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5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36篇
电工技术   82篇
综合类   45篇
化学工业   87篇
金属工艺   24篇
机械仪表   46篇
建筑科学   71篇
矿业工程   24篇
能源动力   22篇
轻工业   109篇
水利工程   40篇
石油天然气   19篇
武器工业   10篇
无线电   93篇
一般工业技术   45篇
冶金工业   17篇
原子能技术   3篇
自动化技术   7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 毫秒
801.
徐飞 《治淮》2023,(5):39-40
<正>朋友,你可曾听闻横贯在南四湖湖腰位置的那条“玉带”,你可曾见过伏卧在苏鲁交界的那道“长虹”,亦或你可曾驱车驶过那落英缤纷的“水上长城”?是的,你所见闻过的就是二级坝水利枢纽,一道全长七公里有余的“风景线”;一座人民改变困境、群力胜天的不朽“丰碑”;一个守护河湖安澜、  相似文献   
802.
针对医院设备间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医疗改革的信息化需求,结合图像处理方法,提出一种目标检测与跟踪的设备间视频监控及报警系统。其中,运用YOLO网络实现设备间走廊行人的检测,然后结合多目标跟踪算法,实现行人轨迹的跟踪提取;最后通过位移差的长度判断行人是否徘徊和是否跨越警戒线,以此实现异常行为的报警。结果表明,通过以上方案,可清晰查看医院设备间走廊实时界面,同时通过测试,准确报警率可达到98%以上。由此得出,设计的医院设备间视频监控及报警系统可行。  相似文献   
803.
在地铁结构周边施工道路,不可避免地会引起地层及地铁结构的变形,以南宁轨道交通2号线东延工程配套道路工程为例,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对施工过程中的12种工况进行模拟,得出各种工况下暗挖区间、车站、C出入口及3号风亭、D出入口结构的变形值,根据最大变形值,为施工最大变形时工况提供安全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804.
为探究溶解性有机物(DOM)组成对工艺处理效率的影响,以不同来源的两种垃圾渗滤液膜浓缩液为对象,分别采用混凝、UV芬顿和电芬顿工艺进行处理,比较和分析不同工艺处理后两种渗滤液膜浓缩液的DOM去除差异。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混凝、UV芬顿、电芬顿工艺降解1#垃圾渗滤液膜浓缩液(经“膜生物反应(MBR)+纳滤(NF)”处理)的溶解性有机碳(DOC)去除率分别达42%、66%、62%,降解2#垃圾渗滤液膜浓缩液(经“缺氧/好氧(A/O)+反渗透(RO)”处理)的DOC去除率分别达20%、60%、52%。采用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平行因子法(EEM-PARAFAC)和液相色谱-有机碳测定仪(LC-OCD)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渗滤液浓缩液的DOC去除差异与DOM组成差异有关。LC-OCD定量检测结果表明,相比2#渗滤液膜浓缩液(52%),1#渗滤液膜浓缩液含有更多的混凝工艺和两种类芬顿工艺均优先去除的大分子有机物(73%),因此,1#渗滤液膜浓缩液具有更高的DOC去除率。此外,在两种类芬顿工艺处理过程中,大分子类物质逐渐转化为小分子类物质后,随着反应的进行,或许进一步矿化。对于含较多大分子有机物的渗滤液膜浓缩液,建议采用混凝或类芬顿工艺;而对于含较多小分子有机物的渗滤液膜浓缩液,建议采用混凝-类芬顿联合工艺处理。  相似文献   
805.
上向进路充填法在“三下”矿体开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某铁锌矿矿体位于河流和公路之下,属于典型的“三下”矿体,且矿区工程地质条件较差,开采难度大.为减小地表沉降,保护地表河流、公路与构建筑物,采用上向进路充填采矿法代替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并详细介绍采场结构尺寸要素、采准切割和凿岩、爆破、通风、出矿及充填等具体回采工艺.实践表明,上向进路充填采矿法顶板暴露面积小,作业安全,贫化率和损失率低,能较好地控制地表沉降和位移.  相似文献   
806.
传统四川泡菜在发酵过程中由于部分微生物代谢作用而产生的生物胺对人体有毒害作用,为探究泡菜中主要产胺微生物种类及其产胺特性,以自然发酵和卤水发酵豇豆泡菜为原料,在不同发酵时期进行取样,以氨基酸肉汤培养基作为选择培养基对产胺菌株进行筛选,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对其产胺能力进行定量分析,挑选出高产胺菌株,探究其在不同环境(pH、盐度、温度)下的产胺能力。共筛得26株产胺菌株,经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鉴定为8个属,包括肠杆菌属、克雷伯氏菌属、勒克氏菌属、假柠檬酸盐杆菌属、莱略特菌属、泛菌属、魏斯氏菌属和乳杆菌属,其中肠杆菌科菌株具有很强的产胺能力,总产胺量最高为7 400.13 mg/L,主要产胺种类为腐胺和尸胺。温度对于菌株产胺能力的影响相对较小,而pH和盐度对菌株产胺能力有明显的影响,当pH值低至3.5、盐度高达80 g/L时,菌株的产胺能力受到强烈抑制。研究结果可为控制泡菜中产胺微生物生长,降低生物胺积累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07.
徐飞 《移动信息》2023,45(6):262-264
随着信息技术的更新,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对社会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受到了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的影响。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需求不断增加,其应用需要满足人们的现实需求。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借助计算机技术实现,如果没有相应的软件开发技术,则很难保障信息技术的有效运行。因此,通过对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促进计算机应用发展。  相似文献   
808.
移动边缘计算(mobile edge computing, MEC)已逐渐成为有效缓解数据过载问题的手段, 而在高人流密集的场景中, 固定在基站上的边缘服务器可能会因网络过载而无法提供有效的服务. 考虑到时延敏感型的通信需求, 双层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AV)的高机动性和易部署性成为任务计算卸载的理想选择, 其中配备计算资源的顶层无人机(top-UAV, T-UAV)可以为抓拍现场画面的底层UAV (bottom-UAV, B-UAV)提供卸载服务. B-UAV搭载拍摄装置, 可以选择本地计算或将部分任务卸载给T-UAV进行计算. 文中构建了双层UAV辅助的MEC系统模型, 并提出了一种DDPG-CPER (deep deterministic policy gradient offloading algorithm based on composite prioritized experience replay)新型计算卸载算法. 该算法综合考虑了决策变量的连续性以及在T-UAV资源调度和机动性等约束条件下优化了任务执行时延, 提高了处理效率和响应速度, 以保证现场观众对比赛的实时观看体验. 仿真实验结果表明, 所提算法表现出了比DDPG等基线算法更快的收敛速度, 能够显著降低处理延迟.  相似文献   
809.
高精度高实时性的定位测速系统对高速直线电机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为验证基于激光阵列的定位测速系统对高速直线电机控制系统的适用性,该文首先分析了激光阵列式编码器的工作原理,推导了定位测速系统参数设计的约束条件。其次建立了编码器及激光传感器阵列的数学模型,根据给定的位置信息产生脉冲信号驱动激光器,以模拟传感器在不同速度下产生的光脉冲信号,根据检测的光脉冲信号来计算动子位置和速度。最后基于所研制采集器、脉冲发生器、多通道模拟器及控制器,构建了一套定位测速硬件在环仿真系统。通过对比给定的位置/速度与检测到的位置/速度的数据结果,量化测量误差。通过与电机控制系统的硬件在环闭环系统联合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且能够为位置与速度检测算法的改进与仿真验证提供良好的测试平台。  相似文献   
810.
在地震、台风、洪水、泥石流等造成严重破坏的灾区,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AV)可以作为空中边缘服务器为地面移动终端提供服务,由于单无人机有限的计算和存储能力,难以实时满足复杂的计算密集型任务.本文首先研究了一个多无人机辅助移动边缘计算模型,并构建了数学模型;然后建立部分可观察马尔可夫决策过程,提出了基于复合优先经验回放采样方法的MADDPG算法(composite priority multi-agent deep deterministic policy gradient, CoP-MADDPG)对无人机的时延能耗以及飞行轨迹进行联合优化;最后,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算法的总奖励收敛速度和收敛值均优于其他基准算法,且可为90%左右的地面移动终端提供服务,证明了本文算法的有效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