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7篇
轻工业   6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61.
余甘子功能性成分研究和多酚的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余甘子果实为原料,测定了"大油甘"和"甜油甘"2个品种的Vc含量、多糖含量、SOD活性、自由基清除能力,并对余甘子多酚浸提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甜油甘"的Vc、多糖含量较高,SOD活性及清除自由基的能力较强,具有大面积推广种植的价值;提取多酚时,甲醇的提取效果最佳,其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8,浸提次数2次,浸提温度50℃,浸提时间70min.  相似文献   
62.
湿热处理对橡实淀粉特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经湿热处理和原橡实淀粉的粘度、透光率、凝沉稳定性进行对比研究,研究表明:湿热处理的温度对淀粉粘度有极显著影响。不同的橡实淀粉粘度的影响差异明显;湿热处理会降低橡实淀粉的粘度,温度越高,粘度降低的幅度越大;湿热处理对淀粉的透光有一定的影响,在低温段的湿热处理对其透光率影响较少,在高温段影响较大,而且其透光率随处理的温度升高而迅速增加;湿热处理的温度对淀粉的凝沉稳定性有极显著影响,湿热处理的温度越高,淀粉的凝沉稳定性就越差。  相似文献   
63.
壳聚糖木薯淀粉明胶复合可食抗菌保鲜膜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壳聚糖/木薯淀粉/明胶/甘油共混膜的机械性能、透湿性能、透气性能及共混涂膜的防腐保鲜效果。结果表明,木薯淀粉、明胶、甘油、木薯淀粉与明胶交互作用对共混膜的抗拉强度影响显著;对断裂伸长率影响显著的因素为木薯淀粉、明胶、甘油及其二次项、明胶与甘油的交互项;对共混膜透湿系数影响显著的主要因素是木薯淀粉、甘油、木薯淀粉与木薯淀粉之间的交互作用;木薯淀粉、明胶、木薯淀粉与木薯淀粉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共混膜的透气系数影响也是显著的。此外,此共混涂膜具有一定的防腐作用。  相似文献   
64.
研究4种不同酵母发酵的火龙果酒在发酵过程中总酚、甜菜苷、抗氧化活性和颜色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发酵过程中,4种酵母发酵火龙果酒的总酚、甜菜苷含量均呈下降趋势;L*值、a*值均升高,b*值降低。酵母RC212发酵的火龙果酒的多酚含量最高为272.5 μg/mL,其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IC50最低为22.98%;酵母R2发酵的火龙果酒的羟自由基清除率、总还原力IC50最低,分别为8.84%、28.52%,并且甜菜苷含量最高为581.4 mg/L。酵母RC212与酵母R2发酵的火龙果酒在抗氧化物质含量、抗氧化活性及红色素稳定性方面均优于酵母DV10与酵母D254发酵的火龙果酒。  相似文献   
65.
为了有效降低荔枝酒挥发酸含量,根据荔枝酒的标准对挥发酸的要求,系统综述了荔枝酒挥发酸的来源.针对挥发酸来源的不同,一是从生产工艺技术入手,全面考察分析,提出了对荔枝原料进行有效的预处理、优化发酵工艺条件、选择优良的生产菌株是生产过程中有效控制挥发酸形成的关键;二是从挥发酸含量较高的成品荔枝酒入手,介绍了降挥发酸的物理、化学及生物方法,特别是生物降挥发酸的机制、应用最新成果、实践效果等.因生物方法具有不破坏荔枝酒,且有提高荔枝酒品质的作用,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6.
分别添加质量浓度范围为60~480 mg/L的D-丙氨酸、L-精氨酸、L-谷氨酰胺于荔枝汁中,测定其对荔枝酒的发酵动力及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非挥发性成分以及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不同种类与浓度的氨基酸可以不同程度加快可溶性固形物的消耗速率,缩短酵母发酵时间,且总醇类含量增加,酸类和酯类均有明显变化。乙醇含量由空白样的10.52%vol升高到处理样的10.71%vol~11.68%vol,而甘油的含量由6.33 g/L下降至4.17~6.04 g/L,乙醛的含量也明显降低。不同种类与浓度的氨基酸对荔枝酒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67.
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碱蓬黄酮的提取工艺。以黄酮得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对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进行考察,优选出最佳碱蓬黄酮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89.0%,料液比1∶35(g∶mL),提取时间3.1 h,提取温度67.0 ℃,碱蓬黄酮得率理论值为3.52%。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进行验证试验,碱蓬黄酮得率实际值为3.50%,说明该优化方法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68.
目的 采用响应面实验法优化确定有机双水相超声辅助萃取黄秋葵叶β-胡萝卜素的最佳条件并用大孔吸附树脂对其进行纯化。方法 采用乙醇-正丁醇超声辅助萃取黄秋葵叶β-胡萝卜素,以β-胡萝卜素得率为考察指标,以乙醇质量分数、正丁醇质量分数、超声温度和超声时间研究响应面优化黄秋葵叶β-胡萝卜素的提取工艺条件。对超声辅助萃取所得的β-胡萝卜素粗提液用大孔吸附树脂进行纯化分离,研究其静态、动态吸附曲线,上样吸附及洗脱条件。 结果 超声辅助萃取黄秋葵叶β-胡萝卜素的最佳条件为乙醇质量分数9%、正丁醇质量分数35%、超声时间3 min、超声温度40 ℃,此条件下β-胡萝卜素的得率为9.12 mg/g。优选X-5型树脂并以乙醚为洗脱剂,β-胡萝卜素上样质量浓度为400 μg/mL,上样吸附流速和洗脱流速为1 mL/min时纯化效果最好,此条件下洗脱液中β-胡萝卜素的质量浓度最高为326.54 μg/mL。 结论 利用乙醇-正丁醇双水相萃取黄秋葵叶中的β-胡萝卜素并以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操作简易耗资低,适合扩大生产。  相似文献   
69.
短梗霉多糖的微生物发酵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综述了短梗霉多糖的分子结构、生物学性质、影响微生物发酵的重要因素,并简要叙述了短梗霉多糖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0.
1-甲基环丙烯处理延迟采后油梨果实后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哈斯”油梨果实为试材,在20℃和相对湿度85%~90%的条件下,研究了20、40、60、80nL/L的1-甲基环丙烯(1-MCP)对果实的乙烯释放量、硬度、褐变指数、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多酚氧化酶(PPO)和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1-MCP可以明显降低果实的乙烯释放量,使果实乙烯峰值约推迟8~10d出现;在处理后的10d内,1-MCP能有效保持果实的颜色;1-MCP能有效抑制PPO、纤维素酶的活性,并推迟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高峰出现的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