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60篇
金属工艺   2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1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用XRD、SEM和化学分析等方法对2种回转窑工艺还原低品位软锰矿的产物进行表征,同时结合硫酸浸出试验,考察锰、铁和铝的浸出差异。结果表明:改进回转窑工艺的产品中锰的还原率可达到93%以上,原回转窑工艺锰的还原率为50%~90%。常温常压时在较佳浸出条件下,酸矿比0.55∶1、液固比5∶1、时间40 min、搅拌速度300 r/min,改进回转窑工艺使锰的浸出率达94.1%,高于原回转窑工艺的产品,而铁、铝的浸出率则相对较低,分别是33.6%和26.3%。将回转窑中的燃烧室和还原室分离有利于提高锰的还原率,改进回转窑工艺产品中锰、铁、铝的存在形态,而颗粒表面粗糙、带小孔有裂纹的形貌具有较大比表面积,有利于提高锰的浸出率。  相似文献   
42.
以氧化钙为原料,在非水体系下采用二氧化碳碳化法制备球霰石型纳米碳酸钙椭球形颗粒。探究了碳化温度、氧化钙用量、二氧化碳流速和溶剂种类对纳米碳酸钙晶型、颗粒形貌的影响,并优化了工艺条件。采用XRD、SEM、FT-IR和TEM等对产物进行表征,并探讨了合成机理。结果表明:4个因素对纳米碳酸钙的形貌均有影响,碳化温度对晶型影响较大。以甲醇作为溶剂和模板,当碳化温度为5 ℃,氧化钙用量为2.8 g(每100 mL甲醇),二氧化碳流速为100 mL/min时,可制得球霰石型纳米碳酸钙椭球形颗粒。  相似文献   
43.
在P∶Al =3∶1(物质的量比),100℃下,磷酸和氢氧化铝反应生成双氢磷酸铝,硅藻土在硫气氛下进行载硫处理后得到载硫硅藻土,以载硫硅藻土作为载体,与双氢磷酸铝混合,300℃下煅烧,获得三聚磷酸二氢铝/载硫硅藻土催化剂,采用单因素实验、正交设计实验考察其催化合成柠檬酸三丁酯反应中各实验因素对酯化率的影响并获得较佳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当三聚磷酸二氢铝∶载硫硅藻土=3∶5(质量比)时制备的催化剂效果最好.3个主要因素的影响顺序为:醇酸物质的量比>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较佳的反应条件是:反应时间5h,催化剂用量13%,醇酸物质的量比5,反应温度130~150℃,其酯化率达97.0%,该催化剂可重复使用5次.  相似文献   
44.
采用动态吸附法研究三聚磷酸二氢铝吸附Pb2+的动力学行为并进行吸附活化状态热力学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当三聚磷酸二氢铝粒径小于150μm,搅拌转速大于200 r/min,Pb2+的初始质量浓度为500 mg/L时,三聚磷酸二氢铝对Pb2+的化学吸附反应符合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吸附速率常数k与温度T之间的关系符合Arrhenius公式,吸附活化能Ea=29.34 kJ/mol,吸附频率因子A=62.25 L/(mg.min),ln(k/T)与1/T之间的关系符合Eyring公式,其活化焓ΔH=27.31 kJ/mol,活化熵ΔS=-217.55 J/(mol.K)。  相似文献   
45.
在硫酸介质中以甲醛-硫酸亚铁为还原剂协同还原软锰矿,考察了甲醛-硫酸亚铁摩尔比、温度、反应时间、转速、硫酸浓度等因素对锰、铝的浸出率及溶液中铁和有机残留甲酸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实验获得较佳的还原工艺条件,采用HPLC测定溶液中的甲酸.结果表明,在固定转速为200 r/min、液固比为8 ml/g时,最佳反应条件为:甲醛-硫酸亚铁摩尔比1∶3(甲醛1.5 mol)、浸出时间3 h、硫酸浓度3 mol/L、温度90℃.在该条件下重复实验,锰的平均浸出率为93.51%,铝的平均浸出率为33.08%,铁的浓度为23.07 mol/L,甲酸浓度为0.001 g/L.  相似文献   
46.
三聚磷酸二氢铝Ⅰ型二水物一步合成法及热分解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三聚磷酸二氢铝Ⅰ型二水物的微波合成工艺及其热分解动力学。以氢氧化铝和磷酸为原料,用XRD、Ram an、SEM等手段对产物进行表征,运用TG-DTG技术、4种积分法和3种微分法、选用43种机理方程研究产物的热分解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在微波750 W、15 m in下一步合成的化合物是A lH2P3O10.2H2O(I),该化合物在393—533 K区间脱去2分子结晶水,属于二维扩散控制,活化能E为61.375 kJ/mol,指前因子A为1.78×107s-1;在703—843 K区间脱去1分子结构水,属于成核生长控制,活化能198.890 kJ/mol,指前因子A为2.458 5×1013s-1。  相似文献   
47.
在自制电解液体系中,考察有机物湿法还原软锰矿所得浸出液中可能存在的8种有机物,即葡萄糖、蔗糖、甲酸、乙酸、腐殖酸、酒石酸、乌头酸、柠檬酸对锰电解电流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少量葡萄糖和蔗糖对锰电解电流效率影响较小,随葡萄糖和蔗糖浓度增大,电解液黏度增大,进而影响电流效率;随甲酸、乙酸、腐殖酸浓度增大,电流效率呈下降趋势;酒石酸、乌头酸、柠檬酸质量浓度分别大于15、6、12g/L时,电流效率下降,进而导致电解锰质量下降;当柠檬酸质量浓度为12g/L时,可以减少二氧化硒添加量,柠檬酸和二氧化硒最佳添加量分别为6、0.015g/L,此时锰电解电流效率为77.9%。  相似文献   
48.
介绍了聚合磷酸铝的固化机理及在各种水玻璃材料中的应用,测试数据表明,该固化剂无毒无公害,固化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49.
采用微波、超声波联用技术对醋酸乙烯废触媒进行脱附处理,同时采用微波技术加热活化回收活性炭,测定了不同技术回收的活性炭的亚甲蓝脱色力。结果表明,一次微波两次超声波联用技术处理醋酸乙烯废触媒,即微波高火力、时间15 min、固液比1∶4(质量比)和超声波功率120 W、时间60 min、固液比1∶4(质量比)、作用面积91.56 cm2时,锌的洗脱率最高、活性炭的脱色力最高,与传统的煅烧法相比,采用微波高火力,15 min活化回收的活性炭其亚甲蓝脱色力为9.5 mL/0.1 g,达到国家林业局粉状活性炭二级标准(LY216—79)。  相似文献   
50.
研究了以活性炭净化废硫酸及浸出碳酸锰矿石中的锰。考察了吸附温度、吸附时间、活性炭用量、废硫酸初始浓度、搅拌速度对废硫酸COD去除率的影响,通过响应面试验获得适宜工艺条件,采用SEM、XRD和FT-IR探讨活性炭吸附机制。结果表明:在废硫酸初始浓度4.70mol/L、搅拌速度100r/min条件下,各因素对活性炭处理废硫酸的影响顺序为活性炭用量吸附温度吸附时间;吸附过程的回归数学模型为y=86.44+1.52a+2.04b+5.44c+0.58ab+0.84ac+0.32bc-2.09a~2-1.91b~2+0.78c~2;针对7.91g废硫酸,在活性炭加入量3.9g、吸附时间34min、反应温度74℃适宜条件下,COD去除率达92.01%;吸附过程为物理吸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