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230篇
  免费   19047篇
  国内免费   12569篇
电工技术   14723篇
技术理论   2篇
综合类   17764篇
化学工业   19910篇
金属工艺   11459篇
机械仪表   11854篇
建筑科学   12405篇
矿业工程   7111篇
能源动力   4066篇
轻工业   18622篇
水利工程   5220篇
石油天然气   6409篇
武器工业   2583篇
无线电   16487篇
一般工业技术   12995篇
冶金工业   6260篇
原子能技术   2732篇
自动化技术   22244篇
  2024年   800篇
  2023年   2580篇
  2022年   6659篇
  2021年   8463篇
  2020年   6168篇
  2019年   4044篇
  2018年   4433篇
  2017年   5206篇
  2016年   4396篇
  2015年   7399篇
  2014年   9338篇
  2013年   10764篇
  2012年   13411篇
  2011年   13975篇
  2010年   13373篇
  2009年   12935篇
  2008年   13193篇
  2007年   12509篇
  2006年   10819篇
  2005年   8642篇
  2004年   6374篇
  2003年   4186篇
  2002年   3836篇
  2001年   3452篇
  2000年   2823篇
  1999年   1080篇
  1998年   382篇
  1997年   260篇
  1996年   232篇
  1995年   181篇
  1994年   131篇
  1993年   126篇
  1992年   92篇
  1991年   77篇
  1990年   83篇
  1989年   73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43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24篇
  1980年   42篇
  1979年   31篇
  1959年   29篇
  1951年   2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目的 麦胚孵育过程中蛋白酶将蛋白质水解成肽和氨基酸,多肽具有明确的生理活性和营养调节作用。本研究以麦胚为试验原料,采用微波辅助预处理的方法,研究孵育的温度、时间、pH及料液比4种因素对孵育后的蛋白酶活力及多肽含量的影响。 方法 通过单因素和响应曲面试验进行工艺条件优化。 结果 与未进行微波辅助预处理的样品相比,微波辅助处理(600 W, 10 s)能显著提高孵育后样品中的蛋白酶酶活力(约9.4倍)和肽含量(约3.1倍)。经过微波辅助处理后,孵育温度为51.5℃、pH为4.0、时间为6.33 h、料液比为1:7时,蛋白酶活力达最高为3826.24 U/g;孵育温度为45.0 ℃、pH为4.8、时间为8 h、料液比为1:7时,肽含量达最高为262.63 mg/g。 结论 微波辅助处理能有效的激活麦胚孵育液中的内源性蛋白酶活性,促进蛋白水解反应,显著提高孵育后的肽含量。该研究结果为麦胚多肽的制备新工艺开发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22.
23.
为了研究循环流化床(CFB)锅炉燃用无烟煤时床温及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脱硝对于NO和N2O排放的影响,在1 MW CFB试验装置上开展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床温由880 ℃提高到970 ℃,NO排放质量浓度由119.5 mg/m3上升到226.0 mg/m3,N2O排放质量浓度由216.0 mg/m3降低到102.2 mg/m3;在氨氮摩尔比(NSR)为0~3.7之间,随着NSR的提高,脱硝效率从0上升到50.72%;进一步提高NSR到5.2,脱硝效率升至53.61%,增加较为缓慢;随着NSR从0提高到1.7,N2O排放质量浓度由84.3 mg/m3上升至118.3 mg/m3,增长较为缓慢;进一步提高NSR至2.0,N2O排放质量浓度上升至187.7 mg/m3,增长速度提高;继续提高NSR至5.2,N2O排放质量浓度上升至381.4 mg/m3;CFB锅炉采用以尿素为还原剂的SNCR脱硝工艺时,单纯通过加大NSR来提高脱硝效率不仅效果有限,过量喷入的还原剂会造成N2O排放量的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4.
以产于云南曲靖的干巴菌为原料,以多糖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优化干巴菌多糖的提取工艺,通过测定干巴菌多糖对DPPH自由基及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来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干巴菌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2.5 h、料液比1∶15(g∶mL),在此条件下,多糖提取率达到10.08%;当干巴菌多糖浓度为5 mg·mL~(-1)时,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86.99%,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为87.46%,有较好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25.
为研究钢管套筒灌浆连接轴向受拉破坏过程及破坏机理,试验中设计了16组48个钢管套筒灌浆连接试件,试件采用钢板代替圆钢管,并进行静载试验。分析了灌浆料裂缝扩展过程、荷载-相对位移曲线,并对抗剪键高距比、灌浆料厚度、侧向力等因素对破坏过程及承载力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不设置抗剪键的套筒灌浆连接试件,斜裂缝随机产生,裂缝分布不均匀;对于设置抗剪键的套筒灌浆连接试件,裂缝首先出现在底部抗剪键位置处,与水平方向夹角约为30°,随后在中部和上部抗剪键位置处分别出现斜裂缝。由于每个抗剪键上荷载分担并不均匀,与抗剪键接触的灌浆料逐渐达到极限压应力,达到极限状态时,承载力全部由抗剪键间的机械咬合力承担,在连接承载力中,可忽略摩擦力和胶结力作用。随着抗剪键高距比h/s增大,各试件初始剪切刚度相差不大,承载力增大,但增幅逐渐减小,建议抗剪键高距比0.06g/s>0.3,同时需要满足灌浆料灌注的施工要求。  相似文献   
26.
医院建筑项目是非常复杂且具有挑战性的建设项目。传统的交付模式无法满足人们对医院建筑建设、运营方面的高要求,为此开展面向医院建筑项目的IPD模式应用研究。在对IPD模式发展现状整理的基础上,阐述医院建筑项目IPD模式的适用性。分析采用IPD模式的医院建筑项目特点,并以上海市某公立三甲专科医院项目为例,对IPD模式在国内的应用进行探索性研究。  相似文献   
27.
基于C4AF可以提高水泥基材料的抗蚀性,以高铁低钙水泥熟料为研究对象,掺入不同含量的CuO,通过对熟料及其水化产物进行X射线衍射(XRD)、水化热、抗压强度、非蒸发水含量和固化氯离子能力等测试,探究Cu2+对高铁低钙水泥熟料水化性能与氯离子吸附固化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适量CuO的掺入促进了高铁低钙水泥熟料中C4AF的生成,降低了熟料液相的粘度,有利于C3S的晶粒生长,有利于提高高铁低钙水泥熟料的水化活性和固化氯离子能力,最佳掺量为0.2 wt%.  相似文献   
28.
本文研究了电波大气折射理论,分析了传播误差因素,阐述了区域导航信号的传播路径与 GNSS 卫星导航的不同,论述了对流层延迟对区域导航信号测量精度的影响,设计了满足区域导航系统应用需求的对流层延迟误差修正模型,并通过仿真研究,验证了所设计区域导航对流层延迟误差修正模型的可行性,并给出了该模型在远距离低仰角和近距离高仰角下的误差修正能力。  相似文献   
29.
随着信息时代的迅速发展,云计算数据访问安全已经成为了用户最关心的问题。身份认证技术是确保参与者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中实现安全通信的一种重要手段,如何利用身份认证技术为云环境安全保驾护航,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文中通过公钥基础设施(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PKI)颁发CA证书以在不同云服务间建立信任,将多个采用身份密码体制(Identity-Based Encryption,IBE)的云联合起来;采用分层身份加密体系,引入共享密钥技术,通过选取成环结构,提出一种PKI-IBE混合认证模型方案,并对方案的安全性进行分析,从理论上证明了云环境下PKI-IBE(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Identity-Based Encryption)同层成环模型提供服务的可行性。同时文中设计了一种基于该模型的签密技术,通过公私密钥对实现云内认证以及跨云认证。安全性理论证明与性能分析表明,该方案在计算量稍增加的前提下,保证了足够的安全性,更加满足云环境下的用户分属不同云域的认证以及用户安全访问的需求,有效解决了云环境中数据访问的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30.
Effective thermal management of electronic integrated devices with high powder density has become a serious issue, which requires materials with high thermal conductivity (TC).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weak bonding between graphite and Cu, a novel Cu/graphite film/Cu sandwich composite (Cu/GF/Cu composite) with ultrahigh TC was fabricated by electro-deposition. The micro-riveting structure was introduced to enhance the bonding strength between graphite film and deposited Cu layers by preparing a rectangular array of micro-holes on the graphite film before electro-deposition. TC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composites with different graphite volume fractions and current densities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C enhancement generated by the micro-riveting structure for Cu/GF/Cu composites at low graphite content was more effective than that at high graphite content, and the strong texture orientation of deposited Cu resulted in high TC. Under the optimizing preparing condition, the highest in-plane TC reached 824.3 W·m−1·K−1, while the ultimate tensile strength of this composite was about four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graphite fil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