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11篇
化学工业   17篇
金属工艺   17篇
机械仪表   9篇
建筑科学   12篇
矿业工程   2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18篇
水利工程   3篇
石油天然气   4篇
无线电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篇
冶金工业   17篇
自动化技术   1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构建Fe~0/C微电解+过硫酸盐(PS)耦合体系,以活性红X-3B模拟废水为样本考察其处理能力。结果表明,Fe~0/C体系脱色率和COD去除率约85%和55%,投加PS显著提升脱色率至98%,COD去除率至75%;Fe~0/C+PS耦合体系适宜m(Fe~0)/m(C)为2:1,PS浓度35 mmol/L,初始p H为3.0~7.0。Fe~0/C+PS处理活性红X-3B废水30 min时脱色率即达到98%,其后不再有明显变化,但COD去除率从30 min的58%逐渐增加到90 min的75%,说明Fe~0/C活化的SO_4~(·-)有足够能力氧化偶氮键,但还不足以全面氧化偶氮键断裂形成的有机物碎片或群体。三维荧光光谱(3DEEM)结果验证了SO_4~(·-)对偶氮键的氧化能力。Fe~0/C+PS体系对难降解的腐殖酸类物质有较好的氧化效果,预处理可明显改善废水可生化性。  相似文献   
142.
当前,在坚持绿色发展、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加快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新形势下,天然气分布式能源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利用方式,重要性逐步凸显。浙江省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发展受制于天然气价格、电力体制等因素,一直推进缓慢。随着近年来电力和天然气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及用煤指标的缩紧,催生了一批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建设需求,全省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发展迎来了难得的机遇期。本文剖析了浙江省天然气分布式界定不清、电力并网上网有待落实、天然气成本缺乏竞争力、核心设备成本较高、配套扶持政策不健全五方面的制约因素,提出明确界定天然气分布式、甄选合适的应用场景、加快推进天然气体制改革、推进电力体制改革、积极推广示范试点五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3.
五种食源性致病菌多重PCR的条件优化和检出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O157∶H7、单核增生李斯特菌和福氏志贺菌5种食源性致病菌的多重PCR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并分析方法的DNA检测限。方法 根据沙门菌的invA基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16S rDNA基因、大肠杆菌O157∶H7的eaeA基因、单核增生李斯特菌的hlyA基因和福氏志贺菌的ipaH基因设计5对特异性引物进行多重PCR,对反应条件包括镁离子浓度、引物浓度和退火温度进行优化试验,并确定该检测方法的检出限。结果 最佳反应条件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和福氏志贺菌引物浓度为0.25μmol/L,单核增生李斯特菌引物浓度为0.4μmol/L,大肠杆菌O157∶H7引物浓度为0.3μmol/L,Mg2+浓度为2.25mmol/L,退火温度为60℃;在此条件下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沙门菌、大肠杆菌O157∶H7、单核增生李斯特菌、福氏志贺菌的多重PCR的DNA检出限分别为6.4、32、32、800和160pg。结论 通过对5种引物的PCR条件进行优化和检出限的分析,为食品中该5种致病菌的快速检测奠定基础,对实际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4.
目的 探究市售豉香型白酒品质特性,通过理化指标与感官风味评价的总体分析,构建其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以12种市售豉香型白酒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performance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结合风味感官评价方法,通过有机酸含量、酒精度、总酸、总酯、酸酯总量、pH及风味感官特性等指标综合分析市售豉香型白酒的品质。结果 12种市售豉香型白酒中均检测出乳酸和乙酸2种有机酸,并未检测出草酸和柠檬酸;相比于浓香、清香等白酒,豉香型白酒中苹果酸和酒石酸含量较低; 12种市售豉香型白酒属于平均为29.8%vol的低度酒,总酸和总酯含量平均分别为0.54 g/L和0.53 g/L; 92%的样品酸酯总量不小于8mmol/L,符合一级豉香型白酒的要求;样品的pH都在3.06~4.53内;市售豉香型白酒在水果香、蜜香、米香等风味强度上无显著性差异,而在醇香和脂肪味上具有显著差异。结论 豉香型白酒相关理化指标所代表的风味物质对其风味感官具有一定贡献,研究结果为豉香型白酒理化指标与风味感官存在相互关系,理化指标测定结果对豉香型白酒风味感官评价具有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45.
烧结管由光滑圆管外表面烧结铝合金或铜合金粉末制备,用于水平管蒸发器传热元件,实现高效传热。模拟分析烧结层材质、喷淋孔流量和烧结层孔隙率对烧结管管外液膜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比较液柱截面及波峰截面的平均液膜厚度,铝合金烧结层减薄了52.22%,而铜合金烧结层减薄了56.12%,故铝合金烧结层液膜流动较稳定。当烧结层为铝合金时,在喷淋孔流量Qv=140—200 L/h,液膜厚度随着流量增大而增大,增大幅度达到了16.52%。当Qv=160 L/h时,流速随着液膜厚度增大逐渐减小;随着孔隙率增大,液膜厚度在周向角度θ=0°—160°时增大,在θ=160°—170°时减小。当孔隙率n=50%时,平均液膜厚度减薄率较小,表明液膜厚度均匀性较好。2种烧结管表面均可形成连续的流动液膜,烧结层增大了工质接触管壁的传热面积。  相似文献   
146.
蔬菜面条以其独特的风味及优质的营养价值,获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但有关于蔬菜面条贮藏期间变化的研究较少,基本只针对于蔬菜面条色泽、感官品质、质构特性的基本理化指标。该研究在分析姜黄、胡萝卜、紫甘蓝、菠菜4种蔬菜面条的色泽、质构特性随贮藏时间变化的基础上,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igh 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 UPLC-HRMS)技术,结合非靶向代谢组学对蔬菜面条贮藏期间的代谢物变化进行系统性定性定量分析,采用多种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并筛选出4种蔬菜面条在贮藏过程中的显著性差异化合物。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4种蔬菜面条的L*值呈下降趋势,b*值呈上升趋势,a*值变化不显著;且蔬菜面条的硬度逐渐升高,弹性逐渐增大后减小,黏结性、咀嚼性总体增大;在筛选出的24种显著性差异低分子化合物中,多酚类、黄酮类、脂肪酸类物质表现为显著下调,而部分植物甾醇、维生素、生物碱等物质表现为显著上调。该研究可为新型...  相似文献   
147.
为揭示涠西南凹陷流三段差异富集机制,以涠洲10-X和乌石1-X构造为对比研究靶区,综合各成藏条件差异性分析,认为断裂差异侧封是流三段差异富集的主控因素。基于凹陷“早期正向拉伸、后期斜向拉伸”的演化特征,首次提出后期斜向拉伸作用对早期正向拉伸阶段形成的流三段断裂具有扭动改造作用,这种扭动改造作用是断裂差异侧封的形成机制:扭动改造作用越强,断裂闭合程度越高,断裂面易形成纵、横向截断面,阻断油气漏失,反之断裂的侧封能力越差。该认识有效指导涠洲11-X、乌石1-X等两个构造评价成功,可以推广应用至北部湾盆地其他凹陷。  相似文献   
148.
天然叶绿素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但其脂溶性和易降解的特点限制了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该研究以明胶和果胶为复合壁材,采用复合凝沉法制备叶绿素微胶囊。以包埋率为指标,利用响应面试验优化得其最佳参数。结果表明,在pH 4,明胶与果胶的质量比为4∶1,明胶与叶绿素的质量比为40∶1时,最优的叶绿素包埋率为(80.21±1.18)%。在21 d的自然光照射下,微胶囊组的叶绿素保留量比未处理组高约40%;在酸处理条件下,微胶囊组在低pH环境下(2.5、4.5),叶绿素的保留量均大于85%。复合凝沉法制备的叶绿素微胶囊的平均粒径为(337.2±19.6)nm,粒径分布均匀且集中。叶绿素-明胶/果胶微胶囊为墨绿色,色泽均一,通过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观测其微观结构,微胶囊多数呈不规则球型,疏松多孔,少数呈条带状。研究结果可为脂溶性天然色素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和产品开发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