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0篇
  免费   285篇
  国内免费   71篇
电工技术   392篇
综合类   366篇
化学工业   362篇
金属工艺   77篇
机械仪表   128篇
建筑科学   106篇
矿业工程   95篇
能源动力   331篇
轻工业   213篇
水利工程   68篇
石油天然气   38篇
武器工业   17篇
无线电   10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26篇
冶金工业   36篇
原子能技术   9篇
自动化技术   20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72篇
  2010年   187篇
  2009年   177篇
  2008年   234篇
  2007年   244篇
  2006年   213篇
  2005年   202篇
  2004年   140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1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褐煤等温脱水热重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利用热天平热重和微分热重分析方法,进行了4种褐煤在氮气流下等温干燥实验,得到了样品蒸发速率与含水率关系曲线,并获得各脱水阶段的干燥机理方程。采用扫描电镜对脱水前后褐煤外观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热天平氮气吹扫条件下,褐煤体积收缩、外观发生变化;干燥过程分成2个阶段,其中含水率高于临介含水率阶段是褐煤较大孔结构中自由水/体积水蒸发析出过程,并伴随褐煤体积的收缩,按照Kelvin公式,该过程主要受毛细管作用力影响,蒸发速率逐渐降低;含水率低于临介含水率阶段对应褐煤内部微孔内水分的干燥,由于褐煤表面富含含氧官能团,并与水通过氢键连接,水的蒸发速率变得更低,蒸发过程主要受脱附/吸附以及氢键破坏作用控制。  相似文献   
992.
再燃煤粉轻质挥发分动态析出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管式炉上对煤粉高温热解小分子挥发分的动态析出特性及产量、构成等进行了研究。实验选择从烟煤到无烟煤的4种煤,热解温度范围在800~1 200 ℃。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在动态析出峰值上,HCN、C2H2、CO、H2持续增大,C2H6持续减小,而NH3、CH4及C2H4则是先增大后减小;在各物质析出产量上,HCN、CO、H2随温度而增加,CH4、C2H6随之下降,而NH3、C2H2、C2H4则存在一个最大析出值;烟煤挥发分平均分子量随温度升高而变小,无烟煤则是先变小后增大,在整体上烟煤的挥发分平均分子量要大于无烟煤。此外,在各种研究的小分子挥发分物质中烟煤的析出量均要大于无烟煤的析出量,CO、H2的最大析出量分别与煤中的氧及氢含量多少相对应。  相似文献   
993.
内压下含局部减薄等径三通极限载荷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飞  陈钢  刘应华  岑章志 《工程力学》2005,22(5):218-224
采用弹塑性有限元方法,分析并验证了内压下无缺陷等径三通的塑性极限载荷,同时针对含局部减薄等径三通,系统地分析了局部减薄的尺寸、位置等因素对等径三通的塑性极限载荷的影响,得到了局部减薄对等径三通塑性极限载荷的影响规律,并分析了几种含局部减薄等径三通塑性破坏的典型失效模式。研究结果可为含局部减薄等径三通结构设计和安全评定提供理论依据和数值参考。  相似文献   
994.
舒红宇  岑伊万  王立勇 《测控技术》2005,24(7):57-59,75
介绍了车辆减振器噪声测控仪,采用多线程的方法实现了振动信号的实时采集与播放,实际证明该方法满足系统实时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995.
一种新的GMSK正交调制信号产生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运甫  陶然  王越 《电子学报》2005,33(6):1095-1098
提出了一种称为直接分解法的GMSK正交调制信号产生方法.将单个脉冲的高斯滤波器响应的积分相位轨迹分成暂态部分和稳态部分,并详细分析了这两部分的组成规律.暂态部分只与相邻的几个码元有关,状态有限,可制成表格,可用存储器来实现.稳态部分尽管与所有输入码元有关,但其三角函数值为±1,只引起暂态部分的符号变化,用简单的时序电路就可实现.设计了能用VLSI实现的正交GMSK调制方案.仿真实验结果证实这种方案可行,波形正确,频谱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996.
为掌握直接点火燃烧器第二级部分内部流动特征,应用Fluent6.1.22软件对浙江大学热能工程研究所的两级直接点火燃烧器第二级部分的内部紊流气固两相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采用标准k-ε紊流模型和壁面函数法模拟气相流动,采用双向耦合拉格朗日法追踪颗粒运动轨迹。对连续相速度和湍流动能分布特征以及颗粒相运动轨迹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不同工况条件下煤粉的混合状况和煤粉颗粒在整个混合区域内的分布规律。此结果对于燃烧器的现场运行及其优化设计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97.
鱼肉中的色素成分肌红蛋白(Myoglobin,Mb)和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是影响鱼肉色泽的重要因素,在放血充分的情况下,Mb占总色素比例的80%~90%,因此,放血是罗非鱼片加工过程关键操作步骤之一。主要研究放血对罗非鱼片色泽的影响,分析放血处理对色素蛋白及CO结合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放血处理对鱼片暗色肉影响不明显,而普通肉亮度值L*则明显提高,a*和b*显著降低;放血处理的鱼片暗色肉和普通肉总Mb含量略小于未放血的鱼片,高铁肌红蛋白质(met-Mb)含量呈相反趋势;普通肉色素提取液特征吸收峰由407nm红移至412、540、577nm也呈现出明显吸收峰;未放血鱼片暗色肉和普通肉经发色处理后CO含量远高于充分放血后的鱼片。揭示了放血处理对鱼片色泽影响的内在因素,为罗非鱼片加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8.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水产品中呋喃西林残留量的方法。通过对比不同有机溶剂的提取效果,表明使用单溶剂提取回收率均不高,采用丙酮和二氯甲烷的混合溶液提取效果更好,其中比例为3∶7时最佳。比较了振荡法、超声波法和超声波加热法等的提取能力,结果表明,超声波加热法提取效果最好。以丙酮-二氯甲烷作为提取剂、超声波加热(35kHz,强度100%,40℃)进行提取,提取时间15min、提取2次,提取率可达90%以上,方法回收率在75%~10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检测限能达到0.5μg/kg。本方法操作简便,回收率较高,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999.
目的:研究从江蓠藻渣中制备膳食纤维的工艺。方法:采用梯度离心法脱除助滤剂,得到藻渣粗纤维;再以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为指标,利用复合植物水解酶对其进行酶解改性,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酶解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梯度离心条件分别为2500r/min、10min,3500r/min、5min,可得到纯净的藻渣粗纤维,回收率为25.4%,同时回收得到60.2%的助滤剂;藻渣粗纤维酶解改性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30(g/mL)、加酶量20FBG/g、pH4.5、酶解时间2.5h、酶解温度55℃,酶解改性后总膳食纤维得率为20.34%(相对于藻渣,干质量计),膨胀力10.25mL/g,持水力541.6%。结论:梯度离心结合复合植物水解酶制备江蓠藻渣膳食纤维可行,可为江蓠藻渣的高值化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00.
高浓度臭氧冰制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臭氧发生器制取高浓度臭氧气体,经高效涡旋气-水混合泵与水循环混合溶解臭氧而取得高浓度的臭氧水,然后把高浓度臭氧水持续地送入快速制冰机中制成鳞片状的臭氧冰。通过对影响制取臭氧冰浓度的臭氧气体流量、水温、混合压力、水pH和水质等条件进行研究,最终确定臭氧冰的生产工艺。实验结果表明,在水的pH为4.0,水温接近0℃,臭氧气体流量2.5L/min,混合泵出水压力0.2MPa的条件下进行循环混合,能制出高浓度的臭氧水和臭氧冰,所制得臭氧冰的臭氧浓度达16.7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