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6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6篇
电工技术   105篇
综合类   41篇
化学工业   28篇
金属工艺   8篇
机械仪表   14篇
建筑科学   58篇
矿业工程   20篇
能源动力   8篇
轻工业   587篇
水利工程   9篇
石油天然气   15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14篇
一般工业技术   21篇
冶金工业   20篇
自动化技术   2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王兴国  张晖  吴港城 《粮油食品科技》2022,30(1):前插7-前插10,1,2,3,4,5,6,7,8,9
如何让煎炸食品更美味、更健康是食品科学不断追求的目标.主要对影响煎炸食品风味、口感(质构)、吸油等品质和新风险因子等方面2019—2022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系统阐述其"宽钟罩"型的风味曲线的来源、演变及物质关系;介绍口感(质构)的物理表征和影响机制,以及煎炸食品的吸油机理和降低含油率的新技术;并进一步对煎炸过程的...  相似文献   
932.
该文概述微生物油脂研究现状,列举不饱和脂肪酸功能、微生物不饱和油脂特点,包括产油微生物必备条件、生产原料、生成油脂的影响因素等;同时,介绍不饱和脂肪酸合成途径及制备工艺,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33.
植物油中的色素不仅会影响油脂的色泽,还会降低油脂的品质和贮藏稳定性。脱色过程是去除油脂不良色泽的重要工序,而吸附脱色是油脂企业加工过程中最常用的脱色方法。概述了植物油中色素的来源以及色素的存在对油脂营养和安全性的影响,简要介绍了膜脱色法、光能脱色法、超声辅助脱色法、热脱色法、吸附脱色法等常见的脱色方法,综述了活性白土、活性炭、凹凸棒土(石)、硅胶和复合脱色剂等吸附剂的应用研究进展,总结了吸附脱色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如脱色过程中废白土处理率低、深色油脂脱色难,并提出了解决建议(提高废白土中油脂的回收利用,开发针对性的脱色方法等),最后针对目前油脂工业脱色技术的现状和在脱色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和展望。  相似文献   
934.
煎炸食品一直受到消费者的喜爱,煎炸食品的质量与煎炸油的品质息息相关。传统评价煎炸油品质的理化方法检验费时、操作繁琐、易接触有毒试剂,不能实现在线检测。低场核磁共振技术(LF-NMR)是一种快速、准确、无损的检测方法。以大豆油和添加抗氧化剂大豆油为原料、薯条为煎炸食品,对大豆煎炸油进行理化指标及低场核磁检测。通过研究LF-NMR检测参数S_(21)及t_(2w)与煎炸时间、酸价、羰基价、极性组分含量的相关性,发现S_(21)与2种大豆煎炸油的上述指标均呈正相关、t_(2w)与之均呈负相关,且相关性良好,相关系数在0.905 8~0.994之间。说明利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检测的S_(21)和t_(2w)可以有效地反映大豆煎炸油品质的变化,且不受抗氧化剂的影响。  相似文献   
935.
936.
建立了大豆油中豆甾醇氧化物的定性分析方法。模拟植物油中豆甾醇的氧化条件,对大豆油进行氧化,氧化大豆油经冷皂化、有机溶剂提取、固相萃取法纯化、衍生化后,以豆甾醇标准品制备的豆甾醇氧化物为标准对照,利用GC-MS定性分析大豆油中6种豆甾醇氧化物。结果表明:建立的方法能较好地分离大豆油中的豆甾醇氧化物,并具有很好的重复性,可应用于植物油中甾醇氧化物的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937.
多不饱和脂肪酸在癌症发生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不饱和脂肪酸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和广泛的生物学功能,其在预防和治疗癌症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诱导细胞凋亡,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癌细胞的侵袭力,但其机制尚不明确,因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研究与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通过对多不饱和脂肪酸在癌症发生中的作用及机制的综述,以期为临床上癌症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方向。  相似文献   
938.
王兴国 《饮食科学》2014,(10):10-11
中国城市居民餐桌上食用油的问题很大,我甚至认为,烹调油是城市居民膳食结构中最大的健康隐患。 隐患一:吃油过多 与人们常说的"大鱼大肉"相比,"大油"才是更为严重的问题,这从以下几个简单的数据就可看出端倪:  相似文献   
939.
本文对不同种植物油中的雏生素E和植物甾醇等可能的抗氧化成分做了定性定量分析。并结合自由基清徐试验和加速氧化试验。探讨了这些微量物质在油脂氧化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不同的植物油中微量物质的种类和含量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而这种差异也导致了植物油抗氧化能力各异。比如月见革油和玉米油都有着较好的由由基清除能力。而油茶籽和松子油的则相对弱一些。多酚含量最高的橄榄油的氧化诱导时间长达14h。  相似文献   
940.
油脂脱色过程对反式酸形成和不饱和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元法  王兴国 《中国油脂》2007,32(12):13-16
脱色过程对油脂的品质具有多方面的影响,吸附剂在发生吸附的同时对油脂的分解和脂肪酸的异构化等反应具有一定的催化作用。采用FT-IR检测技术对油脂脱色过程中反式酸和不饱和度的变化进行了综合评价,在油脂脱色体系中,脂肪酸异构化反应是温度和吸附剂共同作用的结果,吸附剂在此过程中起到了催化作用,温度对反式酸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脱色过程对亚油酸和亚麻酸等多烯脂肪酸的破坏导致了油脂总不饱和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