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6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4篇
建筑科学   1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50篇
水利工程   1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开发藏酥油风味香精,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方法制备样品,利用GC-MS技术对天然藏酥油中的风味物质进行了分离、鉴定,经NIST谱图库比对,共确定了32个相似度在90以上的化合物,采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了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其中羧酸类12个,占71.81%;酮类6个,占9.33%;酯类5个,占1.49%;醇类3个,占4.44%;烯类2个,占1.46%;内酯类、醛类、醚类和酚类化合物各1个,分别占0.71%、0.24%、3.53%和13.75%。以GC-MS鉴定结果为依据,结合调香技术制备藏酥油香精,并将其应用于植物性藏酥油的开发。将植物性藏酥油与天然藏酥油酥油茶中的应用进行感官评定,结果显示:植物性藏酥油在奶香、茶感和协调性方面优于天然藏酥油;滑口度和脂肪感稍逊于天然藏酥油。本文为开发藏酥油风味系列产品提供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介绍采用新疆农业大学动科学院专利设备"多功能乳制品酿造机"的工作原理及其产品生产工艺流程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用该设备可与传统制造法和现代制造法相结合,酿造出既有传统风味,又符合现代食品要求的乳制品。该设备只用纯牛奶,一次性生产四种乳制品,产品生产顺序为酥油、乳酒、乳清饮料、酸奶咯哒,而且所有产品的保质期为六个月以上。其每种产品的生产比率初步确定为:酥油3%、乳酒15%、乳清饮料25%、奶疙瘩10%。但因家畜品种、饲养条件、牛奶来源的不同而使产品比率出现一定的差异。最后为该专利产品今后开发利用收集了有参考价值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3.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13):224-231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结合气质联用分析的方法对牦牛酥油以及其他奶制品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提取与分析,从牦牛酥油中共鉴定出65种挥发性物质,与外观、色泽相似的其他奶制品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乳酸乙酯、辛酸乙酯、癸酸乙酯是牦牛酥油独特风味中重要的特征挥发性成分。建立这3种物质的内标定量分析方法,线性相关系数R2≥0. 997,线性范围为1. 0~50. 0μg/m L;乳酸乙酯检出限为0. 13μg/kg、回收率在86. 7%~104. 7%;辛酸乙酯检出限为0. 18μg/kg、回收率在89. 3%~98. 4%;癸酸乙酯检出限为0. 17μg/kg、回收率在83. 3%~89. 5%;相对标准偏差RSD值<2. 1%,测定牦牛酥油中乳酸乙酯含量范围在0. 54~5. 14 mg/kg,辛酸乙酯范围在0. 28~2. 20 mg/kg,癸酸乙酯范围在0. 34~3. 84 mg/kg。该方法能有效的去除复杂基质干扰,灵敏度好、准确性高。为区分牦牛酥油与其他相似奶制品、以及评价不同酥油间的风味品质提供了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4.
将南瓜加入核桃酥中,降低糖、油用量,获得一种低糖低脂核桃酥.结果表明:油脂添加量对核桃酥的影响最大,使其摊裂度降低,口感、色泽、形状、组织结构改变.以感官评定为指标,通过正交实验得出最优化工艺参数:低筋粉100%、酥油33%、白砂糖20%、南瓜20%、疏松剂3.5%.用这种配方制成的核桃酥在保持了传统核桃酥口感和风味不变的同时,降低核桃酥中油与糖的含量,并赋予了核桃酥新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5.
罗鑫  孙万成  罗毅皓 《食品科学》2022,43(3):161-168
研究牦牛酥油鞘磷脂对高脂饮食小鼠脂质代谢紊乱和肝脏组织炎症的调节作用.选取30只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低脂组、高脂组、鞘磷脂高剂量组(鞘磷脂添加量为1.20g/100g)、鞘磷脂中剂量组(鞘磷脂添加量为0.60g/100g)和鞘磷脂低剂量组(鞘磷脂添加量为0.30g/100g).采用酶联免疫和荧光...  相似文献   
6.
薛璐  王昌禄  胡志和  耿利华 《食品科学》2012,33(16):221-224
利用电子鼻技术,以产自内蒙古的酥油为原料,对4、25、32℃贮藏期间的酥油质量变化进行研究,并配合感官评价、酸值、过氧化物值指标进行检测,探讨电子鼻用于酥油贮藏期间质量变化的可行性。结果表明:32℃酥油在4个月左右的贮藏期内,酸值上升最明显,过氧化物值先上升后下降,在贮藏后期发生酸败,产生哈败味道无法食用。而在4℃贮藏时,酥油各项化学指标变化不明显。同时,使用电子鼻对不同温度相同贮藏期的样品的顶空气味进行指纹分析。采用电子鼻分析系统中的线性判别法聚类模型分析相关数据,结果与理化指标的检测存在很高的相似性,证明电子鼻可用于酥油的质量监控。  相似文献   
7.
以西藏地区两种来源(农户及工厂)的酥油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了其脂肪酸组成、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分析了西藏酥油的脂肪酸含量及卫生质量品质。结果表明:酥油中的主要饱和脂肪酸为棕榈酸,质量分数范围为13.21%~25.17%;不饱和脂肪酸为油酸,质量分数范围为11.26%~46.01%;两种来源的酥油卫生品质相似,且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卫生安全问题,同种来源间存在地区差异性;12份样品其水分质量分数、酸价、过氧化值和菌落总数偏高,食用安全性较低,西藏地区酥油的生产条件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8.
石燕  郑为完  刘凡  葛辉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7):89-92,97
通过比较不同种类、配比及用量的乳化剂制备的酥油乳状液稳定性及酥油微胶囊化效果,建立了牛油单甘酯-二乙酰酒石酸单双甘酯-酪朊酸钠的西藏酥油微胶囊乳化体系,最佳配比为2.3:0.7:3。结果表明:用该乳化体系制备的酥油乳状液性质稳定,产品酥油微胶囊在喷雾干燥过程中无转型破乳现象。同时,该乳化体系制备的酥油微胶囊加水复原乳状液色白、稳定,添加高浓度(5%)食盐和高浓度茶汁(含1%红茶提取物),乳状液无分层及粒子粘壁现象。  相似文献   
9.
运用湿法消解和干灰化法等两种方法对工业用酥油和食用酥油进行消化处理,使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两种酥油中Ca、Na、Mg、Cu、Mn、Fe、Zn等7种微量元素。发现湿法消解在样品处理过程中优于干灰化法。采用湿法消解法回收率在95.98%—104.3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  相似文献   
10.
对食用酥油和工业酥油的理化特性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脂肪是食用酥油和工业酥油的主要组成成分,含量分别为87.58%和98.87%;食用酥油与工业酥油的酸值(KOH)分别为1.23、5.71 mg/g,过氧化值分别为0.475 7、1.003 6 meq/kg,折光指数(50℃)分别为1.443 5、1.438 8,皂化值(KOH)分别为122.97、130.60 mg/g,碘值(Ⅰ)分别为30.41、44.50 g/100 g,黏度(50℃)分别为29.2、25.2 mPa·s,熔点分别为42.3、47.5℃;食用酥油与工业酥油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分别为84.83%、15.17%和76.37%、23.6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