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4篇
综合类   1篇
机械仪表   1篇
轻工业   67篇
无线电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本研究采用微波协同调节水分探讨了对米糠中酶活变化、储藏期米糠品质以及生理活性物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调节初始水分含量对微波稳定化米糠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初始水分质量分数为24%时,过氧化物酶酶活为0,脂肪酶约为7%,多酚氧化酶约为3%;初始水分质量分数为24%,微波功率1000 W,微波时间180 s和料层厚度1.5 cm,米糠在12周储藏期时的酸价和过氧化值分别为21.45 mg KOH/g和4.22 mmol/kg,相比较原料(初始水分质量分数11%),酸价降低约35%,过氧化值降低约26%;影响因素大小依次为:米糠初始水分含量>微波功率>微波时间>料层厚度;生育酚和生育三烯酚总含量12周储藏期内线性下降趋近于0,只有在较高初始水分含量下第8周时出现阶段上升后再下降,微波处理对γ-生育酚和γ-生育三烯酚含量影响较大,平均降低50%和33%,较高初始水分含量处理的米糠α-生育三烯酚含量(200 mg/kg)较低;米糠油脂肪酸组成在储藏期内棕榈酸含量增加,油酸和亚油酸含量降低;谷维素含量出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在8周时达到最大1.35%左右。水分调节对储藏期米糠脂肪酸组成和谷维素含量无显著性影响。综合考虑为了得到较好品质的米糠原料,储藏的时间不宜超过2周。  相似文献   
52.
通过研究破晶温度、冷藏/冷冻时间、吸油高度、升温速度、入水深度及柠檬酸等因素对棕榈油熔点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38℃棕榈油采用65℃破晶温度,冷冻40-60min或者冷藏24h测定值重复性好;毛细管吸油高度越高、水浴升温速度越慢、入水深度越深都将导致熔点升高,柠檬酸增效剂导致熔点降低。  相似文献   
53.
考察了经不同加热条件处理的菜籽粕蛋白质溶解度(PS)、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以及体外消化率(PDIV)3项品质指标变化规律,同时建立了PS、NDF含量与PDIV之间的回归预测模型.结果表明:①100 ℃对PS及NDF含量没有影响,2 h内的热处理PDIV逐渐升高;140 ℃下处理5 h,PS、NDF含量均降到标准以下,即菜籽粕品质遭到破坏;160 ℃处理1 h就会对菜籽粕品质产生破坏性作用.②温度、时间均对3项指标产生影响,但温度的影响程度要远大于时间.③菜籽粕的PS、NDF含量与其PDIV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4.
甘油二酯(DAG)是指甘油骨架上一个脂肪酸被羟基取代后形成的结构酯,在人体内的代谢途径与普通油脂完全不同,具有抑制体内脂肪堆积、降低血清甘三酯水平和减肥等功效,同时也是一种多功能添加剂,在食品、医药、化工等行业应用广泛。本文针对DAG的生理功效、制备与纯化工艺以及当前应用情况展开综述,分析了工业化生产DAG的可行性并作出展望,为以DAG为代表的功能性结构脂质的开发利用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55.
值此《粮油食品科技》创刊30周年之际,回顾了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国粮院”)近30年来在油脂化学与加工技术领域走过的历程,系统总结了近30年来国粮院在油脂化学与加工技术领域开展的科学研究及推动该领域产业发展的突出贡献;面对国家新形势下的发展战略,对当前国粮院在油脂化学与加工技术领域开展的重点工作进行概述,对在该领域面临的新机遇和挑战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6.
水相酶解法(水酶法)提油技术是一种能充分发挥资源综合利用效能的新技术。综述了水酶法提油技术对植物油料提取的大豆油、葵花籽油、橄榄油、油茶籽油以及粮食加工副产物提取的玉米胚芽油、米糠油的脂肪酸组成、质量指标、氧化稳定性以及特征功能性组分含量的影响,以期为后续毛油精炼工艺研究和更为科学、全面分析水酶法提油技术的经济可行性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57.
食用油脂中p-茴香胺值的测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栾霞  祖丽亚  樊铁 《中国油脂》2006,31(11):38-40
对ISO中食用油脂的p-茴香胺值测定方法进行了验证,并对影响茴香胺值测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对几种食用油脂茴香胺值的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表明,ISO法准确性、重复性好。在茴香胺值测定过程中应注意取样量、样品、试剂含水率等因素。另外,对于低含氧酸油脂,可以用正己烷代替ISO方法中的异辛烷试剂。  相似文献   
58.
油茶籽加工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作物,有广泛的利用价值。介绍油茶籽加工的研究进展,着重从油茶油提取工艺、茶油精炼和加工及油茶籽的综合利用研究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9.
植物油是生育酚、甾醇等活性物质的最主要的膳食来源之一,但现有的过度精炼的工艺造成了生育酚和甾醇的大量损失,大大降低了食用植物油的营养价值。随着人们对营养健康的日益关注,加上行业内对植物油适度精炼工艺的号召,需要提高精炼后植物油中生育酚、甾醇的保留量,但植物油中生育酚和甾醇的最低含量的确定缺乏基础研究依据。因此,本文分别利用Rancimat法和Schaal烘箱法比较了不同生育酚及甾醇含量的大豆油的氧化稳定性和贮藏稳定性的差异,结果表明,生育酚和甾醇能够显著提高大豆油贮藏过程中的稳定性,但并不是剂量越高效果越强。当大豆油中生育酚及甾醇分别保留至0.12%、0.35%时,大豆油的氧化稳定性最强;当大豆油中生育酚及甾醇分别保留至0.12%、1.29%时,大豆油的贮藏稳定性最佳。本文研究结果为植物油适度精炼工艺中相应产品标准(草案)的制修定提供基础数据,为探究以营养物质含量高低作为植物油新分级指标之一的可行性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0.
为了提高米糠利用水平,开展米糠中关键组分的精准化分离研究至关重要。通过砂轮型号、碾磨转速和碾磨时间等参数对米糠中关键组分如蜡、粗脂肪和粗蛋白等组分含量影响变化进行研究,并通过扫描电镜、多元回归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手段进行表征和建模。结果表明:糙米中各组分电镜表征呈现层级交替分布的特点,从外到里依次为蜡酯层、纤维层、脂肪-蛋白层和淀粉层;米糠关键组分最高含量及其碾米工艺组合分别为:蜡0.67%(860 rpm,1.0 min)、粗脂肪18.37%(1060 rpm,1.0 min)、粗蛋白18.59%(960 rpm,2.0 min)、粗纤维16.85%(760 rpm,0.5 min)和淀粉41.12%(1060 rpm,2.5 min);砂轮型号对于蜡含量和粗纤维含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而碾磨时间对米糠得率和淀粉含有极显著影响(P<0.01),碾磨转速除粗蛋白含量外均具有显著性的影响(P<0.05);粗纤维与其余变量整体上具有更高的极显著相关性,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84(蜡)、0.83(粗脂肪)、0.73(粗蛋白)、–0.69(淀粉)和–0.42(米糠得率)。采用细碾和粗碾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实现米糠关键组分的精准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