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0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26篇
金属工艺   34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6篇
无线电   57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6篇
冶金工业   4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用化学共沉淀工艺制备了Co—Ti替代系列钡铁氧体磁粉及烧结磁体,结合相结构、显微形貌分析和对材料磁化机理的讨论,该文主要研究了替代量和烧结温度对钡铁氧体高频磁性的影响。实验表明,初始磁导率和共振频率随替代量的变化存在极值,当Co—Ti替代量为1.0时钡铁氧体具有较高的磁导率和较低的磁共振频率,偏离1.0均导致磁导率的降低和磁共振频率的升高;高烧结温度导致晶粒尺寸的长大和品格结构的完善,有利于提高材料的磁导率,同时降低了磁共振频率。  相似文献   
82.
片式化高压电容器的内电极结构及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耐高压片式化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要求其内电极具有特殊的结构以保证产品的可靠性。本文对比了普通MLCC和高压MLCC的内电极结构,用有限元方法对两种ML—CC中若干典型位置的电场分布进行了分析,从电学角度对高压MLCC中内电极结构尺寸进行了优化,建立了高压MLCC内电极结构尺寸和所选用陶瓷介质材料的电学性能、MLCC的额定工作电压等参数之间的关系,这对中、高压MLCC的设计和制造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3.
衬底对PZT铁电薄膜显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XRD和SEM观察了在不同衬底材料上用Sol-Gel法制备的PZT铁电陶瓷薄膜的显微结构,发PZT薄膜的结晶性能受衬底材料的影响极大。PZT薄膜在金属铂片上能够很结晶。而在单晶硅片上则很难结晶,其在镀铂硅片上的结晶难易程度介于金属铂片与单晶硅片之间,在衬底上制备PT过渡层可以促进PZT薄膜的结晶。  相似文献   
84.
CaF2掺杂对ZnNb2O6陶瓷烧结行为及介电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传统固相法合成了CaF2掺杂ZnNb2O6微波介质陶瓷,通过XRD、SEM以及HP4291阻抗分析仪等测试手段对其烧结行为、晶体结构及微波介电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CaF2掺杂能有效地降低ZnNb2O6陶瓷的烧结温度,提高介电常数,但品质因数Q值有所下降。1100°C烧结w(CaF2)=0.5%(质量比)掺杂的ZnNb2O6陶瓷具有较好的介电性能:εr=31.6,Q×f=68THz,τf=-47×10-6°C-1。  相似文献   
85.
利用溶胶-凝胶自燃烧法合成了-系列低温烧结Mn掺杂Mg—Cu—Zn铁氧体(Mg0.2Cu0.2Zn0.6O)(Fe2-x,MnxO3)0.97(x=0,0.01,0.03,0.05,0.07)。该文对低温烧结Mn掺杂Mg—Cu—Zn铁氧体的成相,致密化过程及锰含量对其磁性能和显微结构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具有较低磁致伸缩系数的Mg—Cu—Zn铁氧体呈现出比Ni—Cu—Zn铁氧体更好的磁性能。因此,低温烧结的Mg—Cu—Zn铁氧体有望替代Ni—Cu—Zn铁氧体而用作多层片式电感材料。在一定Mn掺杂范围内,Mn掺杂对Mg—Cu—Zn铁氧体磁性能的改进,主要是通过其对材料内部磁致伸缩系数和内应力的调控来实现的,而不是通过对微观结构的影响而获得的。  相似文献   
86.
研究了一种满足Y5U指标要求的PM计PZN-PT介电陶瓷的恒温老化行为与烧成温度的关系,发现在低温烧结要求的温度范围内(900∽950℃),该材料的老化性能满足有关标准,而过高或过低的烧结温度均导致10倍时间老化率的增大;利用显微结构结构观察分析了上述结果。  相似文献   
87.
甚高频片式电感用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适应表面安装技术的发展,片式电感器不断向微型化、复合化、多功能化方向发展。介绍了甚高频片式电感器件及其所用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用氧化物固相反应法及软化学方法(柠檬酸络合法)制备的Co2Z型平面六角晶系铁氧体,在实现低烧后,具备优异的电磁性能,满足高性能的甚高频片式电感材料的要求,填补了甚高频段片式电感材料的空白。  相似文献   
88.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Mn2+单掺杂、Mn2+,Ga3+(Ho3+)共掺杂以及Mn2+,Ga3+,Ho3+三掺杂的γ-Zn3(PO4)2。在Mn2+单掺杂的样品中,发射峰位于620nm,该样品在紫外光照射样品后,发现存在红色余辉,余辉中心与荧光中心相同。当Mn2+,Ga3+(Ho3+)共掺杂时,样品同时存在峰值位于620nm的红光发射和峰值位于507nm的绿光发射,紫外光照射样品后,样品存在红色余辉及绿色余辉。Ga3+和Ho3+在基质中自身是不发光,作为共掺杂离子,不仅可以起到调节发光中心的作用,还形成了新的深度适合的陷阱,使得绿色余辉及红色余辉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掺杂双陷阱离子Ga3+和Ho3+,样品余辉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89.
采用固相法及常压普通烧结方法,制备了Li、Sb、Ta共掺杂的铌酸钾钠基无铅压电陶瓷(Na0.52K0.44Li0.04)(Nb1-x-ySbxTay)O3,通过调节x、y在0至0.10之间的取值,研究Sb、Ta两种元素共掺杂对铌酸钾钠基陶瓷相结构、压电和介电性能的影响,获得优化的掺杂比例。在研究的组成范围内,随着Sb含量的增加,所得样品均存在一个由正交相向四方相的O-T相变,而随Ta含量的增加,相组成没有变化,且存在一个成分窗口,对应一系列具有较优压电性能的组分。在x=0.05,y=0.06的组分附近时,性能达到最优,d33~334pC/N,Kp~0.35,介电常数约为1900,介电损耗约为2.7%,Pr~16.4μC/cm2,Ec~8.4kV/cm。  相似文献   
90.
提出一种新型的可直线运动的压电陶瓷驱动器.驱动器选用圆环形的压电陶瓷(PZT4),其外径10 mm,内径4.5 mm,厚0.8 mm,陶瓷表面均匀分成4个扇形电极区,以"正、正、负、负"沿厚度方向极化.该驱动器定子采用棒板结合式结构,一个中轴的两端分别连接了两个对称的圆形平板,圆板与中轴相互垂直.两片陶瓷分别粘接在定子的两圆形平板外侧,对定子激振形成两圆平板的交替式跨步直线运动.驱动器整体外径12 mm,长度10.6 mm.采用有限元方法对驱动器的运动模态进行了仿真,通过谐响应分析计算了驱动器在X向和Y向的振幅,分析了驱动器的运行原理.实验结果表明:驱动器最佳工作频率在13.15 kHz左右,驱动电压100 Vo-p时驱动器的最高运行速度为34 mm/s.该驱动器在小载荷、高精度精密定位等场合具有很好的实用化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