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1篇
矿业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4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为了厘清东海盆地丽水—椒江凹陷古新统L气田的成藏过程与主控因素,从气田构造演化分析入手结合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盆地模拟等技术方法,系统研究了L气田成藏过程,讨论了L气田的成藏主控因素.结果表明:L气田凝析油和天然气来自中古新统灵峰组中部,CO2来自火山活动携带的幔源气体;早始新世末背斜雏形时先充注CO2、晚始新世中期...  相似文献   
22.
南海西部海域中深层存在强非均质性和低渗储层,(扇)三角洲和水道-海底扇等复杂沉积体,高温常压和高温超压等复杂温压场,多期烃类充注及CO2、大气淡水等流体作用,给储层评价及预测带来了挑战。本文围绕复杂沉积-成岩场背景下储层演化与形成机制,通过刻画不同或相同沉积体储层岩相-储集相特征,划分区域沉积与成岩场特征,明确不同地质条件下岩相、成岩孔隙演化及其与油气等流体充注关系,确定储层物性主控因素与有效储层成因机制,建立不同沉积体、温压场、流体影响的储层物性预测模型,叠合成储主控因素圈定有利储层分布,预测有利区物性特征,形成了复杂沉积成岩场有利储层评价预测技术序列,包括岩相-孔喉结构精细表征技术、孔隙演化定量恢复及关键时刻储层物性预测技术、成岩-储集相定量评价及有利储层预测技术。该技术序列应用于莺歌海-琼东南盆地中新统重力流沉积水道-海底扇、高温超压领域,指导了储层评价及深层商业有效气藏发现;应用于北部湾盆地乌石凹陷始新统流沙港组(扇)三角洲、高温常压储层领域,成功评价了有利区带,钻探获得商业油层与深层领域性突破。  相似文献   
23.
基于东海盆地X凹陷新生代构造演化分析,剖析了构造演化对成藏组合时空展布的控制作用,开展了储盖组合、圈闭类型及油气差异富集研究,构建了X凹陷主要成藏模式。研究表明:(1)东海盆地X凹陷新生界划分为上部(柳浪组、玉泉组、龙井组)、中部(花港组)、下部(平湖组)成藏组合;(2)X凹陷具有4种主要成藏模式,即凹中背斜带南部有晚中新世断裂破坏的“局部”富集成藏模式、凹中背斜带北部无晚中新世断裂破坏的“整装”背斜成藏模式、凹中背斜带西部中—小背斜翼部岩性圈闭“断-砂”耦合成藏模式、西部斜坡带平湖组构造-岩性圈闭成藏模式;(3)凹中背斜带南部强挤压区上部和中部成藏组合“局部”富集背斜、凹中背斜带北部中强挤压区中部成藏组合“整装”背斜、凹中背斜带西部弱挤压区中部和下部成藏组合“断-砂”耦合背斜-岩性圈闭、西部斜坡带下部成藏组合构造-岩性圈闭是油气有利勘探方向。近年来,在以上认识指导下新发现了凹中背斜带南部N271气田、凹中背斜带西部H11S、X31气田等,西部斜坡带X137、X251E、X196S/E、TX63等油气田,勘探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24.
液压泵是液压系统的动力源,也称“动力元件”,它能将原动机(电动机、内燃机等)输入的机械能转换为液压能,用以驱动液压系统中的执行元件。在每个液压系统中,液压油泵是不可或缺的动力设备,液压泵的应用范围比较广,从大的工程机械到小液压工具都离不开液压泵,所以了解液压油泵的工作原理及常见故障是每个工程人员不可缺少的知识。本文就从液压泵的种类、工作原理及常出现的故障进行论述,为工程人员更好的了解液压系统提供基础知识。  相似文献   
25.
南海西部深水区D凹陷X构造目的层具有低频、强振幅的"亮点"地震反射特征,由于区内仅有一口钻井且未获商业油气流,烃类检测无直接实例可供参考。为此,首先,以叠前地震速度作为参考,与根据测井资料运用Wyllie公式计算的地层速度进行对比,二者一致时即获得目的层速度等参数;其次,运用多点控制法建立相应的地质模型并正演模拟,对比实际地震剖面,完成流体识别。应用该方法在X构造(无井区)目标储层进行流体识别,预测结果与钻探结果吻合,并获得油气发现,表明其在新区勘探中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6.
莺歌海盆地高温超压气藏控藏要素与成藏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中国海莺歌海盆地上中新统黄流组一段高温超压、高产岩性气藏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有3点:①重力流沉积优质储层;②气藏处于盆地东、西部物源交汇区西侧,上覆优质浅海相泥岩盖层;③气藏位于底辟构造外围,其下部存在沟通深部中中新统梅山组、下中新统三亚组超高压、高成熟烃源岩的断裂/裂隙系统。莺歌海盆地高温超压气藏成藏模式有2种:①岩性型,气藏分布于底辟背斜翼部、外围甚至向斜底部,圈闭形成早,气藏不受底辟构造控制;②背斜型,气藏分布于底辟背斜上,构造定形、天然气聚集受控于晚期的底辟活动,气藏受底辟构造控制。其中,岩性气藏储层孔渗好,规模大。  相似文献   
27.
莺歌海盆地东方13区近年来实施了几口钻探井和评价井,在上第三系黄流组钻遇的一套储层,上部表现为高阻,呈明显气层;中部表现为中低阻,呈气层-气水过渡带特征;底部为典型水层。钻探初期,采用传统的流体识别方法对低电阻率段储层流体性质识别效果不好,无法准确判别储层流体为气、水还是气水过渡带。随着勘探程度的逐渐深入,测压取样、气测录井和钻杆测试等资料逐步丰富,在此基础上,对传统的物性-电性交会图识别流体的方法进行改进,采用储层与围岩的密度比值-储层与围岩的电阻率比值的交会图方法进行流体识别,取得了很好效果。  相似文献   
28.
南海琼东南盆地东区天然气成因类型与烃源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钻井测试、地震等资料,运用天然气地球化学、成藏综合研究方法,分析了琼东南盆地东部松东凹陷和宝岛凹陷天然气成因及来源。研究表明,研究区天然气主要为油型气,其中松东凹陷北坡的BF13和SF24区中新统天然气为成熟的油型气;宝岛凹陷北缘二号断裂带BF19-2-3井区上渐新统陵水组天然气为高成熟—过成熟油型气,可能混入少量煤型气。该认识有别于以往莺琼盆地报道的典型煤型气。已发现的油型气主要来源于始新统湖相烃源岩,可能部分有崖城组煤系源岩的贡献,推断琼东南盆地除崖城组煤系气源岩之外存在另一套重要的气源岩。松东凹陷和宝岛凹陷下一步重点天然气勘探方向为松东凹陷西北坡和宝岛凹陷北缘二号断裂带。  相似文献   
29.
以恒速压汞实验为基础,对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黄流组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数据表明,东方区黄流组低渗储层平均孔隙半径约为100~140μm,平均喉道半径约为1~5μm,主流喉道半径小于5μm。孔隙半径对渗透率影响较小,喉道半径以及主流喉道半径随着渗透率的降低而减小,分布范围变窄;孔喉比随着渗透率的降低而增大,分布范围变宽。研究区储层较低的渗透率主要是由于储层喉道半径较小造成,而较强压实作用以及自生黏土矿物堵塞喉道是研究区储层孔隙结构差,喉道半径较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0.
莺歌海盆地东方区中深层黄流组超压储集层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分析砂岩储集层沉积微相、碎屑组分、粒级及高温强超压特殊成岩环境等与储集层物性的关系,研究莺歌海盆地中央底辟带东方区DF13-1构造上中新统黄流组一段储集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来自西部昆嵩隆起物源区的海底扇水道岩屑石英极细—细粒砂岩沉积厚度大、分布面积广,储集性能好,是东方区黄流组一段的主力储集层。高温热流体活动和强超压的存在是黄流组一段保留较好储集层物性的主要成岩因素:高温热流体活动促进了有机质生烃和黏土矿物的转化,在转化过程中析出的酸性水以及富含CO2的热流体对储集层产生溶蚀,形成次生孔隙发育带;强超压拓宽了生油窗范围,增加溶蚀作用的时间和强度,使次生孔隙带发育在更深的地层中。此外,强超压还有利于孔隙的保存。东方区粉砂岩、极细砂岩、细砂岩储集层经济基底大约为3 100 m、3 900 m和5 000 m,黄流组一段极细—细砂岩在目前埋深(2 600~3 500 m)条件下,可以形成天然气优质储集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