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7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15篇
矿业工程   2篇
轻工业   2篇
石油天然气   54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1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41.
松南地区白垩纪断陷层九佛堂组是该区基底大断裂剧烈活动时期沉积的主要含油气层段.为明确该组合油气前景,通过对测井、岩心、地震剖面等资料的系统研究,发现该区九佛堂组发育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三角洲、湖泊和浊积扇5种沉积相类型,其中近岸水下扇和扇三角洲多分布在断陷盆地陡坡区,三角洲多分布在断陷盆地缓坡区,湖泊分布在扇三角洲、...  相似文献   
42.
西昆仑山前构造复杂,不同构造单元的流体场特征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尚未揭示。梳理构造、超压与油气三者之间的关系,为前陆盆地超压和油气成藏研究提供样例,并为西昆仑山前的油气勘探与开发部署提供依据。根据实测地层压力和钻井液数据,明确了西昆仑山前南缘地区异常高压的分布特征;通过测井曲线组合和加载—卸载曲线法结合地质情况分析,明确了超压的主要形成机制;基于构造演化史和油气成藏过程,探讨了超压与油气成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山前深部地层存在强超压,在柯克亚构造带浅层存在弱超压。构造挤压作用是研究区超压的最主要成因,其次为沿断裂的垂向超压传递作用。油气充注导致的超压传递是浅层是否发育超压的决定性因素,浅层油气藏常常伴随着弱超压发育。构造挤压为油气运移提供了动力和运移通道,引起的抬升剥蚀和断层活动控制着区域盖层的保存条件,在凹陷内部由于埋深迅速加大促进了烃源岩快速成熟。  相似文献   
43.
塔里木盆地顺托果勒地区奥陶系超深层油气藏相态分布复杂, 轻质油藏、挥发油藏、凝析油气藏和干气藏并存。根据天然气组分、组分碳氢同位素以及天然气轻烃等分析数据,研究了顺北地区奥陶系超深层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并与顺托、顺南、古隆、古城地区奥陶系天然气成因进行了对比。顺北地区奥陶系超深层天然气干燥系数低, 绝大多数天然气干燥系数分布范围在0.52~0.88之间, 天然气为湿气。天然气普遍含有微量的H2S, 天然气甲烷碳同位素值偏低,分布范围为-49.6‰~-44.7‰, 乙烷碳同位素值分布范围为-39.3‰~-32.5‰。天然气碳、氢同位素均具有正序系列。天然气轻烃甲基环己烷指数小于35%, C5-C7轻烃组成以正构烷烃和异构烷烃为主。顺托果勒地区奥陶系天然气均为油型气, 顺北地区奥陶系天然气以干酪根裂解气为主, 混有原油裂解早期阶段形成的湿气; 而顺托、顺南、古隆、古城地区奥陶系天然气为原油裂解气。2种不同成因的裂解气具有相同的气源岩——寒武系, 不同类型天然气的分布与不同地区奥陶系经历的最高古地温和(或)现今地温密不可分, 顺北地区奥陶系T74界面经历的最高古地温、现今地温分布范围分别在170~180 ℃、150~160 ℃之间, 低于顺托和顺南地区奥陶系T74界面经历的最高古地温和现今地温, 未达到原油大量裂解温度, 因而顺北地区奥陶系保存有轻质油藏和挥发油藏, 天然气以干酪根裂解气为主,而由顺托、顺南、古隆、古城地区,现今地温和(或)古地温高, 导致原油大规模裂解, 使得奥陶系油气藏由凝析油气藏至干气藏变化,天然气为原油裂解气。  相似文献   
44.
疏松砂岩层宏观弹性模量计算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介观颗粒接触力学模型建立宏观弹性模量的理论规律,干颗粒堆积体宏观弹性模量和颗粒所受应力的1/3次方成正比,埋深越大,宏观弹性模量越大。颗粒直径是影响颗粒堆积体宏观弹性模量的重要因素,颗粒直径越大,宏观弹性模量越大。研究等径颗粒体的5种常见排布方式对宏观弹性模量的影响,确定调整系数,配位数和弹性模量呈大致的反比关系,但是配位数变化并不意味着巨大的弹性模量变化。颗粒堆积体的变形不符合胡克定律,并且弹性模量也存在各向异性。  相似文献   
45.
鄂西渝东地区石柱复向斜海相层系烃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石柱复向斜海相层系烃源条件,对该区钻井及露头样品进行了系统的有机地化分析。石柱复向斜海相层系发育多套烃源岩,各层位烃源岩TOC值差异大,其中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下部,茅口组四段、上二叠统龙潭组TOC含量最高;各层位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从Ⅰ型至Ⅲ型阶皆有,现今主要处于高成熟—过成熟晚期。石柱复向斜海相层系烃源条件优越,其中龙潭组、茅口组、韩家店组、龙马溪组为该区几套主力烃源层,而长兴组、栖霞组、凉山组、小河坝组、牛蹄塘组为次要烃源岩。龙潭组、龙马溪组高有机质丰度泥页岩除可为常规气藏提供充足烃源,同时自身也是页岩气的有利勘探层位。  相似文献   
46.
高分子乳化剂对VE的微乳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明胶、改性淀粉为表面活性剂,采用溶剂扩散法对VE进行微乳化实验.研究乳化剂、助乳化剂的种类及用量,乳化剂溶液浓度以及乳化温度对乳化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7.
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原油族群的划分和流体包裹体均一化温度的测定和分析,认为在准噶尔盆地三台-北三台-北三台西南斜坡带存在早燕山期、晚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3个成藏期,构成了该地区的成藏过程。早燕山期以博格达山前二叠系为烃源灶,油气自山前凹陷由南向北沿三台-北三台构造梁运移最远至北三台南坡。晚燕山期以阜康凹陷二叠系和侏罗系为烃源灶,油气自凹陷向北东、东和南东方向运移,喜马拉雅期油气运移的总格局与晚燕山期一致,在三台-北三台凸起高部位油气以垂向运移再分配为主。  相似文献   
48.
在东营凹陷的油气储集层中发现了沸腾包裹体,这是国内裂谷盆地的首次发现.沸腾包裹体的发现,为地下油气流体的“脉动式”或“突发式”充注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证据.文中介绍了该区沸腾包裹体的特征及其与油气流体充注成藏的关系,由此分别探讨了与断裂和砂岩透镜体有关的油气“突发式”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49.
柴达木盆地现代大地热流和深部地温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实测岩石热导率和测温资料计算了柴达木盆地的大地热流值并编制了热流分布图,对47个测点的热流值进行了统计.根据岩石热导率、热流值、岩石放射性生热率实测数据计算了研究区深部温度,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盆地第三系和第四系底界温度分布图.结果表明研究区热流值平均为(52.6±9.6)mW/m2;热流分布具有东北低,中西部高的特点,且主要受构造运动的控制和沉积作用的影响.深部温度与地层分布密切相关,第四系底界温度最高达100℃以上,第三系底界的温度最高可达350℃以上.  相似文献   
50.
济阳坳陷透镜状砂岩成藏模拟实验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从济阳坳陷下第三系沙河街组三段透镜状油藏物性特征统计发现,砂体物性与圈闭充满度呈正比关系,而且存在一个砂体物性门限值,即当平均孔隙度大于12%时,砂体内才有油气的聚集。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对储集层岩石的孔隙性、渗透性和含油性及其空间分布进行定量描述的优点,以同一围岩含油饱和度,相同温度、压力,以不同物性相同规格的人工岩芯进行模拟实验,实验证实砂体物性是影响砂体含油饱和度的重要因素。砂体含油性有随砂体物性增加而变好的趋势。成藏模拟实验与统计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从透镜状油藏成藏机理分析来看,在毛细管力差和烃浓度差的作用下,油气首先从较大孔隙进入砂岩透镜体中,油气的进入占据了砂岩透镜体中的孔隙空间。在孔喉半径小、物性差的砂体内应无油气的聚集,即砂体不能成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