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5篇
电工技术   5篇
综合类   5篇
化学工业   4篇
轻工业   83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通过正交试验方法,采用不同反应温度、时间、pH值和酶浓度分别处理硫化、直接、还原及活性4种不同染料染色后的纯棉针织物,并测试其抛光前后的K/S值、顶破强力、除毛效果,分析了不同染料对生物抛光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经酸性纤维素酶处理后织物布面毛羽显著减少,顶破强力下降,K/S值略有降低;与未染色半漂织物抛光相比,染色织物在相同工艺下进行抛光处理时,纤维素酶作用效果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其中硫化染料染色织物的抛光效果最差,还原染料染色织物的抛光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2.
探讨生产阻燃涤纶纤维与镍铁纤维混纺纱的工艺要点。采用条混的方式,将外购的镍铁纤维条与自制的阻燃涤纶条在并条机上进行混并。镍铁纤维条先与阻燃涤纶条进行头道混并,所得头道混和条再与阻燃涤纶纤维条按不同配比方案进行二道混并,生产出4种不同镍铁纤维含量的二道混并条子,之后再进行两道并合。最终成功纺制了镍铁纤维含量5.56%、8.34%、11.11%和13.89%的4种59 tex混纺纱,并对纱线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随着镍铁纤维含量的增加,成纱毛羽呈先减少后增加趋势,强力变化不大,耐磨性逐渐降低。认为:通过多次并条可以保证混纺纱的混纺比。  相似文献   
103.
研究了液体分散靛蓝的制备工艺及其染色性能,分析了染料粒径、还原剂对染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液体分散靛蓝最佳的研磨时间为4 h,还原剂选择保险粉,最佳用量为140 g/L,氢氧化钠质量浓度为65 g/L。与常规的粉状靛蓝相比,液体分散靛蓝的匀染性能、耐摩擦色牢度均较优。  相似文献   
104.
采用退浆酶DL、枧油和烧碱分别对靛蓝和硫化黑染色牛仔服装退浆后,用中性纤维素酶3NS对其进行酶洗处理.比较了纤维素酶的活力变化,并对织物的颜色深度、强力、毛效、耐磨与柔软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不经酶退浆、碱退浆和枧油退浆后,在酵洗过程中,硫化黑染色织物对纤维素酶的活力有较大的抑制作用,而织物经退浆酶退浆后,纤维素酶的性能基本不受影响.而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退浆,对靛蓝染色布酵洗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05.
针对当前电化学染色过程中染料还原率低、染色深度差问题,选择不同价态的铁盐溶液作为媒介与葡萄糖酸钠和Abal B配体形成协同络合体系,对靛蓝染料进行电化学还原。通过染液还原电位、染料还原率、亚铁离子转化率研究不同铁盐媒介的电化学还原能力。结合试验和极差分析探究还原液浓度、电压、通电时间对靛蓝间接电化学还原体系性能的影响,并对其染色工艺进行优化。试验得到的优化还原工艺为:靛蓝染料、FeSO4·7H2O、葡萄糖酸钠、Abal B、NaOH质量浓度分别为2.5、15、12、10.5、37.5 g/L,工作电压为10 V,时间为40 min。在此条件下,染料还原率达到89.95%,染色后棉织物染色深度值比传统方法提高4.5%,色光偏红,染色牢度与传统染色相当。  相似文献   
106.
针对在电力物联网中利用分布式移动边缘计算服务器对打包的可再生能源进行分配问题,提出了一种用户满意度优先的5G MEC服务器间隙式能源调度方案。首先,基于用户的满意度最大构建优化问题,并通过上层NSGA-Ⅱ算法求出Pareto粗糙解集;其次,利用粗糙集理论和本文所提出的MEC服务器-电力包路由器匹配算法求解出优秀父代;最后,以可再生能源损耗最小为目标,通过下层NSGA-Ⅱ算法得到供应至各个MEC服务器的最佳能量分配方案。仿真结果表明,与现有算法相比,本文所提的方法在提高了MEC服务器满意度的同时,还降低了可再生能源的传输损耗。  相似文献   
107.
对美藤果饼粕蛋白通过双螺杆挤压前后的理化及功能性质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旨在为美藤果饼粕的深加工提供一定参考。结果表明,美藤果饼粕蛋白在挤压后,氮溶解指数、持水性、持油性、乳化性、起泡性和游离巯基含量均有所下降,蛋白质体外消化率增加了26.91%,必需氨基酸损失了9.74%,非必需氨基酸增加了5.89%;蛋白质等电点在挤压后由4.5下降至3。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美藤果饼粕蛋白在挤压前后的特征吸收峰无明显差异;热分析表明,美藤果饼粕蛋白在挤压前峰值温度较高,热稳定性较好,而挤压后的蛋白峰值温度下降;微观结构观察表明,挤压后的美藤果饼粕蛋白变成散乱的、体积较小的无规则块状结构。  相似文献   
108.
姚继明  张维  穆玉广  张子君  谢源 《印染》2023,(10):12-17
为解决硫化染料染色废水的处理难题,选择六种不同金属作为阳极、石墨作为阴极,通过电絮凝技术对硫化黑染色废水进行处理,观察废水色度、电絮凝效果和电极表面腐蚀情况,确定适宜的阳极材料。在直流稳压电源体系中,以施加电压、电解时间、极板间距、初始pH为影响因子设计正交试验,探究絮凝物质量、上清液化学需氧量(COD)、色度及反应过程中电极损失率等影响因子的显著性,综合评价废水处理效果。结果表明:镁阳极可使处理后上清液色度降低,絮凝时间和极板间距对电絮凝效果影响较大。最佳电絮凝条件为:施加电压8 V,电解时间20 min,初始p H为9,极板间距为2 cm,此时废水的COD去除率为44%,色度降为90倍,电极损失率为12.23%,絮凝物质量达1.124 6 g。  相似文献   
109.
为提升靛蓝染色废水电絮凝效率,确定电絮凝过程中最佳水解金属盐形态形成条件,采用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探讨电絮凝过程中初始pH、共存阴离子种类、电流密度对铝盐形态分布的影响,同时监测絮体Zeta电位、终止pH、体系电流与电导率的变化。通过显微观察电极溶解腐蚀情况,利用电化学工作站测定电极的极化曲线与电化学阻抗谱,分析其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靛蓝废水电絮凝过程中,最佳初始pH范围为6 ~7,此时具有优势絮凝形态的Alb含量较高;Cl-的加入可抑制电极钝化,提升电絮凝反应速率;低电流密度有利于电极均匀腐蚀和Alb的存在,电流密度为15 mA/cm2时体系内Alb含量达4.76 mg/L,可产生较好絮凝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