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4篇
  免费   220篇
  国内免费   64篇
电工技术   17篇
综合类   139篇
化学工业   420篇
金属工艺   17篇
机械仪表   10篇
建筑科学   223篇
矿业工程   10篇
能源动力   55篇
轻工业   954篇
水利工程   13篇
石油天然气   5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171篇
冶金工业   10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1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178篇
  2011年   172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134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145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为研究低压静电场辅助冷冻对竹笋冻结特性的影响,以冻结曲线、硬度、水分损失率、水分迁移、冰晶形态和组织微观结构为指标,探究低压静电场辅助冷冻(-35 ℃)和普通冷冻(-35 ℃)条件下竹笋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低压静电场辅助冷冻提高了冻结效率,改变了冰晶形态及分布,减轻了组织微观结构破损程度,改善了解冻汁液流失情况。与静电板间距10、20、30、40 cm处的冷冻竹笋解冻后水分损失率分别为14.16%、12.58%、9.73%、10.44%,显著低于对照组(21.01%)(P<0.05),硬度分别为461.19、507.48、496.65 g和455.31 g,显著高于对照组(350.70 g)(P<0.05)。低场核磁共振分析结果表明,在低压静电场辅助冷冻下竹笋解冻后汁液流失减少,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竹笋纤维排列整齐,组织微观结构保持较好。低压静电场辅助冷冻可有效改善竹笋品质,可为利用低压静电场进行果蔬的冷冻贮藏和冷链运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Abstract

Lignin biochar-catalytic depolymerization using biochar Fe-600, Fe-800, Ni-600, Ni-800 catalysts under microwave-heating (180?°C for 30?min) was explored in an ethanol/formic acid (1:1) media. Non-catalyst depolymerization was also studi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biochar-catalysts result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io-char catalysts were analyze by BET, XRD, and FT-IR. GPC, FT-IR, and MALDI-TOF MS spectrometry were also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depolymerization product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BET, Vt, and Vmec and average pore diameter of the biochars are considerably dependent on the preparation temperature and type of cation (Ni2+ or Fe3+). The maximum yield of bio-oil product was obtained as 85?wt% with the addition of biochar Ni-600 and the total amount of oligomers or monomers with a molecular weight of 164 to 446 reaches 80.4%.  相似文献   
3.
以方竹笋中提取的膳食纤维为研究对象,采用动态高压微射流(dynamic high-pressure micro-fluidization, DHPM)在不同压力条件(0,50,100,150,200 MPa)下进行处理,探究其对竹笋膳食纤维(bamboo shoots dietary fiber, BSDF)理化和结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处理压力的增大,BSDF粒径先增大后减小,当处理压力为150 MPa时,粒径最小,为(370±11) nm,此条件下BSDF的持水力、持油力和膨胀力达到最大,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47.74%,50.54%,61.27%,且差异显著(P<0.05)。红外光谱分析表明DHPM处理不会改变BSDF的官能团,但会使BSDF内部的部分氢键断裂和半纤维素、木质素等发生降解;X射线衍射和热重分析表明DHPM处理不会引起BSDF的晶体结构改变,但晶体有序度会下降,进而导致其热稳定性降低;微观结构分析显示DHPM处理会使BSDF颗粒尺寸减小、表面粗糙、组织松散,且当处理压力为200 MPa时,颗粒发生团聚。综上,DHPM可以有效改善BSDF的理化性质,在膳食纤维改性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济南创新谷小刘河山区河流段为研究区域,提出一种竹材式柔性锚固框架生态护岸结构,并对该结构进行稳定性模拟分析,旨在确定新型竹材生态护岸所能发挥最佳锚固作用的合适工况。研究通过ABAQUS有限元软件进行强度折减计算,将竹筋模拟为"锚固杆"的部件作用于边坡,模拟不同的坡角、土质类型对于边坡模型稳定性的影响。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新型竹材护岸锚固框架结构可有效地对粉质黏土边坡和黄棕壤土边坡进行锚固。随着坡度的增加,竹筋深层锚固作用效果愈加明显,安全稳定性能得到了稳定的提升。其中60°边坡锚固后效果最佳,两种土质边坡的塑性应变与位移均减小近100%。  相似文献   
5.
重金属在河湖底泥中的积聚已成为我国的一大环境问题,通过及时妥善的技术处理,可以避免重金属对环境的二次污染。基于生石灰降低底泥含水量,锯末灰初步固化,采用水泥和矿粉+水泥2种方式对生石灰-锯末灰固化后的污泥进一步固化的方法,对天津西青区某河流污染底泥开展试验。基于原子吸收分光法对试验样品进行重金属浸出浓度分析,比较水泥和矿粉+水泥固化2种方法的固化效果。研究表明,当生石灰掺入比为9%,养护2 d 时,污泥的含水率明显降低。锯末灰掺入比10% 、水泥掺入比20%、矿粉换掺水泥40%时,底泥中的 Ni2+ 、 Hg2+ 、 Pb2+ 、 Cd2+ 4种超标重金属浸出浓度分别降低71.61%、84.85%、58.49%、77.78%,均满足相关技术规范要求。为检验固化土的种植效果,选用牛筋草和牛繁缕2种植物进行室内60 d种植试验,发现2种植物的光合作用、根部发育、生长速度都很正常。结果表明生石灰掺入比9%、锯末灰掺入比10%、水泥掺入比20%、矿粉换掺水泥40%的固化方案得到的固化土可用于绿化种植。  相似文献   
6.
竹/玻璃钢复合建筑材料是一种新型三维复合材料.本文对其进行了结构设计的研究,并通过大量试验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证明竹/玻璃钢复合建筑材料确实是一种重量轻、性能好、工艺简单、价格便宜的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用正交法探讨了竹纤维在HNO3稀溶液体系中以丙烯酸(AA)和丙烯酰胺(AM)单体接枝共聚反应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当引发剂硝酸铈铵浓度为20mmol.L-1,引发反应体系的HNO3浓度为0.05mol.L-1,m(AA AM)/m(竹纤维)=7,反应温度为25℃,时间为3h时,接枝率可达99.85%。同时,该体系在微波条件下,反应时间为5m in时,接枝率可达99.65%。FTIR和SEM分析结果表明,丙烯酸、丙烯酰胺单体可成功接到竹纤维上。  相似文献   
8.
竹纤维素的结构表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纺织用竹纤维、黏胶用竹浆粕、造纸用竹浆粕、高级竹浆粕进行物化性能分析,并对其结构进行表征。显微镜观察显示,竹纤维纵向表面有竹节,相比纺织用竹纤维光滑的表面,竹浆粕呈现明显的微纤结构;由X-衍射(WAXD)分析结果可知,纺织用竹纤维结晶属于典型的纤维素Ⅰ,内部具有完善的微纤结构,结晶度和晶粒尺寸均明显高于三种竹浆粕,主要原因是分子间具有更强的氢键作用。  相似文献   
9.
竹材丙酮法木质素高效分离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一定的温度、压力条件下,利用丙酮提取竹材中的木质素,丙酮通过蒸馏回收后,可以反复利用;而通过蒸馏,得到的高纯度的木质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整个过程形成一个封闭循环系统,基本上无三废排放;研究结果表明:当丙酮浓度为80%,液固比为10∶1,在最高反应温度160℃下保温3h,降解木质素的效果最佳;为解决制浆造纸行业废水对环境的污染问题提出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wood plastic composites (WPCs) manufactured from sawdust and virgin and/or recycled plastics, namely high density polyethylene (HDPE) and polypropylene (PP), were studied. Sawdust was prepared from beech industrial sawdust by screening to the desired particle size and was mixed with different virgin or recycled plastics at 50% by weight fiber loading. The mixed materials were then compression molded into panels. Flexural and tensile properties and impact strength of the manufactured WPCs were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standard specifications. Although composites containing PP (virgin and recycled) exhibited higher stiffness and strength than those made from HDPE (virgin and recycled), they had lower unnotched impact strengths.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pecimens containing recycled plastics (HDPE and PP) were statistically similar and comparable to those of composites made from virgin plastics. This was considered as a possibility to expand the use of recycled plastics in the manufacture of WPCs. © 2006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Appl Polym Sci 100: 3641–3645, 200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