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综合类   29篇
化学工业   75篇
建筑科学   86篇
水利工程   67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以太湖水为原水,进行了粉末活性炭强化处理高藻微污染水的试验研究。设计正交试验,考察改变混凝剂投加量、粉末活性炭投加量、投加点以及pH值等因素对粉末活性炭助凝效果的影响。研究了粉末活性炭强化混凝工艺对除藻及藻毒素的效果。结果表明,在pH值小于5的酸性条件以及较高混凝剂投加量下,适当投加粉末活性炭具有很好的助凝效果,能有效降低出水浊度、增加有机物的去除率;且投加粉末活性炭后能有效提高藻毒素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22.
研究了高级氧化联用技术UV/H2O2光激发工艺去除水中甲霜灵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降解效果明显,其降解曲线呈现拟一级反应动力学的特征。研究了不同的影响因素,诸如不同H2O2的投加量、甲霜灵初始浓度、初始pH和水中常见阴离子等,对UV/H2O2光激发工艺对甲霜灵的降解的影响。在试验H2O2投加量范围内,随着H2O2投加量的增加,甲霜灵的降解速率增加;随着甲霜灵初始浓度的升高,光解反应的初始反应速率也随之增加,拟一级反应速率常数k下降;最佳pH为5;水中常见阴离子对UV/H2O2工艺降解甲霜灵影响的大小顺序为CO2-3>NO-3>SO2-4>Cl-。  相似文献   
23.
卤代酰胺(haloamides)具有极强的致癌、致崎和致突变性,是饮用水处理领域开始关注的一种新型含氮卤代消毒副产物.这类物质分子质量小、结构简单、可水解,具有很强的极性和亲水性,可广泛存在于消毒后的出厂水中.卤代酰胺的产生受到温度、pH值、消毒剂含量的影响,但生成机制非常复杂,尚未有相关理论能完全解释其产生规律.鉴于其较强的"三致"特性,对它的物理特性、产生条件及控制手段进行研究是目前消毒副产物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介绍了卤代酰胺的特性、检测方法,对其控制手段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重点说明,指出通过控制其前体物的方法来控制卤代酰胺的产生是该领域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24.
超滤膜深度处理长江原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混凝/沉淀/超滤组合工艺在低温、低浊期对长江原水进行深度处理,考察了超滤膜在低温、低浊期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中试开始于上一个化学清洗周期结束时,此时跨膜压差较低,利于研究温度对跨膜压差的影响.中试结果表明,无论膜前水质如何,膜系统的出水浊度都在O.1 NTU以下,可见该膜工艺对原水水质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该膜工艺对COD<,Mn>的总体去除率在20%左右,但其对UV<,254>的去除效果很不明显;膜系统对总铁的去除效果非常显著,且不管进水水质有多大波动,产水的总铁和锰含量都可长期保持在0.05 mg/L以下.采用沉淀出水作为超滤膜的进水,对减轻膜污染负担有一定的效果,从而减少了药剂清洗所带来的经济损耗.  相似文献   
25.
内分泌干扰物质烷基酚(AP)的测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水中常见的内分泌干扰物质烷基酚(AP)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中APE的分解物或反应不完全物,可以采用酵素免疫定量法(ELISA)测定,通过对某水厂各工艺阶段的水质分析,阐明了不同处理工序对AP的去除能力。  相似文献   
26.
综合分析pH对饮用水处理过程及传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饮用水处理和传输过程受水中pH的影响较大,pH被认为是水处理化学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在饮用水处理中,不同处理工艺单元受pH的影响和工艺优化运行对pH范围的要求不完全相同,影响机理较为复杂,均需要有合适的pH达到处理和传输效果的优化.由于净水工艺的连续性和相关性,以及出于投资成本的考虑,不可能将所有工艺的pH调配到最优运行条件,应按照原水水质特点以及出水总体要求,参考水的pH对工艺处理效果的影响机理,通过试验验证,合理调配pH,在减少浪费的前提下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27.
不伸顶通气自循环排水系统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对不伸顶通气的自循环排水系统进行了试验性研究,试验楼高33.6 m,共12层.结果表明,设置公称外径dn75的PVC-U通气立管,其底部与排水立管连接或直接与外界连通时,仅12、11层2个坐便器排水就可使立管内的最大负压波动达到-65 mmH2O.当通气管公称外径为dn110时,采用H管每层与排水立管连接,在底部排出横管上距离排水立管底部3 m处设置1个(φ)315 mm的塑料检查井,并将通气立管下部与检查井连接;或不设置检查井,直接在该处采用三通将通气立管与排出横管连接,以±40 mmH2O作为排水系统的破坏标准时,其通水能力约为11 L/s,并且H管每层连接的方式比隔层连接明显有利于排水系统的运行.  相似文献   
28.
通过小试研究了氯消毒工艺对黄浦江水中两种微囊藻毒素的去除效果及对水厂实际运行的意义.结果表明,游离氯对试验中所研究的两种微囊藻毒素(MC-LR、MC-RR)具有一定的去除效果,两种微囊藻毒素的氯化降解过程均符合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通过提高游离氯的浓度和持续时间,可以显著提高微囊藻毒素的降解速率;在pH值为7.25时,将黄浦江水中10 μg/L的MC-LR降至国家水质标准中的要求值(1μg/L)所需要的cT值为107.99 mg·min/L,正常消毒条件下难以达到此值;但氯消毒工艺能够明显降低微囊藻毒素的急性毒性,可以作为目前控制水中微囊藻毒素脱毒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29.
研究了高频超声降解水溶液中对硫磷的反应动力学以及机理.引入拟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以及响应面方法对对硫磷初始浓度、超声功率以及频率对对硫磷降解效果的影响进行评估.经过响应面实验设计和实验以及对拟合的二次模型分析发现,拟合模型显著(P=0.000 2),且拟合不足不显著(P=0.113 6),相关系数平方R2=0.973 3,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回归性.对于对硫磷降解拟一级动力学表观速率系数具有显著性影响的一次项为超声功率值以及对硫磷的初始浓度值,二次项为超声频率值,交互项均不显著.在实验研究的超声功率、频率以及对硫磷初始浓度范围内,对硫磷降解拟一级动力学表观速率系数随超声功率的增大而减小,随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并且存在一个最优的降解频率.  相似文献   
30.
针对饮用水中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采用UV、H2O2及UV-H2O2联用工艺去除饮用水中双酚A.研究表明,单独的H2O2不能有效氧化去除BPA;单独UV光照射对BPA有一定去除效果,但去除率有限;而UV-H2O2联用工艺对饮用水中BPA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在原水BPA质量质量浓度为1 mg/L左右、UV光强133.9μW/cm2、H2O2投加量10 mg/L和反应时间40 min条件下,BPA的去除率可达到98.3%.UV-H2O2联合工艺降解饮用水中BPA的动力学方程式可表达为ρ=ρe-(0.0002[H2O2]1.0002[UV]0.8048)t,该模型可较好模拟UV-HO联合工艺对BPA的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