为反应底物质量的5%,n(脂肪酸)∶n(甘油)=2.25∶1.在此条件下,分别采用正辛酸、月桂酸、棕榈酸、硬脂酸和油酸与甘油酯化合成1,3-DAG,反应产物经纯化后,均可得到高纯度(95%)的1,3-DAG.  相似文献   
2.
甘油二酯作为一种多功能添加剂,在食品、药品、化妆品行业等具有广泛的用途。鸭油中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利用鸭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制备的甘油二酯具有减少脂肪积累,降低体重,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等功能,其应用前景更加广阔。因此,研究鸭油甘油二酯对脱脂奶粉的稳定性影响,不仅可以提高其稳定性,还可以增加脱脂奶粉的香味。研究鸭油甘油二酯对脱脂奶粉的稳定性研究,通过冷冻干燥法制备脱脂奶粉,研究不同甘油二酯的添加量,不同水温,不同加水量和不同搅拌时间4个单因素方法对脱脂奶粉的冲调性,分散性,吸湿性和流变性的影响,为冷冻干燥法工业化生产脱脂奶粉提供了理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甘油二酯添加量和搅拌时间对甘油二酯脱脂奶粉的分散性和冲调性有显著性影响。利用响应面法优化的鸭油甘油二酯脱脂奶粉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55℃,加水量为75m L/10g,搅拌时间61min,甘油二酯添加量为2.24%时对脱脂奶粉的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3.
以橄榄甘油二酯油为原料,制作苏打饼干,考察甘油二酯(diglycerides,DAG)含量、烘焙温度、盐添加量、烘焙时间对饼干中3-氯丙醇酯(3-monochloropropane-1,2-diol esters,3-MCPDE)和缩水甘油酯(glycidyl esters,GE)及饼干硬度和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苏打饼干中3-MCPDE和GE的最高含量分别为1.05 mg/kg和0.37 mg/kg,且烘焙过程中3-MCPDE含量与烘焙温度和盐添加量呈正相关,在170 ℃以上时GE含量随烘焙温度升高而增加。但烘焙时间和DAG质量分数对3-MCPDE和GE的产生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橄榄甘油二酯油应用于烘焙苏打饼干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改善产品质构的效果,同时控制烘焙温度和盐添加量能在一定程度降低苏打饼干中3-MCPDE和GE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延黄牛脂的附加值。方法:采用固定化脂肪酶Lipozyme RM IM为催化剂,牛油脂肪酸乙酯(乙醇解法自制)和甘油为原料制备1,3-甘油二酯,运用氢谱考察脂肪酶添加量、底物摩尔比、反应时间以及反应温度对粗反应混合物中1,3-甘油二酯含量的影响,并阐明醇解酯交换前后牛油与甘油二酯产物的脂肪酸组成变化。结果:1,3-甘油二酯合成最佳条件为脂肪酶Lipozyme RM IM质量分数为1%,底物摩尔比(n脂肪酸乙酯∶n甘油)2∶1,反应时间6 h,反应温度50℃。此条件下的1,3-甘油二酯生成率为72.5%,甘油酯得率为77%;纯化后纯度提高至90.79%。与原油(延黄牛脂)相比,甘油二酯产物中亚油酸和油酸含量分别升高了13.65%,6.47%,饱和度降低了7.17%。结论:延黄牛脂制备1,3-甘油二酯不仅能改变甘油酯结构,还可以改变牛脂的脂肪酸组成,降低其饱和度。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人群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较高,国内外研究发现甘油二酯油可降低受试者的体质量,抑制餐后血脂及血糖的升高,或可有助于防控代谢综合征。为阐明甘油二酯油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综述了甘油二酯油对代谢综合征的影响,包括抑制餐后血脂升高,降脂减重,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调控血压等,并对甘油二酯油的食用安全性进行了评价。甘油二酯油具有独特的代谢特征且安全性良好,是新兴膳食油脂。  相似文献   
6.
以分子蒸馏单甘酯的重相产物和辛酸为原料,固定化脂肪酶Lipozyme TL IM为催化剂催化酯交换反应制备中、长链甘油酯(M/LCG)。通过单因素实验探究了底物(重相产物与辛酸)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加酶量对产品中含有辛酸的甘油酯成分含量及辛酸插入率的影响,从而选择合适的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65℃,底物摩尔比6∶4,反应时间6 h,加酶量15%。在选定条件下,产品M/LCG中甘油二酯(DAG)含量为50.73%,辛酸插入率为15.35%。对选定条件下的M/LCG样品经柱层析分离纯化,以硅胶为吸附剂,正己烷-乙醚-甲酸(体积比45∶25∶1)的溶液为洗脱剂,可得到DAG含量为88.24%的中、长链甘油二酯(M/LCD),且主要为sn-1,3 DAG。通过DSC、XRD对纯化的M/LCD进行性质研究,测得其熔点为60.34℃,存在明显同质多晶现象,主要为β与β'晶型共存。M/LCD的热力学性质以及晶型特性将为其在乳液方面的潜在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甘油二酯是油脂代谢的中间产物,是一种重要的功能油脂,也是国际公认安全的食品成分。根据脂肪酸酰基与甘油骨架上羟基连接位置不同,甘油二酯分为1,3-甘油二酯、1,2-甘油二酯和2,3-甘油二酯三种异构体,其中1,2-甘油二酯和2,3-甘油二酯互为同分异构体。目前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甘油二酯特别是1,3-甘油二酯具有抑制脂肪积累和降低血脂的功能。因此,甘油二酯已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工等工业领域中,具有良好的商业价值。本文主要介绍了甘油二酯的代谢、合成、检测、应用现状及伴随产生的食用安全性,并讨论了甘油二酯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甘油二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酶法合成甘油二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脂肪酶催化合成甘油二酯的工艺及其所用固定化酶反应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亚麻籽甘油二酯油的氧化稳定性,研究了抗坏血酸棕榈酸酯、迷迭香提取物和维生素E及其组合对亚麻籽甘油二酯油的抗氧化作用。以氧化诱导时间为响应值,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分析确定最优的抗氧化剂组合。考察了优化的抗氧化剂组合对亚麻籽甘油二酯油高温加热时反式脂肪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单一的维生素E、迷迭香提取物和抗坏血酸棕榈酸酯,三者组合能显著提高亚麻籽甘油二酯油的氧化稳定性;最优抗氧化剂组合为抗坏血酸棕榈酸酯添加量84 mg/kg、迷迭香提取物添加量405 mg/kg、维生素E添加量1 808 mg/kg,在此条件下亚麻籽甘油二酯油的氧化诱导时间为11.13 h,是空白对照的6.79倍;该抗氧化剂组合能抑制油中反式脂肪酸的生成。天然抗氧化剂绿色、安全,可有效提高亚麻籽甘油二酯油的氧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酶法催化制备富含甘油二酯米糠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高酸值米糠油为原料,采用无溶剂体系酶法催化制备富含甘油二酯的米糠油.考察了脂肪酶种类及添加量,酯化剂种类,底物质量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甘油二酯含量和游离脂肪酸残余量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确定酶法催化酯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固定化脂肪酶Lipozyme RM IM作为催化剂,油酸甘油一酯作为酯化剂,底物质量比0.25:1,反应温度56℃,反应时间5.75 h,脂肪酶添加量4.77%.在此条件下,产物中甘油二酯含量和游离脂肪酸残余量分别为27.61%和0.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