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6547篇
  免费   54438篇
  国内免费   38139篇
电工技术   42233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51264篇
化学工业   55524篇
金属工艺   32134篇
机械仪表   32837篇
建筑科学   35273篇
矿业工程   20098篇
能源动力   11984篇
轻工业   50662篇
水利工程   16158篇
石油天然气   15463篇
武器工业   7512篇
无线电   48135篇
一般工业技术   37311篇
冶金工业   17382篇
原子能技术   7863篇
自动化技术   67290篇
  2024年   2036篇
  2023年   7244篇
  2022年   18156篇
  2021年   23243篇
  2020年   16618篇
  2019年   11323篇
  2018年   11760篇
  2017年   13550篇
  2016年   12200篇
  2015年   20434篇
  2014年   25488篇
  2013年   30362篇
  2012年   38972篇
  2011年   40363篇
  2010年   38757篇
  2009年   37320篇
  2008年   38194篇
  2007年   37253篇
  2006年   32018篇
  2005年   25714篇
  2004年   18741篇
  2003年   12205篇
  2002年   11229篇
  2001年   10360篇
  2000年   8170篇
  1999年   2899篇
  1998年   747篇
  1997年   515篇
  1996年   429篇
  1995年   326篇
  1994年   280篇
  1993年   305篇
  1992年   268篇
  1991年   199篇
  1990年   189篇
  1989年   198篇
  1988年   126篇
  1987年   105篇
  1986年   92篇
  1985年   75篇
  1984年   59篇
  1983年   56篇
  1982年   44篇
  1981年   86篇
  1980年   144篇
  1979年   79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91篇
  1951年   10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Fang  Zhiwei  Xing  Qiyu  Fernandez  Desiree  Zhang  Xiao  Yu  Guihua 《Nano Research》2020,13(5):1179-1190

Two-dimensional (2D) nanomaterials have attracted a great deal of attention since the discovery of graphene in 2004, due to their intriguing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wide-ranging applications in catalysis, energy-related devices, electronics and optoelectronics. To maximize the potential of 2D nanomaterials for their technological applications, controlled assembly of 2D nanobulding blocks into integrated systems is critically needed. This mini review summarizes the reported strategies of 2D materials-based assembly into integrated functional nanostructures, from in-situ assembly method to post-synthesis assembly. The applications of 2D assembled integrated structures are also covered, especially in the areas of energy, electronics and sensing, and we conclude with discussion on the remaining challenges and potential directions in this emerging field.

  相似文献   
82.
83.
中国废钢资源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提高中国钢铁工业的废钢比,推动钢铁工业的绿色发展,分析了中国废钢资源的概况、废钢行业技术发展现状和钢铁工业废钢利用的现状,并对中国未来废钢资源量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针对中国废钢资源的发展提出了3条战略判断和6条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4.
董家埝银矿是豫西小秦岭矿集区南成矿带目前发现的唯一大型矿床。为了矿床深部勘查工作的顺利进行,了解有用元素在垂向上的变化规律,选用原生晕地球化学方法,通过典型矿床剖面的原生晕特征研究,实现对深部矿体变化趋势的判断。经计算,确定As、Sb、Ag、Au、Cu、Pb、Zn、Co和Mo等9种元素可作为指示元素,其中As和Sb为前缘晕指示元素,Ag、Au、Cu、Pb和Zn为近矿晕指示元素,Co和Mo为尾晕指示元素。分带指数和浓集指数2种方法计算得出的元素在分带序列上的位置总体趋势一致。用分带指数法确定的主矿体自上而下的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为Co-Mo-Cu-Au-Sb-Zn-Pb-Ag-As,出现"反分带"现象。结合原生晕地球化学参数变化特征、矿体剥蚀程度研究和理想模型,预测M1-I主矿体向深部仍有较大的延伸。研究成果可以为区域同类型矿化地质体深部的趋势判断和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5.
反应堆屏蔽计算中经常出现厚屏蔽、小探测器问题,常规蒙特卡罗方法难以有效解决。基于自动重要抽样(AIS)方法,本文提出了小探测器自动重要抽样(SDAIS)方法,并针对小探测器问题,优化了AIS方法的虚粒子赌分裂算法。该方法在自主开发的蒙特卡罗屏蔽程序MCShield上进行了实现。使用NUREG/CR-6115 PWR基准题验证该方法的正确性和计算效率。结果表明,SDAIS方法可有效地解决厚屏蔽小探测器问题,相比AIS方法及传统的重要性方法,计算效率提升1~2个量级。  相似文献   
86.
在全国天然气管道“主干互联、区域成网”(以下简称“互联互通”)基础格局逐渐形成的背景下,天然气管网规模日益扩大、管道分支和气源增加,并且分布不集中、输送方向可变,使得输气方案更加灵活,可以更好地解决某些地域的供气紧张问题;但受现有站场和设备的限制,暂不能满足某些多线组合极限工况,使得“互联互通”的初衷难以全部实现。为了使得现有的各输气干线在实现“互联互通”之后可以满足更多的多线组合工况,在分析“互联互通”背景下M管网工况变化的基础上,研发了可以进行水力仿真和压气站方案制订的计算软件,并对3种极限工况下的不同输气量情况进行了可行性试算,进而基于试算结果提出了相应的管网改进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经验证,软件计算误差满足要求;(2)在M管道某处增设压气站或在某些输气站场配置压缩机组;(3) M管网改进调整后,可以完成大部分的多线组合极限工况,真正实现“互联互通”的输气方案。结论认为,该研究成果有助于推进全国天然气管网早日实现“互联互通”。  相似文献   
87.
姜学锋  彭飞  张艳龙  薛文辉 《钢铁》2020,55(9):43-48
 为了进一步降低夹杂物缺陷并提高产品质量,基于碳脱氧进行了钢包顶渣改质的研究。冷轧产品的生产工艺为铁水预处理→转炉→RH精炼→连铸,为减少钢中夹杂物质量分数,需要进行钢包顶渣改质,同时降低钢包顶渣TFe质量分数。采用粒碳部分替代铝渣球的方法进行基于碳脱氧工艺的钢包顶渣改质,试验结果表明,顶渣改质效果良好,在顶渣TFe质量分数、中间包钢水游离氧明显降低的同时铸坯中Al2O3夹杂物得到优化;“30 kg粒渣+铝渣球”工艺降低生产成本5.16元/t(钢)。  相似文献   
88.
89.
邓千封  张亮  方立德  王池  刘洋 《计量学报》2020,41(5):567-572
为了解决我国烟道流量计的量值溯源问题,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建立了烟道流量计量标准装置。装置使用可溯源至标准转盘的激光多普勒测速仪作为原级标准器,采用激光多普勒流速剖面扫描和超声流量计波动修正的方式测量标准流量,经校准的8声道超声流量计为工作级标准表,具备了908~104840m3/h的测量能力,扩展不确定度为0.62%(k=2),可对最大口径为1m的流量计进行校准。装置下游测试段包括圆形管段和矩形管段,能够开展烟道流量计测量性能的研究。  相似文献   
90.
以可编程控制器课程为例,介绍"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应用,并探讨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