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93篇
  免费   2945篇
  国内免费   1978篇
电工技术   1181篇
综合类   2358篇
化学工业   766篇
金属工艺   745篇
机械仪表   2249篇
建筑科学   682篇
矿业工程   439篇
能源动力   576篇
轻工业   296篇
水利工程   585篇
石油天然气   260篇
武器工业   378篇
无线电   2225篇
一般工业技术   1740篇
冶金工业   367篇
原子能技术   130篇
自动化技术   6839篇
  2024年   83篇
  2023年   417篇
  2022年   627篇
  2021年   728篇
  2020年   765篇
  2019年   665篇
  2018年   593篇
  2017年   686篇
  2016年   745篇
  2015年   916篇
  2014年   1169篇
  2013年   1131篇
  2012年   1472篇
  2011年   1360篇
  2010年   1076篇
  2009年   1125篇
  2008年   1081篇
  2007年   1226篇
  2006年   981篇
  2005年   894篇
  2004年   698篇
  2003年   569篇
  2002年   414篇
  2001年   380篇
  2000年   363篇
  1999年   313篇
  1998年   220篇
  1997年   209篇
  1996年   148篇
  1995年   117篇
  1994年   152篇
  1993年   80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4篇
  1975年   3篇
  1959年   4篇
  1955年   3篇
  195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韩海坤  孙钢柱 《建筑经济》2020,41(1):104-109
构建工程咨询机构BIM技术应用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提出改进的熵权TOPSIS评价模型,以4个典型的工程咨询单位为例,进行BIM技术运用能力评价。研究表明,BIM行业的整体水平已经有了明显的提升,但是区域间的发展还存在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喷淋液滴在空气环境下运动特性为工程背景,建立单个液滴在常温、常压空气环境中的动量方程,分析液滴沉降特性、追赶特性及运动轨迹行为。计算结果表明,不同喷淋液滴初始条件下,短时间内存在重力大于曳力和重力小于曳力两种情况,但最终减速液滴均会达到受力平衡状态;液滴离开喷淋头后,垂向位移均迅速增大,液滴粒径越大、初始速度越大,垂向位移增长的速率也越大,达到相同位移的用时越短;液滴尺寸、初始速度相差越大,液滴追赶所用的时间越短,追赶位移越小,液滴尺寸、初始速度越接近,液滴追赶所用的时间越长,追赶位移越大;液滴初始速度越大、初始直径越大、喷射角度越大,横向速度消失越慢,达到的横向位移越大,喷射液滴覆盖的面积也越大。计算结果有助于优化工程实际中喷淋系统的设计与布置。  相似文献   
3.
海洋核动力平台因其突出的安全性已成为当今核能领域热点研究问题之一,但在海洋等非惯性条件下会使一回路系统的热工特性发生变化。针对此问题,本文对几种典型的一回路系统在摇摆条件下的自然循环流量波动特性进行计算分析。分别建立典型的双环路、三环路、四环路的一回路系统模型布置方案,并同时考虑摇摆中心的位置,根据流体动量守恒方程,得到不同状态下一回路系统内的流量变化规律。对于单堆双环路系统,摇摆中心在船上/中/下部位置时,环路流量波动幅度分别为13.2%/11.2%/9.5%,堆芯流量波动幅度分别为0.9%/0.8%/0.6%;对于单堆三环路系统,摇摆中心在船下部时,环路流量和堆芯流量波动幅度分别为9.2%和0.8%;对于单堆四环路系统,摇摆中心在船下部时,布置方案1和方案2的环路流量波动幅度分别为9.5%和9.2%,堆芯流量波动幅度分别为0.9%和0.7%。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单堆双环路的设计布置方案是最有利于系统稳定性的。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单一MU(Most Uncertainty)采样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全局最优搜寻"方法 GOS(Global Optimal Search),并结合MU共同完成查询选择。GOS+MU方法中,GOS着眼全局寻找目标,在应用环境能提供的训练样本数量有限、分类器受训不充分时,该方法选择的对象学习价值高,能快速推进分类器学习进程;MU则能够在GOS采样失效情形下,利用分类器当前训练成果,选择查询不确定性最强的样本补充训练集。通过对网络商品的用户评论进行分类仿真,并比较其他采样学习方法的效果,证明了GOS+MU方法在压缩学习成本、提高训练效率方面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6.
针对基于容积脉搏波(PPG)提取运动心率时,传统心率提取算法由于运动噪声干扰使测量结果误差大、实时性不好的问题,提出一种抗运动干扰的实时心率提取方法。该方法通过实时小波去噪,同时结合三轴加速度信号(ACC)对运动进行分类训练,计算各运动状态心率增益,对实时心率值进行补偿。实验结果表明,通过与同时采集的ECG信号计算出的实时心率进行对比,绝对误差率仅为1.2%左右。相比传统心率提取算法,该算法具有抗干扰性强,实时准确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针对高速公路高峰期拥挤产生的垃圾等问题,设计一种轨道式垃圾回收机器人,由光伏发电装置、机器人壳体、末端手爪、关节臂以及控制系统等组成,主体结构采用双臂三关节结构,采用西门子PLC控制系统,通过控制关节臂的旋转以及偏转、末端手爪的旋转及开合等动作来实现工作的目的。结合外场作业的特殊性,采用光伏能源装置,对其结构及控制系统进行设计,通过对机器人进行三维建模、运动和控制仿真分析,验证系统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Highly accurate real‐time localization is of fundamental importance for the safety and efficiency of planetary rovers exploring the surface of Mars. Mars rover operations rely on vision‐based systems to avoid hazards as well as plan safe routes. However, vision‐based systems operate on the assumption that sufficient visual texture is visible in the scene. This poses a challenge for vision‐based navigation on Mars where regions lacking visual texture are prevalent. To overcome this, we make use of the ability of the rover to actively steer the visual sensor to improve fault tolerance and maximize the perception performance. This paper answers the question of where and when to look by presenting a method for predicting the sensor trajectory that maximizes the localization performance of the rover. This is accomplished by an online assessment of possible trajectories using synthetic, future camera views created from previous observations of the scene. The proposed trajectories are quantified and chosen based on the expected localization performance. In this study, we validate the proposed method in field experiments at the 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 (JPL) Mars Yard. Furthermore, multiple performance metrics are identified and evaluated for reducing the overall runtime of the algorithm. We show how actively steering the perception system increases the localization accuracy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fixed‐sensor configurations.  相似文献   
9.
The non-equiatomic FeCoNiAlSi alloy is prepared by the Bridgman solidification (BS) technique at different withdrawal velocities (V = 30, 100, and 200 μm/s). Various characterization techniques have been used to study the microstructure and crystal orientation. The morphological evolutions accompanying the crystal growth of the alloy prepared at different withdrawal velocities are nearly the same, from equiaxed grains to columnar crystals. The transition of coercivity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local microstructure, while the saturation magnetization changes little at different sites. The coercivity can be significantly reduced from the equiaxed grain area to the columnar crystal area when the applied magnetic field direction is parallel to the crystal growth direction, no matter what is the withdrawal velocity. In addition, the alloy possesses magnetic anisotropy when the applied magnetic field is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