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轻工业   3篇
无线电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琼 《电子测试》2014,(11):147-148
本文分析了黏土泥塑动画早期传统制作方法的不足与所面临的问题,以及详细叙述了现代计算机技术应用到黏土泥塑动画后新的制作方法,并且着重介绍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黏土泥塑动画后带来的两大突出优势。  相似文献   
2.
凤翔是苏轼仕途的第一站,苏轼在任职期间积极进取,勤政爱民,在他身上体现出了儒家仁政思想的光辉。但是由于兄弟二人在仕途上的挫折,加之苏轼早年又受到佛老思想的深刻影响,这使得他又时时渴慕归隐林泉,超尘脱俗,儒家与佛道思想的交锋与融合为他此后的人生思考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周雅  翁安华 《电子测试》2014,(10):166-168
凤翔木版年画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是中华千年文化的极大的体现,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面对信息技术的冲击,本文提出运用ASP.NET技术构建年画创意性交流平台,运用图像处理技术强化图案设计等方式加强对其保护,同时对网络创意平台功能、开发语言等做了具体的实践。  相似文献   
4.
王玉娟  周著 《包装工程》2022,43(10):421-426
目的 通过形式上的线上和线下、级别类型和接受群体上的分层分类传播,扩大凤翔泥塑的民众认识度,在产业融合发展中,构建凤翔泥塑适应社会变迁、不断更新发展的生态模式。方法 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要求及文创产业良好发展趋势的背景下,研究从消费侧的民众认知与需求,供给侧的协同创新两方面,梳理凤翔泥塑等非遗项目民众认知度低、创新发展不足的现代适应性问题,分析传播渠道、创新重构、高等教育、产业平台、文化内力等资源和方式在其现代适应性发展中的促进作用。结论 凤翔泥塑等非遗资源需要在新的发展模式下,不断形成具有文化影响力、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并参与到大众日常消费生活中,从而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乡村振兴的同时,提升其现代适应性的创新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5.
毛琼 《电子测试》2014,(21):147-148
本文分析了黏土泥塑动画早期传统制作方法的不足与所面临的问题,以及详细叙述了现代计算机技术应用到黏土泥塑动画后新的制作方法,并且着重介绍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黏土泥塑动画后带来的两大突出优势。  相似文献   
6.
马文娟  王怡璇 《包装工程》2020,41(18):361-366
目的 提升陕西凤翔木版年画在当代社会的适应性和竞争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深层挖掘凤翔木版年画的艺术及文化价值,促进凤翔木版年画的传承与发展。方法 通过深入剖析陕西凤翔木版年画的艺术形式和内容素材,寻找凤翔木版年画适合现代设计产业的切入点。借助凤翔木版年画的文化、工艺、素材,与现代网络游戏、视频动画、手机APP、创意童书、文创产品等新型传播方式相结合,衍生出更具有文化内核与商业竞争力的设计应用。结论 陕西凤翔木版年画作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通过与现代设计产业结合形成新的设计模式和产品应用,使凤翔木版年画这种老工艺融入现代生活,拓展出更加丰富的设计载体和传播途径,完成“活态传承和活力再现”。  相似文献   
7.
杜杰  郜雨佳 《包装工程》2019,40(22):219-225
目的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下的凤翔木版年画APP设计。在APP成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平台的背景下,将传统文化传播与数字媒体技术相融,确保用户黏度的同时,提升受众对传统文化的用户新体验,以数字化传承方式进一步扩大凤翔木版年画的社会影响力及传承性。方法利用APP知识叙事型结构与用户娱乐互动体验结合,针对不同受众人群进行模块功能的划分,以满足不同用户的各种需求,充分发挥用户自创造体验,实现传统文化传承的再设计,进行凤翔木版年画APP设计。结果结合凤翔木版年画信息传播和用户体验设计实践,对其知识内容和用户交互体验进行APP设计。结论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设计的凤翔木版年画APP设计,综合传统媒介与新媒体的优势,充分兼顾产品功能与用户体验,通过数字媒体技术对凤翔木版年画进行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8.
凤翔泥塑为陕西省凤翔县的一种民间美术,当地人称"泥货"。它是至今我国保留最古老、最具民族特色的泥塑类手工制品,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较详细的介绍了陕西凤翔泥塑的历史、工艺、类别和特点等,并以"传统引领时尚"为中心点指出凤翔泥塑的传承与发展现状、产业化经营成果及发展趋势,同时充分展示了陕西民间艺术资源的丰硕及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优秀成果。  相似文献   
9.
周莹 《纺织学报》2015,36(3):83-0
麻江县绕家是一支长期处于未识别民族状态的族群,他们擅长制作工艺古朴而独特的枫香染。为记录这种民族染色技艺,解读民族世界观,使更多有识之士关注其珍贵的人文资源及文化遗产,以实地调查与文献记载为研究基础,从贵州省麻江县绕家及枫香染的历史渊源谈起,由染制工具与材料、工艺流程等入手,分析其在题材、造型特点、色彩配置方面的造型规律及审美特点。麻江绕家人颇具民族特色的枫香染工艺不仅具备历史价值、工艺价值,还具备不容忽视的社会价值。然而与许多其他民族传统技艺一样,麻江绕家枫香染亦面临着传承危机。  相似文献   
10.
周雅  翁安华 《电子测试》2014,(19):166-168
凤翔木版年画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是中华千年文化的极大的体现,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面对信息技术的冲击,本文提出运用ASP.NET技术构建年画创意性交流平台,运用图像处理技术强化图案设计等方式加强对其保护,同时对网络创意平台功能、开发语言等做了具体的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