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化学工业   17篇
金属工艺   8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采用3种不同络合剂(马来酸、柠檬酸钠、水杨酸钠)对活性炭进行改性,并以未经改性的活性炭为对比,研究了络合剂改性活性炭对Pd/C催化剂的松香歧化性能的影响。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及透射电镜(TEM)结果表明,经过马来酸、柠檬酸钠和水杨酸钠修饰改性的活性炭表面存在与Pd具有较强络合能力的配离子,这些配离子成为Pd前驱体的吸附锚定位,有利于形成粒径较小的Pd颗粒,提高了Pd的利用率。以改性后的活性炭为载体,制备得到的Pd/C催化剂活性均明显高于未经处理的活性炭的。  相似文献   
12.
交直流混合配电网是未来配电网的重要形态。近年来愈发频繁的极端灾害对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的安全可靠供电提出了严峻挑战,如何提升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的韧性水平亟待解决。考虑极端灾害造成的时序故障及其修复过程,提出面向韧性提升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协同故障恢复方法,充分协同利用分布式电源、移动式应急电源(mobile emergency generators,MEG)和交直流配电网络动态重构,实现极端灾害下关键负荷的快速恢复。在故障时序发生和修复的过程中,通过远程可控制开关(remote-controlled switch,RCS)实现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交流部分和直流部分的协同动态重构,从而隔离故障并恢复负荷,同时配合分布式电源、MEG的动态调度形成恢复性孤岛,从而保证关键负荷的快速恢复,提升系统韧性水平。采用二阶锥松弛技术将潮流方程进行凸化松弛,使得优化问题转化为可有效求解的混合整数二阶锥规划模型。采用改进的IEEE 33节点交直流混合配电系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以及考虑MEG实时调度、RCS动态重构和配电网交直流部分协同对于配电网韧性提升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电极催化剂是燃料电池组件中的关键,直接影响着电池性能及燃料电池的产业化进程。综述了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电极催化剂中贵金属的应用。从燃料电池的阳极催化剂和阴极催化剂2个方面阐述了应用贵金属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采用双沉积-沉淀法制备了一种复合载体催化剂,并对其在乙炔氢氯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催化剂的制备过程包括2个步骤:首先将纳米级二氧化铈沉积在活性炭上得到复合载体,然后将金属活性组分沉积在复合载体上得到催化剂.重点考察了二氧化铈固载量以及金铜比例对乙炔氢氯化反应催化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该复合载体催化剂具有成本低、活性高、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在连续运行中能够保持良好的性能,制备工艺简单,易于放大;无毒环保,具有良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了4% Pd/C催化剂(Pd质量分数4%),分别以硝酸、盐酸、双氧水和氨水4种溶剂对Pd/C的载体活性炭进行改性,并对载体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和孔结构、零电荷点(PZC)以及活性组分Pd的分散度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活性炭改性对Pd催化剂在松香歧化反应中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氨水改性后活性炭比表面积孔径增大且活性炭PZC值升高,有利于活性组分Pd在载体表面的分散,以氨水改性活性炭为载体制备得到的Pd/C催化剂活性最高,在催化剂投料量为0.03%,280℃反应2 h条件下,脱氢枞酸质量分数高达81.7%。  相似文献   
16.
锻锤砧座下的弹性垫层,过去的方法是采用高级木料制成的砧木,我厂在吸收外厂用橡皮垫代替砧木的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自1977年以来,将150、250、400、560公斤空气锤的基础弹性垫层进行了改装,比较经济、使用效果也比较好。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活性炭载体进行不同条件的超声波处理获得了具有不同表面化学性质的载体,使用比表面积(BET)、酸碱滴定等技术手段对载体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表征。将经过超声波处理的活性炭载体制备成Pt/C催化剂,并将催化剂直接用于催化反应,考察了活性炭载体的不同超声波处理条件对Pt/C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实验发现,活性炭载体经过超声波处理后,表面灰分含量、pH值和中孔孔容有较大的变化;使用经过60min超声波处理后中孔孔容较大的活性炭作为载体制备的Pt/C催化剂,在催化加氢反应性能测试中显示了最高的催化活性。在此基础上,就活性炭载体的超声波处理对Pt/C催化剂活性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以Rh(acac)(CO)_2/双亚磷酸酯体系为催化剂,提高异丁烯氢甲酰化反应的活性和选择性。在此基础上考察了温度、压力、溶剂、有机碱、催化剂套用等参数对异丁烯氢甲酰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以Rh(acac)(CO)_2/双(2,4-二叔丁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为催化体系,铑的溶液浓度为1.55×10~(-3)mol/L,异戊醛为溶剂,三苯基氧膦为有机碱,在110℃下2 MPa的合成气下反应6 h,异丁烯的转化率高达96.82%,选择性为99.75%,套用4次衰减很小。该催化剂体系显著提高了异丁烯氢甲酰化反应的活性和选择性,且具有良好的套用性能。  相似文献   
19.
在催化剂制备过程中引入氨羧络合剂(氨三乙酸三钠,NTA),通过配位作用稳定并保护Pd粒子,得到纳米Pd/C催化剂,研究了氨三乙酸三钠引入量对Pd/C催化剂结构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透射电镜(TEM)及化学吸附(H_2-TPR)表征发现,与常规浸渍法制备的Pd/C催化剂相比,氨三乙酸三钠的引入能够有效减小Pd的平均粒径,并且通过调变氨三乙酸三钠的量可以获得Pd粒子不同大小的负载型Pd/C催化剂,随着氨三乙酸三钠引入量的增多(Pd摩尔含量的0.5、1、2倍),Pd粒径由5.7 nm减小至2.1 nm,但是继续增加氨三乙酸三钠的量(Pd摩尔含量的4倍),Pd粒径不再继续减小。当氨三乙酸三钠:Pd=1:1时,即Pd粒子大小约为4 nm时,催化剂获得了最佳催化反应性能,反应6 h原料全部转化,2,3-二氯吡啶的选择性可达76.86%。  相似文献   
20.
采用气相色谱,建立标准曲线法测定催化加氢反应中2-甲基呋喃和2-甲基四氢呋喃含量。在建立的色谱条件下,催化反应体系中乙醇、2-甲基呋喃和2-甲基四氢呋喃分离较好。2-甲基呋喃和2-甲基四氢呋喃质量分数均不超过21.00%,标准曲线法测定二者的峰面积与质量分数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回收率95.72%~105.00%,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10%。建立的标准曲线法分析催化加氢反应中2-甲基呋喃和2-甲基四氢呋喃浓度变化,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可靠,是一种便捷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