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4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37篇
电工技术   54篇
综合类   70篇
化学工业   133篇
金属工艺   52篇
机械仪表   73篇
建筑科学   72篇
矿业工程   24篇
能源动力   18篇
轻工业   75篇
水利工程   26篇
石油天然气   75篇
武器工业   6篇
无线电   89篇
一般工业技术   75篇
冶金工业   36篇
原子能技术   10篇
自动化技术   5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9 毫秒
71.
基于HHT方法的场地液化的识别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HHT方法定义了一种地震加速度记录的瞬时频率时程,该瞬时频率时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将原始加速度记录的频率非平稳特性予以量化。以此为依据,提出了一种根据地震加速度记录对场地液化进行识别的方法。通过分析实测的地震动加速度记录,参照实际的震害调查资料,并与现有其他方法的识别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该方法的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72.
东濮凹陷是渤海湾盆地中既富油又富气的主要凹陷之一,凹陷内深层超压现象十分突出。为了深入认识凹陷超压与深层气分布的内在关系,弄清深层油气的成藏特点,以便进一步指导勘探,以钻井、岩心、分析化验资料为基础,通过实验模拟,并以成藏动力学的相关理论为指导,建立了东濮凹陷超压封存箱的结构,进而深入研究了超压与深层气成藏的关系。提出了凹陷内超压封存箱控制下的3种天然气成藏模式,认为储集条件、盖层条件和超压环境是深层气聚集和分布的重要控制因素,超压过渡带或过渡带中的局部高压异常区是深层气的有利分布区。根据具体的成藏模式和成藏控制因素,提出了凹陷内深层气的有利勘探方向,其中部分认识已被新近的钻探井所证实。  相似文献   
73.
结合在工作中发现的锅筒内表面易发生腐蚀这一现象,对腐蚀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从运行管理角度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74.
提出一种利用波导全息光栅分光元件 ,通过测量波导光栅附近区干涉条纹 ,经快速傅里叶变换达到测量光谱的新方法。讨论了波长测量范围和光谱分辨率。给出了在设计波导光栅、确定探测器时应该考虑的几个问题。对系统测量误差进行了分析。该光谱探测方法具有光谱分辨率高、波长范围宽和结构简单等优点。  相似文献   
75.
单片机串行通信波特率的自适应实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串行数据通信是各种单片机多机应用系统和开发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功能,而如何实现通信双方速率的匹配极为重要。文中提出了一种由从机自动适应主机波特率的新方法,此法方便实用,握手时间快。此方法成功地应用于SST89C54/58构成的IAP编程系统中,同样也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单片机系统。  相似文献   
76.
以镇江五峰山输电铁塔塔基边坡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研究区工程地质环境背景的基础上,借助FLAC3D三维数值模拟软件,采用强度折减法,详细分析了塔基边坡在自然风(风速3.4 m/s)、大风90°、大风60°、大风45°、大风0°(大风风速30 m/s)五种工况下的变形特征,计算了各工况下塔基边坡的稳定性系数,结果表明,以上五种工况下塔基边坡基础的整体不均匀沉降分别为0.43‰、0.66‰、0.50‰、0.33‰、0.65‰,边坡稳定系数分别为1.31、1.25、1.23、1.23、1.18,表明在五种工况下边坡均处于稳定状态,大风0°时塔基边坡的稳定性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77.
基于应变能均化指标和云模型的结构损伤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测量噪声等引起的损伤识别不确定问题,提出了基于应变能均化指标和云模型相结合的识别方法。分析了结构的模态应变能以及两种损伤指标,并考虑到模态应变能耗散率指标和等效指标之间的互补性质,通过均化方法建立了模态应变能均化指标;给出了云模型的基本理论,分析了云模型的数字特征、云处理算法以及确定度计算方法;结合随机测量噪声等引起的不确定性问题,建立了基于应变能均化指标和云模型的损伤识别方法。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应变能均化指标的识别结果略优于应变能耗散率指标和应变能等效指标,当考虑随机测量噪声时,云模型与应变能均化指标相结合的方法可以较好地进行含噪数据的损伤识别。  相似文献   
78.
以兰州市元通黄河大桥两个主桥桥墩为例,介绍了在分选良好的大粒径卵石层中施工桥梁深水承台时采用连续排桩加壁板组合式围堰施工技术,实现了承台无水干作业施工,给出了施工中防止因施工控制导致渗漏的注意事项及封堵方法。实践证明,该方法工艺简单,安全性及止水效果好,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79.
80.
基于差分信号奇模和偶模特性,分析和研究了传输线耦合对差分传输线的影响,研究表明由于传输线间的边缘场耦合,差分传输线的特性阻抗和传输时延均发生改变,从而引发阻抗不连续和信号错位,并最终导致共模噪声和EMI等信号完整性问题。传输线与差分传输线的耦合距离越小,耦合电容的不对称性就越大,引发的共模噪声也就越大。最后通过频域和时域实验验证了共模特性理论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传输线与差分传输线间的两倍线宽间距将有效减小传输线与差分传输线耦合的差异,从而降低共模噪声和阻抗不连续以提高信号传输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