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8篇
化学工业   1篇
建筑科学   1篇
轻工业   99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微生物外源酶对发酵肉制品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酵肉制品的品质特性和微生物外源酶的作用息息相关,蛋白酶、脂肪酶降解蛋白质和脂肪,产生对品质有积极影响的小分子物质,而谷氨酰胺转胺酶、过氧化氢酶、硝酸盐还原酶也对品质的形成起到了协助作用。文中针对微生物源酶与发酵肉制品中蛋白质及脂肪等降解的关系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谷氨酰胺酶与发酵肉制品的鲜味形成有关,且能够降低产品的酸度,改善口感。利用从如皋火腿中分离得到的1株产谷氨酰胺酶的腐生葡萄球RG-2,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曲面设计,研究pH、温度、NaCl浓度等因素对菌株RG-2的谷氨酰胺酶催化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条件为pH6.7、温度43℃、NaCl浓度3.1%,此条件下谷氨酰胺酶酶活达到40.2 U/mL。  相似文献   
13.
采用紫外和亚硝基胍复合诱变对筛选自豆豉的乳杆菌进行诱变处理,以期获得高产酸菌株。以最佳诱变条件筛选得到突变菌株的产酸度较原菌株提高了36.4%,且菌株能够保持较好的遗传稳定性。进一步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菌株产酸进行优化,并建立数学模型,得到最佳产酸条件为培养温度41.72℃、接种量3.65%(V/V)、培养时间18.57h。该条件下,产酸率模型的预测值为11.25°T/h,实际得到的产酸率值为11.2°T/h,预测值与实验值拟合良好。  相似文献   
14.
啤酒发酵过程中的主酵温度控制是影响啤酒代谢副产物的重要环节。在9℃和13℃进行主酵,控制其他参数一致的基础上,对整个发酵过程进行跟踪检测,测定了发酵度、双乙酰含量、高级醇含量等。结果表明,控制13℃的主酵温度,可以得到较适含量的啤酒酵母代谢副产物。  相似文献   
15.
茶汤冷后浑中生化成分含量的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茶汤冷后浑的组成成分为例,进行因子分析,提取出2个主成分:Z1=0.580X1 0.830X2 0.817X3 0.181X4 0.838X5 0.008X6 0.595X7;Z2=0.118X1 0.100X2 0.143X3 0.886X4 0.209X5 0.914X6 0.619X7。以主成分来分析冷后浑的组成,可以起到减少数据计算,简化分析和预测的功效。  相似文献   
16.
以23株不同来源的酿酒酵母为研究对象,分别提取基因组DNA,试用50条随机引物对其进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筛选到两条具有菌株鉴别能力的随机引物。P09可以从2.412,ST—01,SK—26,ZD—01四株酿酒酵母基因组DNA中扩增出长度为433bp的Sc—433片断Sc—433;P46可以从2.1882,ST—01,NJ—02三株酿酒酵母基因组DNA中扩增出长度为665bp的Sc—665片断,其中仅有目的菌株ST—01能稳定的扩增出这2个标记。把这2个片断分别克隆到pUCmT质粒载体中,经过酶切鉴定后测序,根据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把RAPD标记转化为特征区域序列扩增标记,为酿酒酵母菌株的分子鉴别提供了新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ZnSO4以及一定浓度的ZnSO4配合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3对麦芽富锌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浸麦度达到4 1 8%时用15 0mg/L的ZnSO4处理效果最好,麦芽有机锌含量是对照的2 0 3倍;当ZnSO4浓度为10 0mg/L ,赤霉素浓度为0 10mg/L时,对富锌作用促进最大,是对照的2 35倍。文中还对麦芽的富锌速度和有机锌在麦芽中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发芽36h麦芽转化的有机锌量最多,达到36 0 0μg/ (g·d) ;蛋白质和多糖中有机锌的比例分别占总锌的6 6 %和2 3%。实验为富锌麦芽的生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黄酒醪液酸败的影响因素及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酒醪液酸败是黄酒业面临的头等难题。文中利用单一因素分析法和正交因素分析法研究了醪液酸败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综合分析 ,确定黄酒安全生产的最优工艺条件是 :浸米72h ,蒸饭 2 5~ 3 0min ,接种麦曲 1 3 %,酒母 7%,主发酵 2 8~ 3 0℃ ,后发酵 8~ 1 5℃。既保证了黄酒的质量和产量 ,又能防止黄酒醪液酸败。在试验中发现 ,品温和通风供氧条件的控制是决定黄酒发酵成败的关键因素 ,原料的选择及蒸饭成熟度也是不可忽视的 ,这些为大容器机械化黄酒发酵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9.
于海  秦春君  郦晨  李想  葛庆丰  汪志君 《食品科学》2010,31(17):277-280
研究以腐生葡萄球菌作为发酵菌种发酵鸭肉香肠的工艺条件。以发酵鸭肉香肠的pH 值、水分活度、游离氨基酸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对发酵时间、加盐量、加糖量进行优化,采用SPME/GC/MS 技术分析发酵鸭肉香肠中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种类及含量。结果表明:各组发酵鸭肉香肠的水分活度以及pH值没有明显差异,发酵时间9d,糖添加量为2% 以及盐添加量为2.5% 时,发酵鸭肉香肠的游离氨基酸含量较高,风味较好,适宜保藏,以此作为最佳发酵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20.
蒋云升  于海  汪志君  王畏畏 《食品科学》2009,30(23):301-305
以米酒乳杆菌L04、耳式葡萄球菌C131 和德巴利汉逊酵母Y163 为复合发酵剂研制一种新型如式香肠,以不接菌的自然发酵样品为对照,测定其游离氨基酸与脂肪酸、挥发性风味物含量。结果显示:优配方组起始菌数构成比L04:C131:Y163 为1:2:1 的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03%、54%;亚油酸、花生四烯酸分别提高59%、45%;脂肪酸构成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之比由1.0:1.1:0.4 优化为1.0:1.2:0.5;醛类、酮类香气物质分别提高62.07%、13.96%,理想效果归于C131 作用以及与其他菌的巧妙搭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