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4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34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8篇
建筑科学   6篇
能源动力   7篇
轻工业   9篇
石油天然气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1.
本文通过磁控溅射纳米级氧化锌,制备出一种可直接用作热管吸液芯的泡沫金属,对所制备的泡沫金属吸液芯形貌、接触角、孔隙率、渗透率、毛细性能等传质性能进行了测试。并搭建池沸腾试验平台,测试泡沫金属吸液芯的传热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传质性能方面,磁控溅射后泡沫金属从疏水性表面转换成亲水性表面,磁控溅射对泡沫金属的孔隙率没有显著影响,渗透率下降明显但满足用作吸液芯的要求,且溅射48 h后泡沫金属的毛细性能提高了1.59倍。在传热性能方面,磁控溅射后泡沫金属换热性能虽然仍低于光滑表面,但与没有溅射的泡沫金属相比,最大壁面过热度下降了4.94 K,临界热流密度提高12.55%,最大换热系数提升29.65%。  相似文献   
22.
超临界水氧化技术(SCWO)是近30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有机废弃物深度处理技术,与传统处理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但运行过程中存在的设备腐蚀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其推广与应用。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内外研究人员对SCWO过程的腐蚀机理及腐蚀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以期从材料选择与结构优化两个方面控制SCWO设备的腐蚀。本文对国内外SCWO系统腐蚀研究的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3.
采用热重分析仪对污泥、松木屑及其混合物进行催化共热解特性分析及动力学研究。使用Coats-Redfern法对热失重曲线进行模拟并建立动力学模型,计算了污泥与松木屑催化共热解的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添加催化剂能够有效促进污泥与松木屑高温段有机物的降解;增加松木屑质量分数可有效减少固体残渣量,且松木屑质量分数为40%时,共热解的协同效应最佳;添加催化剂能够有效降低热解初始温度、最终温度并缩短反应时间;通过对热解特征值分析,添加CaO在城市污泥中质量分数为80%时使热解特征值D增大至10.94×10-7;添加催化剂使城市污泥与松木屑的低温段热解活化能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24.
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邓超  杨丽  陈海军  杨谋存  朱跃钊 《石油化工》2014,43(10):1206-1213
综述了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微纳米气泡具有与普通气泡不同的特性,近年来日益受到关注。介绍了溶气析出气泡、引气制造气泡和电解析出气泡等微纳米气泡发生原理,并阐述了相应原理的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的研发状况;评述了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在气浮选矿、水体修复和净化、船舶减阻、药物传递、热喷印喷墨等领域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微纳米气泡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5.
为充分利用建筑屋顶,解决光伏光热一体化(PV/T)集热器光电转换效率的高温减益问题,并提高太阳能综合利用率和集热品位,文章构建了一种基于太阳光谱分频利用技术的光伏/光热模块分离式的小型聚光式PV/T集热器。通过建立其光/电/热理论分析模型及TracePro/Fluent数值仿真模型,以南京地区气象数据为例,综合分析其光/电/热性能,结果表明:该集热器以与安装地纬度等值的倾角南北轴向放置时,其年均光学效率为64.97%,工质出口温度为90℃时的系统光电/光热效率分别为12.47%,40.09%,系统综合热效率达72.91%,且其结构简单、外形轻薄,有望实现与普通建筑的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26.
太阳能真空管热管式集热管温度场及流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真空管热管结构分析和边界条件合理假设的前提下,建立二维数学模型;利用FLUENT软件模拟管内热量传递过程,并揭示其温度场和流场的分布规律,分析温度场和流场的影响因素,为今后的真空管热管集热器的设计和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7.
采用某国产直通式太阳集热管(中温集热系统核心部件),搭建435 m~2微弧菲涅尔聚光集热系统。建立该集热管一维稳态传热模型;分析热损失随真空度、金属管内壁与环境的温差和风速的变化规律;考察太阳辐照度、聚光比以及导热油流量对集热效率的影响;对集热效率进行实验测试。结果表明:模型计算值和实验值偏差小于2%,可用于传热性能预测。真空度和温差是影响热损失的主要因素,应保持气体压力小于0.013 Pa;通过非线性回归建立温差和热损失的关系式。聚光比为25,太阳直接辐照度为625 W/m~2时,集热效率达到55.4%;合适的操作流量为3.5 m~3/h。集热温度低于200℃时,该集热管的集热性能与UVAC3相当,可用于太阳能中温热利用领域。  相似文献   
28.
研究企业竞争力有利于发现企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研究结果可以引导企业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明确企业发展方向。文章运用粗糙集理论评价模型,通过建立竞争力影响因素指标体系,选择了27家建筑企业上市公司2008年的相关数据进行评价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建筑企业上市公司竞争力主要来源于工程管理能力和规模竞争能力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29.
采用新型导热介质,主要介绍了集热装置的热性能实验方法,并着重对槽式跟踪太阳能集热器集热性能进行了研究及分析,通过对槽式跟踪热管真空管集热器理论值与试验值的比较,结果表明:利用导热油强化传热技术并结合热管技术,使得槽式跟踪太阳能集热器具有较高的集热效率,可产压力2 MPa,温度达200℃以上的饱和蒸汽。  相似文献   
30.
采用多种加热技术,设计了一套处理能力为50kg/h的新型生物质微粉霾化快速热解装置。为满足装置工艺要求,设计了多功能热解反应器、带有预热功能的螺旋进料器和自控系统。对装置进行了试验测试,结果表明:该装置能够对系统温度和流量进行精确控制,实现生物质微粉在反应器中霾化热解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