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化学工业   6篇
金属工艺   3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4篇
能源动力   4篇
轻工业   2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13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自动化技术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利用有效压力原理对渤海南部BZ油田的覆压孔渗资料重新分析,把实验岩心的受力状态还原到地下取心处储层的受力状态,分析岩心渗透率随有效压力的变化规律,认为该油田沙二段储层的压力敏感性不强,沙三段压力敏感性较强。利用有效压力原理和该油田回归的渗透率与有效压力的关系式及PVT资料,计算不同油藏压力下原油的流度,结果表明当初始渗透率≥0.45mD时,在油藏压力降至饱和压力之前,地层原油流度随着油藏压力的降低而增大,最终导致油井产能持续增加。上述实验分析结论与计算结果得到了实际生产资料的证实。  相似文献   
22.
某电厂消防泵房钢结构的设计是以一参考电厂消防泵房钢结构为参照。同时,在参考电厂消防泵房钢结构施工反馈等资料下,本工程中部分节点设计采取了不同于参考电厂消防泵房钢结构中的节点形式。本文对在该电厂消防泵房钢结构的设计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简单的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23.
BZ28-1碳酸盐岩底水油气藏依靠天然能量开采,生产气油比上升快、地层压力和产油量下降亦快。北块和东南块的上油组属典型气顶气驱动,北块下油组为溶解气驱动。全油田表现出过渡型挥发性油藏的某些生产特点,对这类油田需适当控制采油速度,合理利用天然能量,减缓地层压力下降速度,以缓解产量递减。在北块上油组钻一口水平井,是增加产油量,保证供气方案实施和提高油田采收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24.
阐述了我国煤层气资源、发展状况以及地面集输工艺及特点。对煤层气的几种集输方式和增压方式进行了分析比较,并且对各自适用的气田条件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5.
屈志毅  田楠  温莉娟 《计算机应用》2012,32(6):1532-1535
传统算法在背景建模过程中孤立地对像素进行分析,在处理缓慢移动物体和往复运动物体时常常发生误判。针对这一情况,提出一种新的背景建模方法。该方法通过对像素值稳定性、像素值出现频率以及像素间的空间联系统计分析,评估出每一像素值作为背景的可信程度,进而得出背景。对比已有的背景建模算法,该方法在分析过程中考虑了物体的整体属性,在适应环境的变化与背景扰动的同时,能明显减少现有算法对缓慢移动物体和往复运动物体的误判。  相似文献   
26.
该文重点制备一种水泥混凝土化学激发剂并进行性能验证。通过单体滴加法自行制备XC添加剂,再按比例混合三乙醇胺、三异丙醇胺、自制XC添加剂、可再分散乳胶粉、纳米二氧化硅制得XCA-1型水泥混凝土化学激发剂。通过混凝土试验验证表明:添加该激发剂后不但可使C40混凝土配合比强度增大约6.5%的幅度,还可使混凝土配合比减少5%~10%的水泥用量,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并从经济性和适用性方面综合考虑,XCA-1型水泥混凝土化学激发剂的较优掺量为0.03%。  相似文献   
27.
以糙米粉与绿茶粉为原料,应用挤压重组技术开发糙米绿茶。比较茶米的配比及加工工艺条件对糙米绿茶及茶汤中的茶多酚、咖啡碱、游离氨基酸、还原糖的含量以及冲泡过程中茶汤色泽的影响,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优选糙米绿茶配方及加工条件。结果表明:以4∶6的比例将绿茶粉与糙米粉混合经挤压重组造粒,在烘烤温度160℃、烘烤时间15min的条件下制备的糙米绿茶感观评价最佳,糙米绿茶中的茶多酚、咖啡碱、游离氨基酸、还原糖的含量分别为6.91%,1.37%,0.345%,14.92%。茶汤中的茶多酚、咖啡碱、游离氨基酸、还原糖的含量分别为0.90%,0.18%,0.045%,1.94%。  相似文献   
28.
田楠  刘晖  杨秘  黄晓东  张继伟  张强  阚涛涛 《陕西化工》2013,(11):2127-2129
用沉淀重量法考察了几种防垢剂对CFD油田生产水回注的防垢效果。在150℃作用20h条件下,防垢剂YFFG-027与HYZ-121按2:1进行复配得到的防垢剂YFFG-039,具有较优的防垢效率。动态环道(LOOP)实验和现场试验表明,防垢剂YFFG-039在11mg/L加注状态下,平均防垢率达74.34%。  相似文献   
29.
我国电气仪表行业是一个新型的,前景看好的行业。但是为了使其在未来经济社会更有发展力,就要十分关注对其关键技术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一问题才会使其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发展空间。本文将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论述我国电气仪表行业关键技术问题及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30.
储层不连续界限是指由于沉积作用、成岩改造及构造运动等因素,在储层中形成的岩性尖灭、砂体叠置、物性变化及小断层等对流体流动产生影响的各类界限统称,它是影响油田开发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基于河道砂体的叠置程度,建立了考虑“厚度、高程、叠置范围”的河流相储层结构“三参数”概念模型及6类储层结构类型敏感属性图版;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尖灭型、接触型、切叠型和叠加型”4类储层不连续界限地震响应特征。其中,尖灭型界限,地震响应表现为砂、泥岩的岩性变化特征,界限为岩性尖灭线,储层基本不连通;接触型界限,地震响应表现为砂岩厚度的变化特征,界限为“强—弱—强”的振幅类属性变化特征,储层具有一定的连通性但相对较差;切叠型和叠加型储层界限,地震响应表现为两期砂体叠置厚度与高程差的变化,由振幅类与波形类属性表征,在无明显夹层的情况下,储层连通性较好。储层不连续界限地震响应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时间采样率越小、主频越高、道间距越小,地震响应特征越明显。进一步,提出了基于储层结构平面分区的不连续界限预测方法,通过砂、泥岩相的识别,可以实现尖灭型界限的提取;通过砂岩岩相内地震属性的梯度变化求取不连续界限,基于界限及两侧的属性“强—弱—强”的相对关系,可以实现接触型和切叠型界限的识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